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269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



    背景技术:

    气缸是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涡轮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等的壳体通常也称“气缸”,气缸的应用领域:印刷、半导体、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等。

    目前用于脚踏气缸的转轴,转轴的自身难以自动复位,需要通过踏板中的弹簧才可,导致经常踩动踏板容易使踏板下的弹簧变形,从而影响转轴自动复位,而且需要固定转轴的时候,不便于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转轴的自身难以自动复位和不便于固定转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包括:主轴和复位组件,所述主轴左右两端对称固定有两根侧轴,每根所述侧轴末端均穿插并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复位组件共有两个,所述复位组件相接在轴承远离侧轴的一端,每根所述侧轴上端均通过电焊焊接有连接环,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活动轴、绳轮、拉绳、竖杆、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活动轴从左到右贯穿并转动连接在复位组件内部,所述绳轮穿插固定在活动轴外部靠近轴承的一端,所述拉绳嵌接并缠绕在绳轮外部,每个所述复位组件上端均开有使拉绳末端穿过的穿孔,所述竖杆通过电焊垂直焊接在活动轴上端,所述竖杆位于绳轮远离轴承的一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着活动轴嵌接固定在复位组件内部远离轴承的一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着第二复位弹簧嵌接固定在复位组件内部远离轴承的一端;每个所述复位组件远离轴承一端的外侧均呈环形均匀开有至少八个插槽,每根所述活动轴末端均贯穿过复位组件相接有连盘,每块所述连盘右端外侧均呈环形均匀开有至少八个插孔,每块所述连盘远离活动轴的一端均相接有连轴,每根所述连轴前后上下四端均固定有侧条,每根所述连轴外部均通过侧条滑动连接有固定环,每块所述固定环凹口内壁的前后上下四端均开有与侧条滑动连接的滑槽,每块所述固定环靠近连盘的一端均呈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至少八根插杆。

    具体的,所述拉绳末端与连接环绑扎并通过粘合剂粘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头尾两端均呈水平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尾端均位于竖杆前方与竖杆相接触。

    更佳的,所述插槽的数量和分布与插孔的数量和分布相对应,所述插孔的数量和分布与插杆的数量和分布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插杆沿着插孔插入插槽内部分别与插孔和插槽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该种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当主轴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侧轴通过轴承转动,随着侧轴转动拉动拉绳,可以利用拉绳拉动绳轮转动,随着活动轴转动,则可以带动竖杆转动,从而可以使竖杆挤压着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尾端,进而利用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可以起到主轴自动复位的作用;当不需要转动主轴的时候,通过将固定环在连轴外壁滑动,使得插杆沿着插孔插入插槽内部,随着插杆分别与插孔和插槽卡接而使固定环与连盘卡接,使得活动轴无法转动,进而使侧轴无法拉动绳轮,从而便于固定主轴。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轴靠近连盘一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盘靠近连盘一端的示意图。

    图中:1-主轴、2-侧轴、3-连接环、4-轴承、5-复位组件、6-活动轴、7-绳轮、8-拉绳、9-穿孔、10-竖杆、11-第一复位弹簧、12-第二复位弹簧、13-插槽、14-连盘、15-插孔、16-连轴、17-侧条、18-固定环、19-插杆、2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包括:主轴1和复位组件5,所述主轴1左右两端对称固定有两根侧轴2,每根所述侧轴2末端均穿插并转动连接有轴承4,所述复位组件5共有两个,所述复位组件5相接在轴承4远离侧轴2的一端,每根所述侧轴2上端均通过电焊焊接有连接环3,所述复位组件5包括活动轴6、绳轮7、拉绳8、竖杆10、第一复位弹簧11和第二复位弹簧12,所述活动轴6从左到右贯穿并转动连接在复位组件5内部,所述绳轮7穿插固定在活动轴6外部靠近轴承4的一端,所述拉绳8嵌接并缠绕在绳轮7外部,每个所述复位组件5上端均开有使拉绳8末端穿过的穿孔9,所述竖杆10通过电焊垂直焊接在活动轴6上端,所述竖杆10位于绳轮7远离轴承4的一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2套着活动轴6嵌接固定在复位组件5内部远离轴承4的一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1套着第二复位弹簧12嵌接固定在复位组件5内部远离轴承4的一端,所述拉绳8末端与连接环3绑扎并通过粘合剂粘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1和第二复位弹簧12头尾两端均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1和第二复位弹簧12尾端均位于竖杆10前方与竖杆10相接触,当主轴1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侧轴2通过轴承4转动,且复位组件5固定在脚踏气缸中,随着侧轴2带动连接环3转动拉动拉绳8,可以利用拉绳8拉动绳轮7转动,随着绳轮7带动活动轴6在复位组件5内转动,可以带动竖杆10转动,从而可以使竖杆10挤压着第一复位弹簧11和第二复位弹簧12的尾端。

    进一步的,当主轴1停止转动的时候,随着第一复位弹簧11和第二复位弹簧12恢复原位,可以推动竖杆10而使活动轴6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绳轮7反向转动重新将拉绳8缠起,使得拉绳8拉着连接环3而使侧轴2反向转动,从而使主轴1反向转动起到自动复位的作用。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每个所述复位组件5远离轴承4一端的外侧均呈环形均匀开有至少八个插槽13,每根所述活动轴6末端均贯穿过复位组件5相接有连盘14,每块所述连盘14右端外侧均呈环形均匀开有至少八个插孔15,每块所述连盘14远离活动轴6的一端均相接有连轴16,每根所述连轴16前后上下四端均固定有侧条17,每根所述连轴16外部均通过侧条17滑动连接有固定环18,每块所述固定环18凹口内壁的前后上下四端均开有与侧条17滑动连接的滑槽20,每块所述固定环18靠近连盘14的一端均呈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至少八根插杆19,所述插槽13的数量和分布与插孔15的数量和分布相对应,所述插孔15的数量和分布与插杆19的数量和分布相对应,所述插杆19沿着插孔15插入插槽13内部分别与插孔15和插槽13卡接,当不需要转动主轴1的时候,通过将固定环18在连轴16外壁滑动,使得插杆19沿着插孔15插入插槽13内部,随着插杆19分别与插孔15和插槽13卡接而使固定环18与连盘14卡接,使得活动轴6无法转动,进而使侧轴2无法拉动绳轮7,从而便于固定主轴1。

    当固定环18在连轴16外壁滑动的时候,侧条17也会与滑槽20滑动,随着侧条17卡在滑槽20内部,可以防止固定环18连轴16外部转动。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及“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包括:

    主轴和复位组件,所述主轴左右两端对称固定有两根侧轴,每根所述侧轴末端均穿插并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复位组件共有两个,所述复位组件相接在轴承远离侧轴的一端,每根所述侧轴上端均通过电焊焊接有连接环,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活动轴、绳轮、拉绳、竖杆、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活动轴从左到右贯穿并转动连接在复位组件内部,所述绳轮穿插固定在活动轴外部靠近轴承的一端,所述拉绳嵌接并缠绕在绳轮外部,每个所述复位组件上端均开有使拉绳末端穿过的穿孔,所述竖杆通过电焊垂直焊接在活动轴上端,所述竖杆位于绳轮远离轴承的一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着活动轴嵌接固定在复位组件内部远离轴承的一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着第二复位弹簧嵌接固定在复位组件内部远离轴承的一端;每个所述复位组件远离轴承一端的外侧均呈环形均匀开有至少八个插槽,每根所述活动轴末端均贯穿过复位组件相接有连盘,每块所述连盘右端外侧均呈环形均匀开有至少八个插孔,每块所述连盘远离活动轴的一端均相接有连轴,每根所述连轴前后上下四端均固定有侧条,每根所述连轴外部均通过侧条滑动连接有固定环,每块所述固定环凹口内壁的前后上下四端均开有与侧条滑动连接的滑槽,每块所述固定环靠近连盘的一端均呈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至少八根插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末端与连接环绑扎并通过粘合剂粘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头尾两端均呈水平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尾端均位于竖杆前方与竖杆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数量和分布与插孔的数量和分布相对应,所述插孔的数量和分布与插杆的数量和分布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沿着插孔插入插槽内部分别与插孔和插槽卡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轴,特别是涉及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包括:主轴和复位组件,主轴左右两端对称固定有两根侧轴,每根侧轴末端均穿插并转动连接有轴承,复位组件共有两个,复位组件相接在轴承远离侧轴的一端,每根侧轴上端均通过电焊焊接有连接环。该种自动复位脚踏气缸转轴,当主轴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侧轴通过轴承转动,随着侧轴转动拉动拉绳,可以利用拉绳拉动绳轮转动,随着活动轴转动,则可以带动竖杆转动,从而可以使竖杆挤压着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尾端,进而利用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可以起到主轴自动复位的作用,解决目前转轴的自身难以自动复位和不便于固定转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沈焕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技研精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1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