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技术2024-11-25  40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加热器具设计中,为了保证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通常配备有多种保护装置。这些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在器皿内部的接触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底部加热模块上面的机械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侦测器皿内部液体安全高度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然而,这些传统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2、首先,接触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要求其必须直接接触到液体才能准确测量温度。然而,这种设计不仅限制了器皿的材质选择,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传感器部分与液体直接接触,加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热量传导和化学反应可能会对液体产生污染,从而影响液体的品质和安全性。

    3、其次,机械温度传感器虽然能够在过热时触发安全机制,保护设备免受损坏,但一旦触发,通常需要专业人员手动复位,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机械式的设计也使其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可能导致误触发或失灵。

    4、最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虽然能够侦测器皿内部的液体高度,但其工作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金属容器或较厚的陶瓷容器可能会对传感器的电场分布产生干扰,导致测量不准确。此外,残留的液体附着在容器壁上也可能影响传感器的判断,造成误报或漏报。

    5、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采用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无需与液体直接接触,避免了因接触式传感器造成的液体污染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维护成本。

    2、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包括:

    3、通过所述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加热器的的开机环境温度、所述被加热物体的工作环境温度;

    4、基于所述工作环境温度预测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

    5、当基于所述工作环境温度预测所述被加热物体处于干烧状态时,基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判定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

    6、当基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判定所述被加热物体处于干烧状态时,控制所述加热器立即停止工作。

    7、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加热器的的开机环境温度、所述被加热物体的工作环境温度,包括:

    8、所述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加热器的侧壁上且可对准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区域,以便于获取所述加热器的的开机环境温度、所述被加热物体的工作环境温度。

    9、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工作环境温度预测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包括:

    10、pata2>a

    11、其中,pata2为工作环境温度,a为第一常数,a∈[50,60]。

    12、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判定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包括:

    13、(pata2-pata1)-(vobj-pata2)>b

    14、其中,pata1为开机环境温度,vobj为实时目标温度,b为第二常数,b∈[-1,10]。

    15、可选的,还包括:

    16、所述第一常数的大小和所述第二常数的大小均与所述被加热物体的厚度成反比。

    17、可选的,还包括:

    18、当所述被加热物体放置于所述加热器上时,判断所述工作环境温度是否小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

    19、当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小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器自动触发开机加热启动。

    20、可选的,还包括:

    21、当所述被加热物体突然从所述加热器上移走时,判断所述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否满足温升斜率和/或温度阈值;

    22、当所述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不满足温升斜率和/或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器立即停止工作。

    23、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装置,包括:

    24、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加热器的的开机环境温度、所述被加热物体的工作环境温度;

    25、预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工作环境温度预测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

    26、判定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工作环境温度预测所述被加热物体处于干烧状态时,基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判定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

    27、控制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判定所述被加热物体处于干烧状态时,控制所述加热器立即停止工作。

    28、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29、所述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加热器的侧壁上且可对准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区域,以便于获取所述加热器的的开机环境温度、所述被加热物体的工作环境温度。

    30、可选的,所述预判模块,包括:

    31、pata2>a

    32、其中,pata2为工作环境温度,a为第一常数,a∈[50,60]。

    33、可选的,所述判定模块,包括:

    34、(pata2-pata1)-(vobj-pata2)>b

    35、其中,pata1为开机环境温度,vobj为实时目标温度,b为第二常数,b∈[-1,10]。

    36、可选的,还包括:

    37、所述第一常数的大小和所述第二常数的大小均与所述被加热物体的厚度成反比。

    38、可选的,还包括:

    39、当所述被加热物体放置于所述加热器上时,判断所述工作环境温度是否小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

    40、当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小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器自动触发开机加热启动。

    41、可选的,还包括:

    42、当所述被加热物体突然从所述加热器上移走时,判断所述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否满足温升斜率和/或温度阈值;

    43、当所述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不满足温升斜率和/或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器立即停止工作。

    44、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

    45、处理器;以及,

    46、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

    47、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

    48、本发明中,采用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无需与液体直接接触,避免了因接触式传感器造成的液体污染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维护成本。同时,能实时监测器皿内液体的温度变化,当检测到液体不足或干烧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自动停止加热,有效防止了干烧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还能够实时检测器皿是否已被移走,当器皿被移走时,能够立即停止加热,避免了因用户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与传统的机械温度传感器相比,非接触红外测温传感器具有自动复位功能,无需专业人员手动操作,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


    技术特征:

    1.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包括加热器、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被加热物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加热器的的开机环境温度、所述被加热物体的工作环境温度,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工作环境温度预测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判定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装置,包括加热器、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被加热物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型传感的加热器防干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生活电器技术技术领域,包括:通过所述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加热器的的开机环境温度、所述被加热物体的工作环境温度;基于所述工作环境温度预测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当基于所述工作环境温度预测所述被加热物体处于干烧状态时,基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判定所述被加热物体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当基于所述开机环境温度、所述工作环境温度判定所述被加热物体处于干烧状态时,控制所述加热器立即停止工作。本发明采用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无需与液体直接接触,避免了因接触式传感器造成的液体污染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占,徐德辉,张德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烨映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25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