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铝箔包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9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线材铝箔包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通信线材通常包有铝箔,铝箔的存在,一方面用来减少外界无关信号对传输信号的干扰,另一方面起到防护或漏电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若是需要铝箔包裹较长的导线时,一方面会利用对绞机驱动导线收卷与扭转,另一方面会使铝箔多重缠绕在预定送料转盘上时,其中,送料转盘可滑动,工作时,使导线中间部位穿过对绞机上的导线过线筒,再利用手抽出铝箔的首端,使得铝箔贴合对绞机上的导向杆并使得铝箔捆在导线上,针对此,当对绞机驱动导线移动并扭转时,便能使铝箔跟随导线转动,进而能使得铝箔完全包裹在导线上,从而起到防护与防干扰作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利用人工将铝箔首端捆在导线上的方式较为麻烦,浪费时间与人力,且捆绑方式容易造成铝箔折皱的现象,进而会导致铝箔的包裹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线材铝箔包裹装置,解决铝箔包裹较为麻烦且容易造成铝箔折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导线收卷并使导线被收卷同时发生扭转的对绞机本体;设置在对绞机本体工作台上的供多根导线穿过的导线过线筒;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的送料转盘;多重缠绕在送料转盘上与导线相配合的铝箔;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的传送杆组,所述传送杆组包括多根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并供导线贴合滑动的传送杆;开设在传送杆上用于限制铝箔位置的限位槽;设置在铝箔上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铝箔包裹住导线时,抽出铝箔,并使铝箔依次贴合滑动在传送杆的限位槽上,再利用连接件使得铝箔包裹在导线上,待铝箔初步稳固在导线上后,使对绞机本体工作,以使对绞机本体带动铝箔与导线收卷并扭转,铝箔跟随导线扭转的同时,便能完全包裹住导线,且能跟随导线收卷,对比一般情况下,人手将铝箔的拉出端捆在导线上的方式,即节省人力与时间,也能减少铝箔发生折皱的情况,且限位槽与连接件的相互配合,能进一步将铝箔快速安装在导线上,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为双面胶,所述双面胶粘在铝箔靠近导线的端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铝箔初步稳定在导线上时,先使双面胶粘在铝箔抽出端上,再撕开双面胶上的隔离纸,并使铝箔带将粘带部位包裹住导线,以使铝箔紧密贴合导线,当铝箔紧密粘在导线上时,启动对绞机,通过此方式,便能使导线扭转同时带动铝箔扭转,进而能使铝箔完全缠绕并密封在导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均设有圆弧倒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圆弧倒角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对铝箔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限制铝箔抽出长度的张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张紧件便于张紧铝箔,针对此,能使铝箔稳定在预定位置上滑动,减少铝箔因比较松弛,导致包裹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张紧件包括转动轴一、转动轴二、转动轴三、传送带以及定位轴,所述转动轴一、转动轴二与转动轴三分别设置在工作台上且呈三角分布,所述传送带依次缠绕在转动轴一、转动轴二、转动轴三上并与铝箔相贴合,所述定位轴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处于转动轴一与转动轴三的中间,所述定位轴的外径是转动轴一、转动轴二与转动轴三的三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箔被抽出时,需要克服传送带给予的摩擦力,针对此,一方面能避免铝箔的抽出速度,另一方面便于铝箔稳定的被抽出,同时,也能减少铝箔在被抽出时发生折皱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过线筒上设有用于限制导线位置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杆、螺母、调节板以及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竖直开设在导线过线筒上,所述调节杆竖直活动在定位孔上,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调节杆的顶端端,所述调节板设置在调节杆的底端面上并与导线相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导线的位置时,竖直移动调节杆,使得调节孔驱动调节板上下移动,进而使调节板与导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针对此,便能使导线处于预定宽窄范围内,进而便于对绞机驱动导线移动与扭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过线筒上设置有与地面相垂直的插孔板,所述插孔板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插入孔,不同插入孔之间的半径不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插入孔便于导线过线筒能适配多张半径的导线,进一步提高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杆组包括传送杆一与传送杆二,所述传送杆一与传送杆二并排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传送杆一与导线过线筒在水平方向上的连线延伸方向与导线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传送杆一可供导线贴合滑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传送杆一与传送杆二的相互配合,便于铝箔的移动,同时,传传送杆一的存在,具有导向性,能使铝箔与导线沿预定方向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传送杆组、限位槽的相互配合,能使铝箔从送料转盘抽出的过程保持稳定,减少铝箔的意外偏移,配合设置的连接件,能使铝箔端部快速稳定的包裹在导线上,进而便于对绞机带动导线与铝箔收卷与扭转,通过此方式,有效简化工作人员劳动量,提高了包裹效率,同时,也能使铝箔平整的包裹在导线上,提高包裹效果。

    2.设置的张紧件能限制铝箔被抽出的长度,针对此,能防止铝箔被抽出长度过多,而导致铝箔滑动轨迹发生改变,使得包裹导线过程中,包裹效果不佳的情况,另外,被张紧的铝箔,能使自身快速包裹在导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对绞机本体与工作台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张紧件与导线过线筒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对绞机本体;11、工作台;12、送料转盘;2、导线过线筒;20、通孔;21、导线;3、铝箔;4、传送杆组;41、传送杆一;42、传送杆二;5、限位槽;6、连接件;7、张紧件;71、转动轴一;72、转动轴二;73、转动轴三;74、传送带;75、定位轴;8、调节件;81、调节杆;82、螺母;83、调节板;84、定位孔;9、插孔板;91、插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电线铝箔包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驱动导线21收卷并使导线21被收卷同时发生扭转的对绞机本体1,导线21的一端缠绕在放线卷上,另一端设置在对绞机本体1预定位置上,在对绞机本体1上安装有工作台11,在工作台11上安装有导线过线筒2,在导线过线筒2上安装有与工作台11相垂直的插孔板9,在插孔板9上安装有供导线21插入的插入孔91,插入孔91可根据导线21粗细来开设插入孔91的半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孔91设有三十五个,且所有插入孔91半径均相同,多根导线21穿过插入孔91后,汇聚成一束并水平穿过导线过线筒2上的通孔20。

    为了减少外界对导线21使用时的干扰,在工作台11上转动连接有送料转盘12,在送料转盘12外壁上缠绕有多重用于对导线21进行包裹的铝箔3,在工作台11上安装有张紧件7,张紧件7用于限制铝箔3被抽出的长度。

    张紧件7包括转动轴一71、转动轴二72、转动轴三73、传送带74以及定位轴75,转动轴一71、转动轴二72与转动轴三73分别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1上且呈三角分布,且三者大小相同,传送带74闭环缠绕在转动轴一71、转动轴二72、转动轴三73之间,定位轴75安装在工作台11上,并处于转动轴一71与转动轴中间,为了扩大传送带74在铝箔3滑动时带来的摩擦力,定义定位轴75的外径是转动轴一71、转动轴二72与转动轴三73的三倍,此时,铝箔3依次贴合在送料转盘12与定位轴75外壁上,同时定位轴75与铝箔3对传送带75造成挤压,使传送带74向转动轴72一侧凸起,即抽出铝箔3时,铝箔3在定位轴75外壁上滑动,需克服传送带74带来的摩擦力。

    为了使铝箔3稳定滑出,减少铝箔3偏离预定轨迹的情况,在工作台11上转动连接有传送杆组4,传送杆组4包括传送杆一41与传送杆二42,传送杆一41与传送杆二42并排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1上,在传送杆一41与传送杆二42外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5,限位槽5的轴线与传送杆一41的轴线相同,在限位槽5的两端开设有圆弧倒角,圆弧倒角的存在能进一步稳定铝箔3的滑动轨迹,铝箔3经定位轴75滑出后,依次贴合滑动在传送杆一41与传送杆二42上。另外,传送杆一41与导线过线筒2在水平方向上的连线延伸方向与导线21的滑动方向相同,此时,传送杆一41起到导向作用,便于铝箔3与导线21被对绞机本体1收卷与扭转。

    为了使铝箔3快速包裹在导线21上,在铝箔3被抽出的端部安装有连接件6,连接件6为双面胶,双面胶贴在背对传送杆一41的侧面上。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面多根导线21在通孔20内稳定滑动,在导线过线筒2上设有调节件8,调节件8能缩小或扩大多根导线21的活动空间,调节件8包括调节杆81、螺母82、调节板83以及定位孔84,定位孔84竖直开设在导线过线筒2承载面上,调节杆81竖直活动在定位孔84上,螺母82螺纹连接在调节杆81的顶端端,调节板83安装在调节杆81的底端面上并处于通孔20内,调节板83呈弧形设置,并向上凸起。当需要限制导线21的活动空间时,竖直移动调节杆81,待调节板83在通孔20内处于合适位置时,利用螺母82锁定即可。

    实施过程:先使预定数量的导线21穿出插入孔91,并从都通孔20穿出,待导线21处于对绞机本体1预定位置上时,拉出在定位轴75上的铝箔3,并使铝箔3依次贴合在传送杆一41与传送杆二42上,再将双面胶粘在铝箔3背对传送杆一41的侧面上,再撕掉隔离纸,并使双面胶粘性位置包裹在导线21上,待铝箔3稳定粘在导线21上后,启动对绞机本体1,使对绞机本体1驱动导线21收卷,由于导线21被对绞机本体1收卷的同时能发生扭转(即在水平方向上扭转),则导线21在扭转同时,便能进一步带动铝箔3扭转,进而能使铝箔3不断缠绕在导线21上,针对此,便能使铝箔3对导线21进行缠绕密封,通过此方式,便能快速将铝箔3密封在导线21上,进而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导线(21)收卷并使导线(21)被收卷同时发生扭转的对绞机本体(1);设置在对绞机本体(1)工作台(11)上的供多根导线(21)穿过的导线过线筒(2);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1)上的送料转盘(12);多重缠绕在送料转盘(12)上与导线(21)相配合的铝箔(3);其特征在于: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1)上的传送杆组(4),所述传送杆组(4)包括多根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1)上并供导线(21)贴合滑动的传送杆;开设在传送杆上用于限制铝箔(3)位置的限位槽(5);设置在铝箔(3)上用于连接导线(21)的连接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包为双面胶,所述双面胶粘在铝箔(3)靠近导线(21)的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5)的两端均设有圆弧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上设有用于限制铝箔(3)抽出长度的张紧件(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件(7)包括转动轴一(71)、转动轴二(72)、转动轴三(73)、传送带(74)以及定位轴(75),所述转动轴一(71)、转动轴二(72)与转动轴三(73)分别设置在工作台(11)上且呈三角分布,所述传送带(74)依次缠绕在转动轴一(71)、转动轴二(72)、转动轴三(73)上并与铝箔(3)相贴合,所述定位轴(75)设置在工作台(11)上并处于转动轴一(71)与转动轴三(73)的中间,所述定位轴(75)的外径是转动轴一(71)、转动轴二(72)与转动轴三(73)的三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过线筒(2)上设有用于限制导线(21)位置的调节件(8),所述调节件(8)包括调节杆(81)、螺母(82)、调节板(83)以及定位孔(84),所述定位孔(84)竖直开设在导线过线筒(2)上,所述调节杆(81)竖直活动在定位孔(84)上,所述螺母(82)螺纹连接在调节杆(81)的顶端端,所述调节板(83)设置在调节杆(81)的底端面上并与导线(21)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过线筒(2)上设置有与地面相垂直的插孔板(9),所述插孔板(9)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插入孔(91),不同插入孔(91)之间的半径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杆组(4)包括传送杆一(41)与传送杆二(42),所述传送杆一(41)与传送杆二(42)并排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1)上,所述传送杆一(41)与导线过线筒(2)在水平方向上的连线延伸方向与导线(21)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传送杆一(41)可供导线(21)贴合滑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线材铝箔包裹装置,其包括用于驱动导线收卷并使导线被收卷同时发生扭转的对绞机本体;设置在对绞机本体工作台上的供多根导线穿过的导线过线筒;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的送料转盘;多重缠绕在送料转盘上与导线相配合的铝箔;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的传送杆组,所述传送杆组包括多根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并供导线贴合滑动的传送杆;开设在传送杆上用于限制铝箔位置的限位槽;设置在铝箔上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铝箔的包裹效率、简化铝箔包裹劳动量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蔡海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和泰盛电子线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1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