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合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33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线合股装置。



    背景技术:

    两股或两股以上的电线需拧成一股的情况下,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动将多股电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拧合成一股,或遇到电线较粗且坚硬的情况下,需要利用钳子帮助才能将电线拧成一股,因而不但费事费力,且效率低下,此外,还可能因为施力不够或过度,导致合股的电线出现松散的现象,或者电线折断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合股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线合股装置,其包括:

    u型绕线架,所述u型绕线架的开口水平朝向一侧,且所述u型绕线架具有两个端部,其上端部设置用于固定多股电线的一端的连接钩,其下端部设置固定多股电线的另一端的夹持开口,并且所述连接钩位于所述夹持开口斜上方;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u型绕线架旋转,以使所述的多股电线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拧成一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u型绕线架包括第一u型铁柱和位于所述第一u型铁柱内侧的第二u型铁柱,所述第一u型铁柱和第二u型铁柱分别包括顺接的上水平段、竖直段以及下水平段,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上水平段和第二u型铁柱的上水平段上共同包覆有上橡胶层,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下水平段和/或第二u型铁柱的下水平段分别包覆有下橡胶层,且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下水平段和第二u型铁柱的下水平段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夹持开口,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竖直段与第二u型铁柱的竖直段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连接钩与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上水平段的末端和第二u型铁柱的上水平段的末端连接,并且被包覆于所述上橡胶层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连接钩的钩部的开口与所述u型绕线架的开口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底座、固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旋转轴套以及设于所述旋转轴套内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旋转把手,其另一通过齿轮盘与所述u型绕线架的底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竖直段与第二u型铁柱的竖直段之间通过铁条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线合股装置在工作前,需要将多股电线的一端夹持在夹持开口内,再将多股电线的另一端绕在连接钩的钩部上,然后利用驱动机构带动u型绕线架旋转,从而带动电线旋转,进而使得多股电线在旋转过程中逐渐拧为一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手动拧线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节约了时间和人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线合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u型绕线架、11-第一u型铁柱、12-第二u型铁柱、2-连接钩、3-夹持开口、4-上橡胶层、5-下橡胶层、6-驱动机构、61-底座、62-旋转轴套、63-旋转轴、64-旋转把手、65-齿轮盘、7-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线合股装置,其包括:

    u型绕线架1,u型绕线架1的开口水平朝向一侧,且u型绕线架1具有两个端部,其上端部设置用于固定多股电线的一端的连接钩2,其下端部设置固定多股电线的另一端的夹持开口3,并且连接钩2位于夹持开口3斜上方;

    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u型绕线架1旋转,以使的多股电线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拧成一股。

    具体的,u型绕线架1包括第一u型铁柱11和位于第一u型铁柱11内侧的第二u型铁柱12,第一u型铁柱11和第二u型铁柱12分别包括顺接的上水平段、竖直段以及下水平段,第一u型铁柱11的上水平段和第二u型铁柱12的上水平段上共同包覆有上橡胶层4,第一u型铁柱11的下水平段和/或第二u型铁柱12的下水平段分别包覆有下橡胶层5,且第一u型铁柱11的下水平段和第二u型铁柱12的下水平段之间的空间形成夹持开口3,第一u型铁柱11的竖直段与第二u型铁柱12的竖直段固定连接。

    第一u型铁柱11的上水平段和第二u型铁柱12的上水平段上共同包覆有上橡胶层4,从而使得第一u型铁柱11的上水平段和第二u型铁柱12的上水平段结合在一起,第一u型铁柱11的下水平段和/或第二u型铁柱12的下水平段分别包覆有下橡胶层5,可以使得第一u型铁柱11的下水平段与第二u型铁柱12的下水平段之间的空间变小,但夹持力变大,防止在夹持电线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连接钩2与第一u型铁柱11的上水平段的末端和第二u型铁柱12的上水平段的末端连接,并且被包覆于上橡胶层4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连接钩2的钩部的开口与u型绕线架1的开口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驱动机构6包括底座61、固设于底座61上的旋转轴套62以及设于旋转轴套62内的旋转轴63,旋转轴63的一端连接旋转把手64,其另一通过齿轮盘65与u型绕线架1的底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第一u型铁柱11的竖直段与第二u型铁柱12的竖直段之间通过铁条7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线合股装置在工作前,需要将多股电线的一端夹持在夹持开口3内,再将多股电线的另一端绕在连接钩2的钩部上,从而使得多股电线倾斜于水平面一定角度地悬于空中;而后,利用电线合股装置进行合股操作,手动摇动旋转把手64,旋转把手64转动从而带动u型绕线架1旋转,u型绕线架1旋转带动电线旋转,从而使得多股电线在旋转过程中逐渐拧为一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手动拧线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节约了时间和人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线合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u型绕线架,所述u型绕线架的开口水平朝向一侧,且所述u型绕线架具有两个端部,其上端部设置用于固定多股电线的一端的连接钩,其下端部设置固定多股电线的另一端的夹持开口,并且所述连接钩位于所述夹持开口的斜上方;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u型绕线架旋转,以使所述的多股电线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拧成一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合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绕线架包括第一u型铁柱和位于所述第一u型铁柱内侧的第二u型铁柱,所述第一u型铁柱和第二u型铁柱分别包括顺接的上水平段、竖直段以及下水平段,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上水平段和第二u型铁柱的上水平段上共同包覆有上橡胶层,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下水平段和/或第二u型铁柱的下水平段分别包覆有下橡胶层,且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下水平段和第二u型铁柱的下水平段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夹持开口,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竖直段与第二u型铁柱的竖直段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合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钩与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上水平段的末端和第二u型铁柱的上水平段的末端连接,并且被包覆于所述上橡胶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合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钩的钩部的开口与所述u型绕线架的开口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合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底座、固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旋转轴套以及设于所述旋转轴套内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旋转把手,其另一通过齿轮盘与所述u型绕线架的底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合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铁柱的竖直段与第二u型铁柱的竖直段之间通过铁条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线合股装置,其包括:U型绕线架,U型绕线架的开口水平朝向一侧,且U型绕线架具有两个端部,其上端部设置用于固定多股电线的一端的连接钩,其下端部设置固定多股电线的另一端的夹持开口,并且连接钩位于卡口斜上方;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U型绕线架旋转,以使的多股电线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拧成一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线合股装置在工作前,需要将多股电线的一端夹持在夹持开口内,再将多股电线的另一端绕在连接钩的钩部上,然后利用驱动机构带动U型绕线架旋转,从而带动电线旋转,进而使得多股电线在旋转过程中逐渐拧为一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手动拧线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节约了时间和人力。

    技术研发人员:钱正祥;高菊明;龚锦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市万可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2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