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烟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废气洗涤舷外水排用分水简易管。
背景技术:
在船舶烟气脱硫装置中,往往要额外设置排水混合器,其目的是为了将排出的废水与海水混合后的ph值不小于6.5,以防止对船体和螺旋桨的酸性腐蚀,该目的符合mepc259(68)规定的在船舶静止时距离排弦口4m的地方海水的ph值不小于6.5。
然而,现有的洗涤水排弦外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制造难度较大,制造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废气洗涤舷外水排用分水简易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船舶废气洗涤舷外水排用分水简易管,所述分水简易管包括防酸碱的不锈钢管体,在所述不锈钢管体的出水端的设置带出水孔的分水端盖,多个所述出水孔从所述分水端盖的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分水端盖为平板端盖。
优选的,所述分水端盖为弧形板端盖。
优选的,所述出水孔为圆孔、椭圆孔或多角星孔。
优选的,当所述出水孔为圆孔时,在所述圆孔的孔壁沿周向均布分水槽。
优选的,所述分水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出水孔从所述分水端盖的内部向外部直径由小变大。
优选的,出水孔的直径或其外接圆直径不低于分水端盖的壁厚的1.5倍,优选为2倍。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分水简易管,取代了原先的搅拌器等装置,使得结构更简单、成本低廉、适于船舶大批量的舷外水排装置的改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船舶废气洗涤舷外水排用分水简易管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为分水简易管的另一实施例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3为出水孔为圆孔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出水孔为多角星孔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带分水槽的圆形出水孔的示意图。
图中:1、不锈钢管体;2、分水端盖;3、出水孔;4、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5,一种船舶废气洗涤舷外水排用分水简易管,分水简易管包括防酸碱的不锈钢管体1,在不锈钢管体1的出水端设置带出水孔3的分水端盖2,多个出水孔3从分水端盖2的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分布。
其中,管体也可以为耐酸碱腐蚀的复合材料管。这根据实际应用和研发成本选择。
其中,分水端盖2为平板端盖或弧形板端盖,也可以为漏斗状或锥形端盖。
参见图3和图4,出水孔3为圆孔或多角星孔。优选为圆孔,因为圆孔加工简单,成本低。
参见图5,当出水孔3为圆孔时,在圆孔的孔壁沿周向均布分水槽4。分水槽4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三角形。
进一步的,出水孔3从分水端盖2的内部向外部直径由小变大。
其中,出水孔3的直径或其外接圆直径不低于分水端盖2的壁厚的1.5倍,优选为2倍。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孔3的直径或其外接圆直径为所述分水简易管的内径的1/20~1/1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船舶废气洗涤舷外水排用分水简易管,所述分水简易管包括防酸碱的不锈钢管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不锈钢管体(1)的出水端设置带出水孔(3)的分水端盖(2),多个所述出水孔(3)从所述分水端盖(2)的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水简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端盖(2)为平板端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水简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端盖(2)为弧形板端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水简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3)为圆孔、椭圆孔或多角星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水简易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出水孔(3)为圆孔时,在所述圆孔的孔壁沿周向均布分水槽(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水简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3)从所述分水端盖(2)的内部向外部直径由小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水简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3)从所述分水端盖(2)的内部向外部直径保持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水简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3)的直径或最大外接圆直径不低于分水端盖(2)的壁厚的1.5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