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通风设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矿井用双风门伸缩式闭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井下煤矿开采作业中对巷道通风的要求较为严格,目前大多采用双风门隔绝瓦斯超限及避免风流短路等问题,它是风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但矿井内因作业的需要,施工人员经常在巷道内来回走动,因此常出现两方人员对向移动的情况,需要同时开启两扇门进行人员疏通,但目前的设计是无法实现同时打开两扇风门,因此就会出现,一侧人员打开风门另一侧人员等待,待一侧人员完全通过风门另一侧人员才能打开风门通过,因此常出现一侧风门有两方人员汇集拥堵,造成巷道通勤压力突然增大的情况发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不影响风力系统的情况下能够设计出合理有效控制两侧风门同时打开解决人员通勤问题杜绝危险的发生,并且一侧风门大角度开启,多人并行进出,另一侧风门小角度开启,进出单人的方案是合理解决通风系统稳定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两侧风门均不同角度打开,但不影响巷道风力系统的情况下两侧风门同时出入人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矿井用双风门伸缩式闭锁装置,包括第一伸缩式承载筒、第二伸缩式承载筒构成,所述第一伸缩式承载筒和第二伸缩式承载筒之间的顶部设置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所述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呈倒三角形为铰接状,沿倒三角形中间顶点向两侧摆动,且倒三角形两侧顶点伸入至第一伸缩式承载筒和第二伸缩式承载筒顶端;
所述第一伸缩式承载筒包括第一外筒,第一内筒、第二内筒,第二内筒底端设置第一限位底座,所述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相互套置呈伸缩式内筒且嵌置于第一外筒内;
所述第二伸缩式承载筒包括第二外筒,第三内筒、第四内筒,第三内筒底端设置第二限位底座,所述第三内筒和第四内筒相互套置呈伸缩式内筒且嵌置于第二外筒内;所述第二内筒顶部通过第一牵引钢丝绳连接第一风门,所述第四内筒顶部通过第二牵引钢丝绳连接第二风门。
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的外筒壁同侧顶部上分别竖直设置第一钢丝牵引杆和第二钢丝牵引杆,所述第一钢丝牵引杆与第二钢丝牵引杆均由横向和纵向两根杆体连接呈倒“l”形,且第一钢丝牵引杆的横向杆体一端设置有第一牵引孔,且第一牵引孔与第二内筒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第二钢丝牵引杆横向杆体一端设置有第二牵引孔。
所述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包括u形连接件、三角限位块和铰接栓,所述三角限位块通过铰接栓与u形连接件连接呈铰接状;所述三角限位块呈镂空等腰三角形,且三角形底边的限位台板的台面斜置于两边体呈楔形,所述三角限位块的等腰处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为顶部敞口底部封口的筒状结构。
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的外筒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带孔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两侧风门均可不同角度同时打开,能够使两方人员同时通行,避免汇集一方造成拥堵的情况发生,由于一侧开启角度较小避免了影响巷道风力系统的情况,即保障了巷道风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也提高了通行效率,并且在外筒上设置钢丝绳牵引杆以提高钢丝绳与风门保持一定高度,以保障风门开启的通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井用双风门伸缩式闭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矿井用双风门伸缩式闭锁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侧风门大角度开起闭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侧风门小角度同时开启闭锁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两侧风门大小角度分别开启闭锁装置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外筒1、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第一固定孔件13、第一限位孔120、第一限位底座121、第二外筒2、第三内筒21、第四内筒22、第二固定孔件23、第二限位孔220、第二限位底座221、外筒连接杆3、u形连接件4、三角限位块5、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50、限位台板51、铰接栓52、通孔53、连接孔54、第二钢丝牵引杆6、第二牵引孔61、第二牵引钢丝绳62、第一钢丝牵引杆7、第一牵引孔71、第一牵引钢丝绳72、带孔固定件8、第二风门9、第一风门10、第一伸缩式承载筒101、第二伸缩式承载筒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5所示,矿井用双风门伸缩式闭锁装置,包括第一伸缩式承载筒101、第二伸缩式承载筒201、外筒连接杆3、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50、第一钢丝牵引杆7和第二钢丝牵引杆6,所述第一伸缩式承载筒101和第二伸缩式承载筒201之间通过外筒连接杆3连接,所述第一伸缩式承载筒101和第二伸缩式承载筒201之间的顶部设置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50;
所述第一伸缩式承载筒101包括第一外筒1、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和第一限位底座121,所述第一内筒11和第二内筒12相互套置呈伸缩式内筒且嵌置于第一外筒1内,所述第二伸缩式承载筒201包括第二外筒2、第三内筒21、第四内筒22和第二限位底座221,所述第三内筒21和第四内筒22相互套置呈伸缩式内筒且嵌置于第二外筒2内;
所述第一外筒1和第二外筒2的外筒壁同侧顶部上分别竖直设置第一钢丝牵引杆7和第二钢丝牵引杆6,所述第一钢丝牵引杆7与第二钢丝牵引杆6均由横向和纵向两根杆体连接呈倒“l”形,且第一钢丝牵引杆7的横向杆体一端设置有第一牵引孔71,且第一牵引孔71与第二内筒12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第二钢丝牵引杆6横向杆体一端设置有第二牵引孔61,且第二牵引孔61与第四内筒22处于同一中心线上;
所述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50包括u形连接件4、三角限位块5和螺栓52,所述三角限位块5通过螺栓52与u形连接件4连接呈铰接状;
所述第一外筒1内设置的第二内筒12顶部连接第一牵引钢丝绳72的一端,所述第一牵引钢丝绳7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钢丝牵引杆7横向杆体上设置的第一牵引孔71连接第一风门10,所述第二外筒2内设置的第四内筒22顶部连接第二牵引钢丝绳62的一端,所述第二牵引钢丝绳6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钢丝牵引杆6横向杆体上设置的第二牵引孔61连接第二风门9,交替启闭两风门通过钢丝绳交替提拉升降第一伸缩式承载筒101和第二伸缩式承载筒201的伸缩式内筒,同时三角限位块5向单侧的伸缩式内筒摆动并卡止。
所述第二内筒12底部设置第一限位底座121,且第二内筒12通过第一限位底座121伸缩套置于第一内筒11内,所述第四内筒22底部设置第二限位底座221,且第四内筒22通过第二限位底座221伸缩套置于第三内筒21内。
所述三角限位块5呈镂空等腰三角形,且三角形底边的限位台板51的台面斜置于两边体呈楔形,所述三角限位块5的等腰处设置有连接孔54。
所述u形连接件4两侧的u形端口分别固接第一外筒1和第二外筒2的外壁,所述u形连接件4的件面上对称设置有通孔53,所述u形连接件4的u形槽内嵌置三角限位块5,所述螺栓52穿置于通孔53和三角限位块5上的连接孔54内。
所述第一外筒1和第二外筒2为顶部敞口底部封口的筒状结构。
所述第一外筒1和第二外筒2的外筒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带孔固定件8。
所述第二内筒12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牵引钢丝绳72一端的第一固定孔件13,所述第四内筒22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牵引钢丝绳62一端的第二固定孔件23。
实施例一:
一扇风门全角度开启通行人员,另一扇风门通行单人小角度开启时,第二风门9大角度开启多人并行,第二风门9通过钢丝绳拉动第二外筒2内嵌置的第四内筒22上升,第四内筒22上升时筒过其底端设置的第二限位底座221联动提拉第三内筒21同时上升,第四内筒22可在第三内筒21内上下滑动,此时第三内筒21的上升动作触动三角限位块5向一侧第一外筒1的筒口处摆停,同时由于第一风门10有单人通行,此时第一风门10通过钢丝绳拉动第一外筒1内嵌置的第二内筒12,由于第二内筒12的直径小于第一内筒11,且第二内筒12套置于第二内筒12内,第二内筒12可在第一内筒11内上下滑动,通过第一限位底座121来联动拉动第一内筒11提升,钢丝绳拉动第二内筒12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三角限位块5的侧边顶置在第一内筒11的顶边使得第一内筒11无法上升,因此通过三角限位块5和伸缩内筒形成一个以第二风门9大角度开启,第一风门10小角度开启的第二外筒2全伸而第一外筒1半伸的闭锁状态。
实施例二:
第二风门9和第一风门10均可小角度开启单人通行,第二风门9和第一风门10均通过钢丝绳分别拉动第四内筒22和第二内筒12上升到未联动第三内筒21和第一内筒11的状态时,三角限位块5未顶置在任何一侧,此时,第二风门9和第一风门10均可小角度开启单人通行,不影响巷道通风系统的运行,保证了通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都只是说明性和示意性的,并非是想要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的变形和改变是完全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方式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均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1.矿井用双风门伸缩式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伸缩式承载筒(101)、第二伸缩式承载筒(201)构成,所述第一伸缩式承载筒(101)和第二伸缩式承载筒(201)之间的顶部设置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50);所述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50)为铰接状倒三角形,沿倒三角形中间顶点向两侧摆动,且倒三角形两侧顶点伸入至第一伸缩式承载筒和第二伸缩式承载筒顶端;
所述第一伸缩式承载筒(101)包括第一外筒(1),第一内筒(11)、第二内筒(12),第二内筒(12)底端设置第一限位底座(121),所述第一内筒(11)和第二内筒(12)相互套置呈伸缩式内筒且嵌置于第一外筒(1)内;
所述第二伸缩式承载筒(201)包括第二外筒(2),第三内筒(21)、第四内筒(22),第三内筒(21)底端设置第二限位底座(221),所述第三内筒(21)和第四内筒(22)相互套置呈伸缩式内筒且嵌置于第二外筒(2)内;
所述第二内筒(12)顶部通过第一牵引钢丝绳连接第一风门(10),所述第四内筒(22)顶部通过第二牵引钢丝绳连接第二风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用双风门伸缩式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筒(1)和第二外筒(2)的外筒壁同侧顶部上分别竖直设置第一钢丝牵引杆(7)和第二钢丝牵引杆(6),所述第一钢丝牵引杆(7)与第二钢丝牵引杆(6)均由横向和纵向两根杆体连接呈倒“l”形,且第一钢丝牵引杆(7)的横向杆体一端设置有第一牵引孔(71),且第一牵引孔(71)与第二内筒(12)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第二钢丝牵引杆(6)横向杆体一端设置有第二牵引孔(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用双风门伸缩式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式三角限位机构(50)包括u形连接件(4)、三角限位块(5)和铰接栓(52),所述三角限位块(5)通过铰接栓(52)与u形连接件(4)连接呈铰接状;所述三角限位块(5)呈镂空等腰三角形,且三角形底边的限位台板(51)的台面斜置于两边体呈楔形,所述三角限位块(5)的等腰处设置有连接孔(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用双风门伸缩式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筒(1)和第二外筒(2)的外筒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带孔固定件(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