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行人保护,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在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严重危害了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于是人们对交通安全日益重视。安全性更是当今智能汽车领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战略高地的关键因素。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汽车转变为能够感知、理解和响应外界环境的智能化设备在实现自动驾驶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与驾驶舒适度,但也考虑到人车交互与交通路况的复杂性,交通事故仍然无法避免,行人作为弱势群体,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的现象仍在发生。如今,行人碰撞安全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2、行人损伤防护作为智能汽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行人与车辆的碰撞也成为其中最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如何降低行人损伤与死亡成为了需要攻克的重要问题。在低速情况下,一次碰撞对行人造成的伤害不是事故伤害的主要来源,往往来源于一次碰撞后的二次伤害,例如行人在被低速行驶的车辆撞倒后,可能会卷入车辆底部,遭到轮胎对行人的二次伤害。如果能够对这种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行人遭到轮胎碾压,能够大大降低行人在交通事故中的损伤与死亡,降低总伤害成本,具有很高的研究
3、价值。
4、目前大多数研究都致力于车辆对行人的直接碰撞损伤保护,有关车辆碾压伤害的研究相对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防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用以解决目前人体被撞倒后卷入车底遭到轮胎碾压产生损伤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受伤的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通过车载雷达检测到事故无法避免时,车辆立即采取制动措施;
4、s2:当车前保险杠感受到碰撞时,保险杠内侧挡板延伸,避免行人卷入车底;
5、s3:对车底进行红外检测判断是否有行人卷入车底;
6、s4: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行人时,车前保险杠伸缩板底部压力传感器感受到挤压,立刻回升复位,避免挤压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7、s5:当红外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同时检测到行人时,触发车底前端保护板装置按照预设条件对行人进行拦截保护,且车辆保持完全制动直至车辆停止,避免行人卷入车轮处受到二次伤害。
8、作为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通过车载雷达判断事故是否无法避免。
9、作为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通过车辆前保险杠上碰撞传感器检测是否发生碰撞。
10、作为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判断车底是否有人体。
11、作为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4中,当检测到车底有人体时,在人体受到二次伤害前进行保护具体为:
12、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时,车辆继续保持完全制动状态,车前保险杠内侧挡板底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挤压行人迅速复位避免对车底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13、作为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5中,检测到车底有人体时,在人体受到二次伤害前进行保护具体为:
14、当红外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同时检测到行人进入车底时,车底折叠挡板按照提前预设条件进行展开,对行人进行进一步拦截保护,避免行人遭到车轮碾压等二次伤害。
15、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行人保护二次伤害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防护方法,包括车前保险杠伸缩挡板装置、直线导轨、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装置,所述车前保险杠伸缩板装置应安装于所述车前保险杠内侧,所述滑移导轨装置应安装与车前保险杠伸缩板与保险杠之间,所述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应安装于车辆底部。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前保险杠伸缩挡板装置包括内置挡板、直线导轨、驱动装置、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与螺母设于内置挡板与滑动导轨系统之间,用来连接内置挡板与直线导轨,螺栓通过挡板上的孔或槽固定,螺母用于在滑动导轨装置上固定螺栓。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滑动导轨内部,位于导轨内部的空腔或机构中。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装置包括保护板、铰链、驱动装置、控制系统、螺栓和螺母。所述铰链设于连接折叠挡板的各个部分,所述螺栓和螺母设于固定车底与控制板之间的连接点。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折叠挡板的内部,位于挡板内部的空腔或机构中。所述控制系统是基于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自动化系统。所述锁定装置固定在挡板上的部件,以及一个与之相配合的部件,用于在展开或折叠时确保挡板的位置。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中保护板由合金钢制成。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皆为电动马达。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设于折叠挡板的内部,位于挡板内部的空腔或机构中,车前保险杠伸缩挡板设于滑动导轨外侧。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导轨系统中滑动导轨由三个合金钢制成的单个导轨组成。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底折叠保护板由三块合金钢制成的形状为矩形的保护板,长度略小于车辆两前轮最短距离。展开后折叠板高度略低于车辆底盘与地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2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用于行人保护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及方法,当检测到人车碰撞时,通过碰撞传感器感受到碰撞使得车前保险杠内置挡板伸缩下降避免行人进入车底,当行人被撞飞时,车辆完全停车前能阻止行人进入车底,当行人没被撞飞顺势倒地,通过车底红外传感器判断是否行人身体部位进入车底,若行人身体部分已经在车底,车前保险杠直线导轨上挡板低端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行人则挡板迅速上升复位,避免对行人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在压力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同时检测到行人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触发车底前端挡板保护装置对行人进行保护,避免行人因车轮碾压身体部位受到二次伤害实现对行人的保护。本发明可以在发生人车碰撞后,有效避免人车二次伤害。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通过车载雷达检测人车碰撞事故是否不可避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通过车辆上的碰撞传感器检测人车是否碰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通过车辆车底红外检测器检测是否有行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通过车辆车前保险杠伸缩挡板底部压力传感器判断若挤压行人,伸缩挡板立即上升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通过车底红外检测检测有行人时,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按照预设条件对折叠保护板展开对行人进行拦截保护直到车辆完全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方法,包括车前保险杠伸缩挡板装置、直线导轨(2)、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装置。所述车前保险杠伸缩挡板装置安装在车前保险杠内侧,所述直线导轨安装在车前保险杠内侧,位于车前保险杠和伸缩挡板之间,所述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装置安装在车辆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车前保险杠伸缩挡板装置包括伸缩挡板(1)、直线导轨(2)、驱动装置、螺栓(5)和螺母。所述直线导轨(2)安装于车前保险杠内侧通过螺栓(5)与螺母连接固定,所述螺栓与螺母设于伸缩挡板(1)与直线导轨(2)之间,用来连接伸缩挡板(1)与直线滑动(2),螺栓(5)通过挡板上的孔或槽固定,螺母用于在直线导轨装置上固定螺栓(5)。所述驱动装置设于直线导轨内部,位于导轨内部的空腔或机构中,驱动装置为电机(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装置包括折叠保护板(7)、铰链(9)、驱动装置、控制系统、螺栓(10)和螺母。所述铰链(9)与铰链(10)设于连接折叠挡板的各个部分。所述螺栓(5)和螺母设于固定车底与控制板之间的连接点。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折叠挡板的内部,位于挡板内部的空腔或机构中。所述控制系统是基于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自动化系统。所述锁定装置固定在挡板上的部件,以及一个与之相配合的部件,用于在展开或折叠时确保挡板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8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4)、电机(8)、铰链(9)、铰链(10)。所述电机(4)安装于直线导轨内部,所述电机(8)安装于车底前端折叠保护板装置中控制板(6)内部,所述铰链(9)和铰链(10)分别用来连接折叠保护板,通过电机(8)和控制系统对其进行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8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挡板(1)、直线导轨(2)、折叠保护板(8)均由合金钢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挡板(1)可垂直下降高度低于保险杠到地面之间的距离,宽度略小于车前保险杠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行人保护车底二次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保护板(8)完全展开后高度略低于车底与地面间的距离,宽度等于两前轮之间的直线距离,垂直挡板与二次展开挡板的角度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