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药,具体涉及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鼻黏膜变态反应是最常见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作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学习效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全球发病率呈直线上升态势。其发作特征为致敏的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组胺。β-hex是标记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特异性蛋白,释放量与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一致,与组胺释放呈正相关。组胺是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颗粒中的小分子胺类,同样储存在肥大细胞分泌的颗粒中,随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因此,β-hex与组胺普遍作为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指标。这种脱颗粒指标法是一种简便的分析方法,用来检测新型药物阻断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时肥大细胞激活和脱颗粒的潜在药效。
2、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rat basophilic leukemia cell line,rbl-2h3细胞)致敏后可被抗原dnp-has或dnp-bas等活化释放β-hex、组胺,从而模拟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肥大细胞脱颗粒,是研究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药物的理想细胞模型。可通过检测rbl-2h3细胞脱颗粒后释放的β-hex、组胺来评价药物抑制变态反应发作的程度。故rbl-2h3细胞是建立体外检测脱颗粒反应的优选模型。
3、目前可以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的药物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为首选。但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使用以上药物,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的药效欠佳以及中枢抑制、心脏毒性、青少年发育迟缓、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副作用,都限制了临床使用,特别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和青少年来讲。因此,开发高效、低副作用的新型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的药物是当前热点。
4、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cr)是一类具有五环三萜骨架结构的甘草根茎提取物的总称。临床上发现18β-甘草次酸(18β-gcr)具有一定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且很少出现糖皮质激素样不良反应,但存在因水溶性不佳、表皮细胞吸收率不高而导致的疗效不如现有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的药物的现状。
5、根据中药配位化学理论,中药的有效成分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并且以配合物的形式在人体内发挥作用。配位化合物才是真正整体意义上的中药有效成分,更能全面反映中药的物质基础,代表中药的活性作用核心。当具有特定药物活性的有机分子与镧系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作用形成配合物后不但溶解性、稳定性会提高,其药物活性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就为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带来便利。
6、因此,从甘草次酸母体结构入手,开发新型镧系金属配合物类药物并将其应用于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镧系金属甘草次酸配合物——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的应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s1:将甘草次酸(glycyrrhizic acid,gcr)、九水高氯酸铽(tb(clo4)3•9h2o)溶于乙醇,滴加适量koh乙醇溶液,待滴加完毕后形成反应液;
5、s2:将反应液于室温下搅拌,再加热回流,然后于室温下静置分层;
6、s3:分层后,弃去上层清液,将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直至洗涤液为中性;再经过离心分离,无水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初始产物;
7、s4:将初始产物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正己烷重结晶,抽滤,无水乙醇洗涤,自然干燥得晶粒状物质,即为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记作tb-gcr。
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的具体操作为:将甘草次酸与九水高氯酸铽加入无水乙醇中,持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借助恒压漏斗缓慢滴加适量koh乙醇溶液;待koh滴加完毕后形成反应液。
9、更进一步地,所述甘草次酸的质量为7.0-8.0g,九水高氯酸铽的质量为2.8-3.1g,无水乙醇的体积为90-120ml;koh乙醇溶液的浓度为0.5mol/l,体积为40-45ml,滴加速度为60滴/min。
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室温下搅拌时间为1-3h;加热回流的温度为80℃,时间为1-3h;静置时间为8-12h。
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真空干燥温度为40℃,naoh为干燥剂。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正己烷的体积为6:4。
13、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
1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应用,所述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用于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
15、进一步地,用于检测所述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的特征指标为: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和组胺,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rat basophilic leukemia cell line,rbl-2h3细胞)为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和组胺的细胞模型。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7、本发明中,通过首次合成的一种新型镧系金属甘草次酸配合物——甘草次酸合铽(iii)配合物,借助配位作用改善了甘草次酸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提升了甘草次酸的对β-hex和组胺的抑制活性,有效的增强了甘草次酸对鼻黏膜变态反应的治疗效果,相比于传统治疗药物——富马酸酮替芬疗效更佳,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1.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具体操作为:将甘草次酸与九水高氯酸铽加入无水乙醇中,持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缓慢滴加适量koh乙醇溶液;待koh滴加完毕后形成反应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草次酸的质量为7.0-8.0g,九水高氯酸铽的质量为2.8-3.1g,无水乙醇的体积为90-120ml;koh乙醇溶液的浓度为0.5mol/l,体积为40-45ml,滴加速度为60滴/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室温下搅拌时间为1-3h;加热回流的温度为80℃,时间为1-3h;静置时间为8-1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真空干燥温度为40℃,naoh为干燥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正己烷的体积为6:4。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制备得到的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用于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所述甘草次酸铽(iii)配合物抑制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的特征指标为:β-氨基己糖苷酶和组胺,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为鼻黏膜变态反应发作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和组胺的细胞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