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料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4-08-22  102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燃料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烧装置普遍为以下两种燃烧装置:

    技术一:用一种燃料对应一种气体助燃物(氧化剂即空气)的燃烧装置。该装置的缺点是只能使用特定的气体燃料,如天然气、氢气、一氧化碳等和空气组合燃烧,使该燃烧装置的应用场所受到较大的限制。

    技术二:用多种燃料对应一种助燃物(氧化剂即空气)的燃烧装置。该装置虽说可用多种燃料和空气组合燃烧,相比1.1所指燃烧装置应用范围较广,但其在燃料切换的过程中,必须停机更换喷嘴,且须对空气流量和压力重新整定后,才能正常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切换燃料停机的操作,是有些生产工艺不许可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燃料燃烧装置,在具有两种燃料和两种助燃物切换生产工艺要求时,使用同一套燃烧装置,在不停机、不用重新整定燃料和助燃物的流量及压力的情况下,可实现自然无缝转换。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燃料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助燃分配器、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一助燃管、第二助燃管、第一燃料分配器以及第二燃料分配器,所述助燃分配器安装在所述燃烧室的一端部,所述助燃分配器的中部设有安装腔以安装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所述第一进料管与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连通;所述第一助燃管、第二助燃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料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安装在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料管与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连通。

    上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通过设有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一助燃管及第二助燃管,各燃料、助燃物通过各分配器进行分配喷射,在具有两种燃料和两种助燃物切换生产工艺要求时,使用同一套燃烧装置,在不停机、不用重新整定燃料和助燃物的流量及压力的情况下,可实现燃烧系统无缝转换,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工艺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燃分配器内设有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助燃管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助燃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靠近所述燃烧室的端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助燃喷孔;所述第二流道靠近所述燃烧室的端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助燃喷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助燃喷孔朝向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的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助燃喷孔朝向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的方向呈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位于所述燃烧室的内部,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远离所述第一进料管的端部设有多个第一进料喷孔,所述第一进料喷孔与所述第一进料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料喷孔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所在的平面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料喷孔的数量为六个,各所述第一进料喷孔的孔径为φ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位于所述燃烧室的外侧,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料喷孔,所述第二进料喷孔与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料喷孔的数量为十二个,各所述第二进料喷孔的孔径为φ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燃分配器的上方安装有上弹垫、上平垫、上法兰、上石墨垫及上内六角螺丝,所述上内六角螺丝依次穿设于上弹垫、上平垫、上法兰、上石墨垫且与所述助燃分配器螺纹连接;所述助燃分配器的上方安装有下弹垫、下平垫、下法兰、下石墨垫及下内六角螺丝,所述下内六角螺丝依次穿设于下弹垫、下平垫、下法兰、下石墨垫且与所述助燃分配器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双燃料燃烧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一实施例的双燃料燃烧装置100,该双燃料燃烧装置100包括燃烧室10、助燃分配器20、第一进料管30、第二进料管40、第一助燃管50、第二助燃管60、第一燃料分配器70以及第二燃料分配器80,助燃分配器20安装在燃烧室10的一端部,助燃分配器20的中部设有安装腔以安装第一燃料分配器70;第一进料管30与第一燃料分配器70连通;第一助燃管50、第二助燃管60分别位于第一进料管30的相对两侧;第二燃料分配器80安装在燃烧室10的一侧,第二进料管40与第二燃料分配器80连通。

    具体的,燃烧室10用于提供燃料与助燃物进行混合燃烧,该燃烧室10与助燃分配器20、第二燃料分配器80等配件采用焊接,以避免燃料泄露。

    助燃分配器20内设有第一流道21及第二流道22,第一流道21与第一助燃管50连通,第二流道22与第二助燃管60连通,第一流道21靠近燃烧室10的端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助燃喷孔210;第二流道22靠近燃烧室10的端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助燃喷孔220,第一流道21与第二流道22为两个互不干涉的流道,以便于助燃气体在燃料室内分布均匀。可选的,第一助燃喷孔210朝向第一燃料分配器70的方向呈倾斜设置;第二助燃喷孔220朝向第一燃料分配器70的方向呈倾斜设置,以便于助燃气体与燃料混合更加均匀,有助于燃烧充分。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助燃分配器20与第一燃料分配器70采用螺纹连接,以便于第一燃料分配器70的拆装与维修。助燃分配器20的上方安装有上弹垫、上平垫、上法兰29、上石墨垫28及上内六角螺丝,上内六角螺丝依次穿设于上弹垫、上平垫、上法兰29、上石墨垫28且与助燃分配器20螺纹连接;助燃分配器20的上方安装有下弹垫、下平垫、下法兰27、下石墨垫26及下内六角螺丝,下内六角螺丝依次穿设于下弹垫、下平垫、下法兰27、下石墨垫26且与助燃分配器20螺纹连接,使得助燃分配器20与燃烧室10的密封性更好。

    第一燃料分配器70位于燃烧室10的内部,第一燃料分配器70远离第一进料管30的端部设有多个第一进料喷孔71,第一进料喷孔71与第一进料管30连通,使得第一种燃料输入到燃料分配器后能够均匀喷射到燃烧室10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料喷孔71的数量为六个,各所述第一进料喷孔71的孔径为φ2,第一进料喷孔71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二燃料分配器80所在的平面的下方,避免第一种燃料对第二种燃料造成影响。

    第二燃料分配器80位于燃烧室10的外侧,燃烧室1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料喷孔81,第二进料喷孔81与第二燃料分配器80连通,以便于第二种燃料输入到燃料分配器内能够均匀喷射到燃烧室10内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进料喷孔81的数量为十二个,各第二进料喷孔81的孔径为φ2。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第一进料喷孔71、第二进料喷孔81的前端均安装有电磁切断阀(图未示),用于燃烧过程中,两种燃料和两种助燃物的相互切换控制,保证燃料和助燃物进入到燃烧室10后能够充分混合并燃烧。

    使用时,第一助燃管50、第二助燃管60接入各自两种不同的助燃物,进入到助燃分配器20后,两种助燃物通过各自独立的通道喷射到燃烧室10内,同时,通过第一进料管30、第二进料管40各自接入两种不同的燃料,通过各自的燃料分配器,喷射到燃烧室10内,与助燃物混合燃烧,实现了燃料之间或助燃物之间实现无缝切换,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工艺稳定性;在工业生产中,通过保证生产工艺条件(温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可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设备及工艺的自动化控制。

    上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100通过设有第一进料管30、第二进料管40、第一助燃管50及第二助燃管60,各燃料、助燃物通过各分配器进行分配喷射,在具有两种燃料和两种助燃物切换生产工艺要求时,使用同一套燃烧装置,在不停机、不用重新整定燃料和助燃物的流量及压力的情况下,可实现燃烧系统无缝转换,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工艺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助燃分配器、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一助燃管、第二助燃管、第一燃料分配器以及第二燃料分配器,所述助燃分配器安装在所述燃烧室的一端部,所述助燃分配器的中部设有安装腔以安装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所述第一进料管与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连通;所述第一助燃管、第二助燃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料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安装在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料管与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分配器内设有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助燃管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助燃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靠近所述燃烧室的端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助燃喷孔;所述第二流道靠近所述燃烧室的端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助燃喷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助燃喷孔朝向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的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助燃喷孔朝向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的方向呈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位于所述燃烧室的内部,所述第一燃料分配器远离所述第一进料管的端部设有多个第一进料喷孔,所述第一进料喷孔与所述第一进料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喷孔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所在的平面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喷孔的数量为六个,各所述第一进料喷孔的孔径为φ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位于所述燃烧室的外侧,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料喷孔,所述第二进料喷孔与所述第二燃料分配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料喷孔的数量为十二个,各所述第二进料喷孔的孔径为φ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分配器的上方安装有上弹垫、上平垫、上法兰、上石墨垫及上内六角螺丝,所述上内六角螺丝依次穿设于上弹垫、上平垫、上法兰、上石墨垫且与所述助燃分配器螺纹连接;所述助燃分配器的上方安装有下弹垫、下平垫、下法兰、下石墨垫及下内六角螺丝,所述下内六角螺丝依次穿设于下弹垫、下平垫、下法兰、下石墨垫且与所述助燃分配器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燃料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助燃分配器、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一助燃管、第二助燃管、第一燃料分配器以及第二燃料分配器,助燃分配器安装在燃烧室的一端部,助燃分配器的中部设有安装腔以安装第一燃料分配器;第一进料管与第一燃料分配器连通;第一助燃管、第二助燃管分别位于第一进料管的相对两侧;第二燃料分配器安装在燃烧室的一侧,第二进料管与第二燃料分配器连通。上述的双燃料燃烧装置通过各燃料、助燃物通过各分配器进行分配喷射,使用同一套燃烧装置,在不停机、不用重新整定燃料和助燃物的流量及压力的情况下,可实现燃烧系统无缝转换,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工艺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蓝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11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