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高调门。
背景技术:
汽轮机高压调节阀门(简称汽轮机高调门)属连续控制型执行机构,可以将高压调节汽阀控制在任一位置上,成比例地调节进汽量以适应汽轮机运行的需要。在汽轮发电机组带负荷之前,汽轮机调节阀不同的开度对应不同的转速,开度大则进汽量大,相应的转速高。在汽轮发电机组并网带负之后,汽轮机调节阀不同的开度应对不同的负荷,即开度大发出的功率也大。
但是,目前的汽轮机高调门存在汽轮机高调门卡涩严重的问题,汽轮机高调门的卡涩不仅制约汽轮机组的安全运行,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例如,若机组在正常运行中发生卡涩,则会导致负荷无法调整。或者,当机组发生事故跳闸时,若汽轮机上的主汽速关阀存在关闭不严的缺陷,则可能导致汽轮机飞车的重大恶性事故。
另外,当汽轮机高调门发生卡涩损坏后,则需要进行更换,而汽轮机高调门更换过程较为复杂,其一,由于蒸汽室盖与汽缸结合面的结合十分紧密,因此,汽轮机高调门的蒸汽室盖的拆卸十分困难;其二,汽轮机高调门的导向密封部件的更换过程,需借助多家外委单位的配合才能完成,更换过程耗时、耗力。除了上述的维修困难,汽轮机高调门发生损坏后,其维修或更换的成本较高。
因此,亟待一种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的汽轮机高调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高调门,以解决现有的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高调门,包括蒸汽室盖、阀杆、阀杆套以及导向密封组件,其中,所述导向密封组件包括从蒸汽室盖到阀杆套依次排列的螺套、压圈、第一填料环、第一阀杆衬套、第二填料环以及第二阀杆衬套。
可选地,所述第一填料环的数量为10个。
可选地,所述第二填料环的数量为10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杆衬套的高度为6.75cm。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杆衬套的高度为6.75cm。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杆衬套与所述第二阀杆衬套均进行倒角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高调门,通过对汽轮机高调门的导向密封组件进行优化布置,可防止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本申请中,对汽轮机高调门的导向密封组件进行优化布置,具体包括蒸汽室盖、阀杆、阀杆套以及导向密封组件,其中,导向密封组件包括从蒸汽室盖到阀杆套依次排列的螺套、压圈、第一填料环、第一阀杆衬套、第二填料环以及第二阀杆衬套。换句话说,本申请提供的汽轮机高调门在蒸汽室盖内腔中,将与阀杆接触的阀杆衬套进行分割,即采用高度较小的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并与第一填料环与第二填料环进行交叉设置。
与现有的汽轮机高调门内导向密封组件的阀杆衬套相比,本申请的阀杆衬套包括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且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均有较小的高度,因此,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减小对阀杆的摩擦力,进而有效防止了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的问题。另外,第一填料环、第二填料环使第一阀杆衬套、第二阀杆衬套分开布置,减小阀杆衬套对阀杆的摩擦力,加大了机组停运后做拉阀试验时高中调门的活动力度,进一步防止了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的卡涩发生。
本申请的汽轮机高调门对导向密封组件进行优化布置,即可防止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的问题,优化布置过程简单、易行,且优化布置后的导向密封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汽轮机高调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导向密封组件,11-螺套,12-压圈,13-第一填料环,14-第一阀杆衬套,15-第二填料环,16-第二阀杆衬套,2-蒸汽室盖,3-阀杆,4-阀杆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轮机高调门,通过对汽轮机高调门的导向密封组件进行优化布置,可防止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图1为本申请汽轮机高调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汽轮机高调门包括蒸汽室盖2、阀杆3、阀杆套4以及导向密封组件1,其中,所述导向密封组件1包括从蒸汽室盖2到阀杆套4依次排列的螺套11、压圈12、第一填料环13、第一阀杆衬套14、第二填料环15以及第二阀杆衬套16。
鉴于现有的汽轮机高调门的导向密封组件与阀杆间隙过小且衬套尺寸偏大,导致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因此,本申请中,在蒸汽室盖内腔中,将与阀杆接触的阀杆衬套进行分割,即采用高度较小的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并与第一填料环与第二填料环进行交叉设置。本申请的阀杆衬套包括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相较于现有的汽轮机高调门的阀杆衬套,本申请的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均有较小的高度,因此,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减小了对阀杆的摩擦力,进而有效防止了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的问题。
另外,第一阀杆衬套、第二阀杆衬套与第一填料环、第二填料环进行交叉设置,即第一填料环、第二填料环使第一阀杆衬套、第二阀杆衬套分开布置,减小阀杆衬套对阀杆的摩擦力,加大了机组停运后做拉阀试验时高、中调门的活动力度,进一步防止了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容易发生卡涩的问题。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填料环的数量为10个。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填料环的数量,其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填料环的数量为10个。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填料环的数量,其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应当说明,填料环的数量是根据蒸汽室内部压力的高低以及填料环所承载的密封能力而设定的,如果填料环的数量过多,则受蒸汽室盖内腔的高度限制,其将无法布置;如果填料环的数量过少,则密封能力达不到,容易产生漏汽。因此,本申请中,第一填料环与第二填料环各设置10个,共计20个,即可满足布置,也可满足密封要求。
对于现有的汽轮机高调门,其导向密封组件中的阀杆衬套的高度多为135cm,在使用后发现,阀杆衬套对阀杆内壁造成的划痕严重。本申请中,第一阀杆衬套的高度为6.75cm,使用时,第一阀杆衬套与对阀杆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第一阀杆衬套对阀杆表面造成的摩擦较轻,即第一阀杆衬套对阀杆的摩擦力较小,因此,可有效防止了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的卡涩问题。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阀杆衬套的高度,其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中,第二阀杆衬套的高度为6.75cm,使用时,第二阀杆衬套与对阀杆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第二阀杆衬套对阀杆表面造成的摩擦较轻,即第二阀杆衬套对阀杆的摩擦力较小,因此,可有效防止了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的卡涩问题。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二阀杆衬套的高度,其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进一步减小阀杆衬套对阀杆的摩擦力,本实例中,所述第一阀杆衬套与所述第二阀杆衬套均进行倒角处理。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轮机高调门,通过对汽轮机高调门的导向密封组件进行优化布置,可防止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本申请中,对汽轮机高调门的导向密封组件进行优化布置,具体包括蒸汽室盖、阀杆、阀杆套以及导向密封组件,其中,导向密封组件包括从蒸汽室盖到阀杆套依次排列的螺套、压圈、第一填料环、第一阀杆衬套、第二填料环以及第二阀杆衬套。换句话说,本申请提供的汽轮机高调门在蒸汽室盖内腔中,将与阀杆接触的阀杆衬套进行分割,即采用高度较小的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并与第一填料环与第二填料环进行交叉设置。
与现有的汽轮机高调门内导向密封组件的阀杆衬套相比,本申请的阀杆衬套包括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且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均有较小的高度,因此,第一阀杆衬套与第二阀杆衬套减小对阀杆的摩擦力,进而有效防止了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的问题。另外,第一填料环、第二填料环使第一阀杆衬套、第二阀杆衬套分开布置,减小阀杆衬套对阀杆的摩擦力,加大了机组停运后做拉阀试验时高中调门的活动力度,进一步防止了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的卡涩发生。
本申请的汽轮机高调门对导向密封组件进行优化布置,即可防止汽轮机高调门在正常运行中易发生卡涩的问题,优化布置过程简单、易行,且优化布置后的导向密封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1.一种汽轮机高调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室盖(2)、阀杆(3)、阀杆套(4)以及导向密封组件(1),其中,所述导向密封组件(1)包括从蒸汽室盖(2)到阀杆套(4)依次排列的螺套(11)、压圈(12)、第一填料环(13)、第一阀杆衬套(14)、第二填料环(15)以及第二阀杆衬套(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高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环(13)的数量为10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高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料环(15)的数量为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高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衬套(14)的高度为6.7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高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杆衬套(16)的高度为6.7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高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衬套(14)与所述第二阀杆衬套(16)均进行倒角处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