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4-11-19  7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具体是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们往往是固定的,无法根据需要支撑的高度进行灵活调节,这种固定性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式建筑在不同场景和需求下的适用性,固定的支撑机构意味着在施工现场,一旦安装完成,其高度和位置就无法再进行调整,这可能导致在面对不同的施工需求或现场条件时,需要预先准备多种不同高度的支撑机构,增加了施工复杂性和成本,其次,由于支撑机构的高度不可调节,它可能无法完全适应装配式建筑中各个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这可能导致在构件安装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此外,随着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对于支撑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现有的支撑机构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它们可能无法满足更高要求的施工标准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提供了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及其安装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部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下方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中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主体一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一侧铰接有阻尼杆套筒,所述阻尼杆套筒一端设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一侧固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下方固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方一端设有第一地钉,所述第一地钉上方固接有第一钉帽,所述固定柱上方固接有警示灯底座,所述警示灯底座上方设有警示灯,所述主体。侧面另一端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方固接有三角固定架,所述连接板下方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下方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下方固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方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一端设有第二地钉,所述第二地钉上方固接有第二钉帽,所述螺纹孔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方固接有限位板,所述螺纹杆下方固接有操作转把,所述主体一端固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下方固接有加固杆,所述主体一侧固接有加固支架。

    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槽尺寸与所述限位板相适配,且所述限位板于所述升降槽内垂直活动。

    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阻尼杆套筒、所述阻尼杆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铰接处的转动块均通过螺栓和螺帽进行安装连接来实现转动。

    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地钉和所述第一钉帽数量均设置有四组,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四端对称设置。

    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所述三角固定架、所述液压缸、所述伸缩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数量均设置有两组,于所述主体两侧对称设置。

    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固板设置有上下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方和所述主体中段,所述加固杆数量设置有四组,于两组所述主体之间四端对称设置,所述加固支架数量设置有四组,于所述主体四周对称设置。

    8、本发明还公开了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的安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一:该支撑机构主要由主体1、升降槽2、底板3、第一固定块5、阻尼杆套筒6、阻尼杆7、第二固定块8、固定柱9、第一固定板10、警示灯底座14、液压缸18、伸缩杆19、第二固定板20等部件组成,主体1内部开设的升降槽2用于安装和调节支撑结构的高度,而底板3和螺纹杆24等部件则共同实现了支撑高度的精确调节,螺纹杆24通过螺纹连接在底板3的螺纹孔4中,通过旋转操作转把26,可以驱动螺纹杆24在螺纹孔4中转动,从而实现了主体1高度的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精确度高,操作简便。

    10、步骤二:在主体1的侧面,通过连接板16安装了液压缸18,液压缸18的伸缩杆19与第二固定板20相连,当主体1升高时,可以通过控制液压缸18的工作状态,使伸缩杆19伸长或缩短,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20及其上的第二地钉22上升或下降,实现高度的稳定支撑。

    11、步骤三:第一固定块5、阻尼杆套筒6、阻尼杆7和第二固定块8组成的阻尼杆机构,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主体1的一侧,这种机构能够提供良好的横向支撑力,有效防止主体1在受力时发生侧倾或晃动,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20分别通过第一地钉12和第二地钉22固定在地面上,提供了强大的垂直支撑力,同时,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的设计,使地钉能够牢固地插入地面,确保支撑机构的稳定性。

    12、步骤四:加固板27、加固杆28和加固支架29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支撑机构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加固板27通过加固杆28与主体1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加固支架29则分布在主体1的四周,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

    13、步骤五:警示灯底座14上方安装的警示灯15,能够在夜间或低光照条件下提供明显的警示作用,提醒施工人员和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发明中通过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在底板的螺纹孔中,通过旋转操作转把,可以驱动螺纹杆在螺纹孔中转动,从而实现了主体高度的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精确度高,操作简便,改善了现有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们往往是固定的,无法根据需要支撑的高度进行灵活调节的问题;

    16、通过控制液压缸的工作状态,使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及其上的第二地钉上升或下降,实现高度的稳定支撑,通过控制液压缸的工作状态,该支撑机构能够迅速且精确地调节伸缩杆的长度,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板及其上的第二地钉实现稳定的高度上升或下降,这种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支撑机构的高度调节效率,同时也确保了在不同高度下都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力,无论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快速高度调整,还是对于长期支撑的稳定性需求,这种高度调节机制都能有效满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技术特征:

    1.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开设有升降槽(2),所述升降槽(2)下方固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中间开设有螺纹孔(4),所述主体(1)一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固定块(5)一侧铰接有阻尼杆套筒(6),所述阻尼杆套筒(6)一端设有阻尼杆(7),所述阻尼杆(7)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块(8),所述第二固定块(8)一侧固接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下方固接有第一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上方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上方一端设有第一地钉(12),所述第一地钉(12)上方固接有第一钉帽(13),所述固定柱(9)上方固接有警示灯底座(14),所述警示灯底座(14)上方设有警示灯(15),所述主体(1)。侧面另一端固接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上方固接有三角固定架(17),所述连接板(16)下方安装有液压缸(18),所述液压缸(18)下方设有伸缩杆(19),所述伸缩杆(19)下方固接有第二固定板(20),所述第二固定板(20)上方开设有第二通孔(21),所述第二通孔(21)一端设有第二地钉(22),所述第二地钉(22)上方固接有第二钉帽(23),所述螺纹孔(4)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4),所述螺纹杆(24)上方固接有限位板(25),所述螺纹杆(24)下方固接有操作转把(26),所述主体(1)一端固接有加固板(27),所述加固板(27)下方固接有加固杆(28),所述主体(1)一侧固接有加固支架(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槽(2)尺寸与所述限位板(25)相适配,且所述限位板(25)于所述升降槽(2)内垂直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所述阻尼杆套筒(6)、所述阻尼杆(7)和所述第二固定块(8)之间铰接处的转动块均通过螺栓和螺帽进行安装连接来实现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地钉(12)和所述第一钉帽(13)数量均设置有四组,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上方四端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6)、所述三角固定架(17)、所述液压缸(18)、所述伸缩杆(19)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数量均设置有两组,于所述主体(1)两侧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27)设置有上下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1)上方和所述主体(1)中段,所述加固杆(28)数量设置有四组,于两组所述主体(1)之间四端对称设置,所述加固支架(29)数量设置有四组,于所述主体(1)四周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及其安装方法,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部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下方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中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主体一侧固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一侧铰接有阻尼杆套筒,所述阻尼杆套筒一端设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块;本发明中通过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在底板的螺纹孔中,通过旋转操作转把,可以驱动螺纹杆在螺纹孔中转动,从而实现了主体高度的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精确度高,操作简便,改善了现有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支撑机构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们往往是固定的,无法根据需要支撑的高度进行灵活调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庆,黄山,吴凡,李信跃,邹戈,吴秉诚,胡小明,欧阳晃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22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