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8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线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电缆,而在实际的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外部的电磁干扰,影响到充放电效果,以及外部的电磁干扰对线缆内部信号线的电池干扰,均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效果,现有技术中,屏蔽电缆一般使用单层编织层进行屏蔽,屏蔽效果单一,屏蔽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有较强的屏蔽效果,提升电缆的可靠性。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包括充电导线、外屏蔽层、防火层、外护套、信号线和内屏蔽层,所述外护套的内层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内层设置有外屏蔽层,若干所述充电导线圆周阵列设置在所述外屏蔽层的内圈,且若干所述充电导线的内圈形成沿线缆轴线方向的信号线通道,所述信号线通道内包含有至少一根信号线,且若干所述信号线的外侧包覆有内屏蔽层,且所述内屏蔽层与外层的充电导线间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支撑件,且至少一个支撑件沿信号线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件包含安装孔,所述内屏蔽层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支撑件接触并内撑在外屏蔽层的内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呈星型结构,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内芯体和外撑臂,所述支撑内芯体为内空心的套筒结构,若干所述外支撑臂呈星型状圆周阵列设置在支撑内芯体的外侧,且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连接于支撑内芯体上,且另一端抵接支撑在外屏蔽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屏蔽层的内腔通过若干外支撑臂分隔成若干穿线腔,若干所述充电导线分别设置在各个穿线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支撑臂远离于支撑内芯体的一端设置有延伸接触耳,所述延伸接触耳沿垂直于外支撑臂的方向向两侧延伸,且所述延伸接触耳抵接于外屏蔽层。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接触耳朝向外屏蔽层的一侧面与外屏蔽层接触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的外侧面包覆有铝箔聚酯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信号线设置在充电线缆的中间区域,能够使得信号线与外界的电磁干扰有最大的屏蔽距离,且通过信号线外部的各层包覆层对干扰电磁进行衰减,以使得信号线处的干扰最小,且通过将信号线设置在中心区域,能够进一步的对信号线进行保护,提升其抗曲折能力,且通过外屏蔽层和内屏蔽层,能够达到较高的屏蔽效果,提升电缆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线缆与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局部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包括充电导线1、外屏蔽层3、防火层4、外护套5、信号线9和内屏蔽层8,所述外护套5的内层设置有防火层4,所述防火层4的内层设置有外屏蔽层3,所述外、内屏蔽层为铝箔屏蔽层或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若干所述充电导线1圆周阵列设置在所述外屏蔽层3的内圈,充电导线1外包裹有绝缘包带10,且若干所述充电导线1围合后的内圈形成沿线缆轴线方向的信号线通道,所述信号线通道内包含有至少一根信号线9,如本实施例包含三根信号线9,三根信号线相互绞合缠绕,以增加其强度,且若干所述信号线9的外侧包覆有内屏蔽层8,且所述内屏蔽层8与外层的充电导线1间距设置,避免充电导线与内屏蔽层8直接接触,延长充电导线1对信号线9电磁干扰的路径长度,且避免充电导线压覆在屏蔽层8上,在充电导线与内屏蔽层8之间填充有填充物2,填充物2为pp聚酯材料,通过将信号线9设置在充电线缆的中间区域,能够使得信号线9与外界的电磁干扰有最大的屏蔽距离,且通过信号线9外部的各层包覆层对干扰电磁进行衰减,以使得信号线9处的干扰最小,且通过将信号线9设置在中心区域,能够进一步的对信号线进行保护,提升其抗曲折能力,且通过外屏蔽层3和内屏蔽层7,能够达到较高的屏蔽效果,提升电缆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所述内屏蔽层8的外侧设置有支撑件6,且至少一个支撑件6沿信号线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包含一个支撑件6的实施例下,支撑件6为一个沿线缆长度设置的整体结构,且具有一定的弯折性能和径向的支撑强度,如聚乙烯材料等;当包含若干个支撑件6的实施例下,若干支撑件6沿线缆长度方向间距设置,则支撑件6可为硬质材料,如工程塑料,所述支撑件6包含安装孔11,所述内屏蔽层8穿设在所述安装孔11内,且所述支撑件6接触并内撑在外屏蔽层3的内圈。所述外屏蔽层3通过支撑件6与内屏蔽层8之间形成一稳定的间距,支撑件6作为一保持架结构,且同时,支撑件6在线缆的径向方向上,可承受一定的碾压力度,能够进一步的保护线缆内部的导线结构,提升线缆的抗碾压能力。

    所述支撑件6的外侧面包覆有铝箔聚酯带,以再进一步的对内层的信号线进行屏蔽保护。

    所述支撑件6呈星型发散状结构,所述支撑件6包括支撑内芯体12和外撑臂13,所述支撑内芯体12为内空心的套筒结构,则内空心的部分即为安装孔11,若干所述外支撑臂13呈星型状圆周阵列设置在支撑内芯体12的外侧,且所述支撑臂13的一端一体式连接于支撑内芯体12上,且另一端抵接支撑在外屏蔽层3上。以保持内、外屏蔽层的间距,所述外屏蔽层3的内腔通过若干外支撑臂13分隔成若干穿线腔,若干所述充电导线1分别设置在各个穿线腔内,且通过外支撑臂13将各充电导线1分隔开来,进一步的减少各充电导线的之间的干扰以及避免充电导线之间的热量直接传递。

    所述外支撑臂13远离于支撑内芯体12的一端设置有延伸接触耳14,所述延伸接触耳14沿垂直于外支撑臂13的方向向两侧延伸,且所述延伸接触耳14抵接于外屏蔽层3,所述延伸接触耳14朝向外屏蔽层3的一侧面与外屏蔽层3接触贴合设置。通过延伸接触耳14能够增加外支撑臂13与外屏蔽层3的接触面,保证支撑件的支撑强度和承压面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导线(1)、外屏蔽层(3)、防火层(4)、外护套(5)、信号线(9)和内屏蔽层(8),所述外护套(5)的内层设置有防火层(4),所述防火层(4)的内层设置有外屏蔽层(3),若干所述充电导线(1)圆周阵列设置在所述外屏蔽层(3)的内圈,且若干所述充电导线(1)的内圈形成沿线缆轴线方向的信号线通道,所述信号线通道内包含有至少一根信号线(9),且若干所述信号线(9)的外侧包覆有内屏蔽层(8),且所述内屏蔽层(8)与外层的充电导线(1)间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层(8)的外侧设置有支撑件(6),且至少一个支撑件(6)沿信号线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件(6)包含安装孔(11),所述内屏蔽层(8)穿设在所述安装孔(11)内,且所述支撑件(6)接触并内撑在外屏蔽层(3)的内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呈星型结构,所述支撑件(6)包括支撑内芯体(12)和外支撑臂(13),所述支撑内芯体(12)为内空心的套筒结构,若干所述外支撑臂(13)呈星型状圆周阵列设置在支撑内芯体(12)的外侧,且所述外支撑臂(13)的一端连接于支撑内芯体(12)上,且另一端抵接支撑在外屏蔽层(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蔽层(3)的内腔通过若干外支撑臂(13)分隔成若干穿线腔,若干所述充电导线(1)分别设置在各个穿线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臂(13)远离于支撑内芯体(12)的一端设置有延伸接触耳(14),所述延伸接触耳(14)沿垂直于外支撑臂(13)的方向向两侧延伸,且所述延伸接触耳(14)抵接于外屏蔽层(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接触耳(14)朝向外屏蔽层(3)的一侧面与外屏蔽层(3)接触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的外侧面包覆有铝箔聚酯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可靠性抗干扰电缆,包括充电导线、外屏蔽层、防火层、外护套、信号线和内屏蔽层,所述外护套的内层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内层设置有外屏蔽层,若干所述充电导线圆周阵列设置在所述外屏蔽层的内圈,且若干所述充电导线的内圈形成沿线缆轴线方向的信号线通道,所述信号线通道内包含有至少一根信号线,且若干所述信号线的外侧包覆有内屏蔽层,且所述内屏蔽层与外层的充电导线间距设置,有较强的屏蔽效果,提升电缆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辰安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2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