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70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的建筑工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



    背景技术:

    隧道内飞尘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且过于浓重的飞尘还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判断导致施工延误,因此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的高效进行,需要对密闭的洞内空间进行降尘吸尘作业,现有的降尘工作中一般是需要单独的操作人员在预设地点配置雾化喷头,针对粉尘发生点进行重点降尘,这样的降尘作业一是随着工作进展需要不断调整降尘点,较为繁琐,且必须单独配置降尘组队降尘设备时时修正工作维护,会浪费额外的人力物力,随着工程进行中,经常在隧道中进行紧急性临时作业,对于临时作业再额外设置降尘点时间上不现实,一般是工作人员临时接水管进行喷水并持续工作,这样会导致施工环境恶劣,效率太低,因此怎样对整体空间进行降尘是具备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的降尘设备需要定点单独配装时时调整作用位置,提供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包括雾化器、用于将隧道中浊气抽出的风机、接通在雾化器雾气出口上的雾气排气管,用于抽出浊气的抽风管,风机配装在抽风管上,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架设在隧道中的雾化弧板和架设在隧道中的排风弧板,雾化弧板和排风弧板镜像对称;

    所述的雾气排气管与雾化弧板接通,排风弧板与抽风管接通,抽风管穿出隧道延伸至外部环境中,抽风管的末端接通有粉尘剔离装置;

    所述的粉尘剔离装置包括密闭壳体、筛尘气袋,所述的密闭壳体中设置分隔内腔的分筛隔板,分筛隔板将密闭壳体内腔分隔为筛尘腔、净气腔,所述的筛尘气袋位于筛尘腔中,筛尘气袋的袋口箍在分筛隔板带有的公共通口上,公共通口与净气腔接通,净气腔接通向外部环境排出净化气体的净气管,抽风管的末端与筛尘腔接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净气腔中设有两组沿着内壁互成对称状的限位卡条,每组限位卡条由两根并列延伸的限位凸条组成,位于所述的限位卡条中插入滤网板,滤网板将净气腔左右分别分隔为上游净气腔和下游净气腔。

    进一步的,位于上游净气腔中接通有用于反吹筛尘气袋的反吹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筛尘腔的底部具有一用于收集尘土的凹坑,凹坑位于筛尘气袋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雾气排气管上配装有允许雾化气流向雾化弧板的第一单向空气阀。

    进一步的,在抽风管上还配装有允许浊气流向筛尘腔的第二单向空气阀,第二单向空气阀位于风机的下游风路。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在于:

    在对本地土质进行绘测后,得到以下分布概况。

    采用的下潜式地下降尘作业,雾化弧板和排风弧板刚好形成匹配洞内顶部的形状,对于在地上设置独立的工作装置,易于检修维护且工作环境好,可靠性高。

    通过开孔或者延伸管道至隧道中两种送风方式,便于适应多种情况,设置的粉尘剔离装置可以正向送风通过筛尘气袋进行净化气体并将灰尘留在筛尘腔中收集,反向吹筛尘气袋可以疏通筛尘气袋提高筛尘气袋寿命,且筛尘气袋为卡箍式,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更换。

    洞内除尘方面采用立体式除尘系统,包括除尘喷头及粉尘剔离装置等。对于地上装置采用雾炮机对挖掘和喷射混凝土等重点部位进行喷雾降尘。

    整体机构的设计高效科学,采用的布风通路及雾化通路的设计都为首创,具备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粉尘剔离装置俯视图。

    附图标记:雾化器1、雾气排气管2、抽风管3、粉尘剔离装置4、净气管5;

    雾化弧板2a、排风弧板3a;

    密闭壳体4a、筛尘气袋4b、滤网板4c、分筛隔板4e;

    筛尘腔4ab;

    上游净气腔4bc;

    下游净气腔4c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包括雾化器1、用于将隧道中浊气抽出的风机、接通在雾化器雾气出口上的雾气排气管2,用于抽出浊气的抽风管3,风机配装在抽风管上。

    架设在隧道中的雾化弧板2a和架设在隧道中的排风弧板3a,雾化弧板和排风弧板镜像对称,雾化弧板和排风弧板结构相同,都为弧形延伸的空心中空筒体,在内避免开有多个气孔。

    所述的雾气排气管与雾化弧板接通,排风弧板与抽风管接通,抽风管穿出隧道延伸至外部环境中,雾气排气管穿过隧道,抽风管的末端接通有粉尘剔离装置4;

    所述的雾气排气管上配装有允许雾化气流向雾化弧板的第一单向空气阀。

    在抽风管上还配装有允许浊气流向筛尘腔的第二单向空气阀,第二单向空气阀位于风机的下游风路,第一单向空气阀为型号为4we6e62阀体,第二单向空气阀为型号为4wdg24n阀体,所述的雾化器为(dorosin)33kg/h雾化器,风机为dwt-3轴流风机。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粉尘剔离装置包括密闭壳体4a、筛尘气袋4b,所述的密闭壳体中设置分隔内腔的分筛隔板4e,分筛隔板将密闭壳体内腔分隔为筛尘腔4ab、净气腔,所述的筛尘气袋位于筛尘腔中,筛尘气袋为双层纺布气袋或者编织、棉网气袋,本专利采用内部带有支撑钢、竹笼的编织气袋,筛尘气袋的袋口箍在分筛隔板带有的公共通口上,公共通口与净气腔接通,净气腔接通向外部环境排出净化气体的净气管5,抽风管的末端与筛尘腔接通。

    所述的净气腔中设有两组沿着内壁互成对称状的限位卡条,每组限位卡条由两根并列延伸的限位凸条组成,两组限位卡条对称的位于净气腔的内壁上形成两列卡道,位于所述的限位卡条中插入滤网板4c,滤网板为高密度线网过滤网板,滤网板将净气腔左右分别分隔为上游净气腔4bc和下游净气腔4c5,位于上游净气腔中接通有用于反吹筛尘气袋的反吹管。

    如图1所示,所述的筛尘腔的底部具有一用于收集尘土的凹坑,凹坑位于筛尘气袋的下方。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使用过程中当少量粉尘时仅需雾化器1工作,雾化器将雾气通过雾气排气管2导入雾化弧板2a内,并向隧道内扩散。

    粉尘量大时,降低雾化器出雾量,启动粉尘剔离装置4,气体经过抽风管3进入筛尘腔4ab中并被筛尘气袋4b进行初次过滤,气体被鼓入的筛尘气袋进行初次过滤并导入至上游净气腔4bc中再次经过滤网板4c过滤进入下游净气腔4c5中然后排出。

    当粉尘量巨大时,启动雾化器并启动粉尘剔离装置4同时满负荷运转。

    当需要对筛尘气袋4b净化时,通过风机或者其他送风单元向反吹管中鼓入外部新鲜空气,反吹筛尘气袋4b达到净化效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包括雾化器、用于将隧道中浊气抽出的风机、接通在雾化器雾气出口上的雾气排气管,用于抽出浊气的抽风管,风机配装在抽风管上,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架设在隧道中的雾化弧板和架设在隧道中的排风弧板,雾化弧板和排风弧板镜像对称;

    所述的雾气排气管与雾化弧板接通,排风弧板与抽风管接通,抽风管穿出隧道延伸至外部环境中,抽风管的末端接通有粉尘剔离装置;

    所述的粉尘剔离装置包括密闭壳体、筛尘气袋,所述的密闭壳体中设置分隔内腔的分筛隔板,分筛隔板将密闭壳体内腔分隔为筛尘腔、净气腔,所述的筛尘气袋位于筛尘腔中,筛尘气袋的袋口箍在分筛隔板带有的公共通口上,公共通口与净气腔接通,净气腔接通向外部环境排出净化气体的净气管,抽风管的末端与筛尘腔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气腔中设有两组沿着内壁互成对称状的限位卡条,每组限位卡条由两根并列延伸的限位凸条组成,位于所述的限位卡条中插入滤网板,滤网板将净气腔左右分别分隔为上游净气腔和下游净气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游净气腔中接通有用于反吹筛尘气袋的反吹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尘腔的底部具有一用于收集尘土的凹坑,凹坑位于筛尘气袋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气排气管上配装有允许雾化气流向雾化弧板的第一单向空气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抽风管上还配装有允许浊气流向筛尘腔的第二单向空气阀,第二单向空气阀位于风机的下游风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洞内施工粉尘排除设备,包括雾化器、用于将隧道中浊气抽出的风机、接通在雾化器雾气出口上的雾气排气管,用于抽出浊气的抽风管,风机配装在抽风管上,还包括架设在隧道中的雾化弧板和架设在隧道中的排风弧板,雾化弧板和排风弧板镜像对称,所述的雾气排气管与雾化弧板接通,排风弧板与抽风管接通,抽风管穿出隧道延伸至外部环境中,抽风管的末端接通有粉尘剔离装置,通过开孔或者延伸管道至隧道中两种送风方式,便于适应多种情况,设置的粉尘剔离装置可以正向送风通过筛尘气袋进行净化气体并将灰尘留在筛尘腔中收集,反向吹筛尘气袋可以疏通筛尘气袋提高筛尘气袋寿命,且筛尘气袋为卡箍式,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董凯;杨昆;邓得新;喻凯;芦荣海;何方圆;吴继龙;杨威;蔡振;岳玉鹏;苏星;鲍逸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2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