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包的壳体内设有导电柱,导电柱部分伸出壳体并与充电装置的触片接触以实现充电装置与电池包的电连接,只有导电柱与触片保持持续接触时,电池包才处于充电状态。同时壳体内还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与导电柱相连,以此,电流可通过导电柱传递到电路板,并由电路板传递给电池组,以实现充电。
现有的导电柱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主要是:导电柱与电路板焊接以实现导电柱与电路板的电连接。
但是,上述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当导电柱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流通过导电柱及电路板时,电阻变化较大,电阻变化会导致温升集聚上升,从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包,包含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部分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导电柱,且所述导电柱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还包含第二通孔,所述导电柱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电池包还包含弹性导体,所述导电柱通过所述弹性导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弹性导体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柱焊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还包含收容部,所述第二端包含钩部,所述钩部卡持于所述收容部。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部包含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钩部与所述止挡部相连,所述收容部与所述钩部焊接以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弹性导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柱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导电柱还包含对接部,所述第一端卡持于所述对接部,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对接部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导体还包含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包含第一导引部分,所述第一导引部分与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相连,且所述第一导引部分以所述第一连接点为起始点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引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基本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部还包含第二导引部分,所述第一导引部分与所述第二导引部分通过第二连接点相连,所述第二导引部分以所述第二连接点为起始点向所述第一电路板延伸,且所述第二导引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基本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部还包含第三导引部分,所述第三导引部分通过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二导引部分相连,所述第三导引部以所述第三连接点为起始点沿圆周方向延伸直至与所述第二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还包含基座及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基座的连接件,所述基座包含收容腔,所述连接件可运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当所述连接件运动时,所述连接件带动至少部分所述弹性导体一同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导体包含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与所述第一端相连,当所述连接件向上运动时,所述导引部及所述第一端共同向上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导电柱与第一电路板通过弹性导体相连,且弹性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柱焊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焊接,以此,一方面,电流由导电柱传递到第一电路板时,电阻变化小,温升不会集聚上升;另一方面,所述弹性导体与所述导电柱及所述第一电路板稳定连接,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包的下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导电柱处于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导电柱处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电柱处于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电柱处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导电柱处于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导电柱处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导电柱处于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导电柱处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弹性导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中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被选择为尽可能广泛地使用的一般术语,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也使用申请人任意选择的术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相应的详细描述部分中提及含义,因此本实用新型概念不应由术语的字面含义理解,而应由术语的给定含义来理解。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允许各种变化和许多示例性实施例,特定示例性实施例将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书面描述中详细描述。然而,这并不旨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限制到特定的实践模式,并且应当理解,不脱离精神和技术范围的所有改变、等同物和替代物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概念中。在说明书中,当认为可能不必要地模糊本实用新型概念的本质时,省略对现有技术的某些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应当理解,诸如“包括”、“具有”、“包含”等术语旨在表示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组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本说明书中,并不意图排除可能存在或可以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组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可能性。
说明书中描述的诸如“单元”、“器”、“组件”、“模块”等术语是指用于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元件,并且可以在硬件或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此外,除了必须实现为特定硬件的“模块”或“单元”之外,可以将多个“模块”或多个“单元”整体地形成为至少一个处理模块。
在整个说明书中,还将理解,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电连接到另一元件,而中间元件也可以存在。此外,当部分“包括”元素时,可以进一步包括另一元素而不是排除另一元素的存在,除非另有说明。
请参考图1-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1,所述电池包1包含壳体10、导电柱20、第一电路板30、弹性导体40、连接线50、第二电路板60及电池组70。
当所述电池包1电量不足时,用户可将所述电池包1与充电装置(未图示)相连,所述电池包1可存储电能以实现充电。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1包含壳体10,所述导电柱2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电路板30设于所述壳体10内,且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与所述导电柱20电连接。当所述电池包1与所述充电装置电连接时,所述导电柱20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第一触片(未图示)相连,电流通过所述第一触片传递到所述导电柱20;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与所述导电柱20之间还设有弹性导体40,所述弹性导体40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柱20相连,所述电流通过所述弹性导体40传递到所述第一电路板30;所述第一电路板30通过所述连接线50与所述第二电路板60相连,以此,所述电流通过所述连接线50传递到所述第二电路板60;所述第二电路板60与所述电池组70通过第二触片(未图示)相连,以此,所述电流传递到所述电池组70以实现充电。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触片及所述第二触片在本实施例中为镍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触片也可以是其他可导电的元件,比如:铜片、铁片等,而不仅仅限于镍片。同时,所述第二电路板60与所述电池组70也可以是由导线等其他可导电的元件相连,而不仅仅是限于触片。
所述壳体10包含上盖12及与所述上盖12相连的下盖1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还包含底面110,所述底面110具体设于所述下盖11,所述上盖12与所述下盖11通过卡扣可拆卸地相连,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2也可以与所述下盖11通过螺钉等零件相连。
为了便于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以图示x方向为向上,对应地,与所述x方向相反的方向则为向下。
所述第一电路板30设于所述壳体10内,且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与所述下盖11相连。具体地,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上还设有第一通孔31,对应地,所述下盖11还包含支撑柱14,所述支撑柱14可与所述第一通孔31配合以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30及所述下盖11。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上还设有第一螺纹孔33,螺母15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33与所述下盖11的第二螺纹孔(未图示)相连,同时所述支撑柱14与所述第一通孔31卡接,以此,所述第一电路板30可稳定地安装于所述下盖11上。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31设有多个,具体为4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3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4个,可以是更多或更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上的第一螺纹孔33也可以是通孔,所述螺母15也可以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下盖11的第二螺纹孔(未图示)相连。
所述第一电路板30还设有第二通孔32,所述导电柱20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2,所述导电柱20通过所述弹性导体4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电连接。请参考图6,所述导电柱20包含基座21及部分收容于所述基座21的连接件22。具体地,所述基座21与所述下盖1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包含第一端面213及与所述第一端面213相对应的第二端面214,所述第二端面214与所述底面110一体成型设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也可以是通过螺钉等零件安装于所述底面110。所述基座21还包含收容腔211,所述连接件22可运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11。所述连接件22包含本体部220,且所述本体部220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为杆状,所述本体部220还包含接触端221及对接部223,所述接触端221与所述对接部223分别设于所述本体部220的两端。所述接触端221可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第一触片相连,所述对接部223与所述弹性导体40相连。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二通孔32的位置与数量与所述充电装置的所述第一触片相对应,以使得所述导电柱20可与所述第一触片相接触。
所述连接件22还包含限位部222,所述限位部222与所述本体部220相连。所述接触端221与所述底面110之间的最大距离设为第一间距,所述限位部222的最大运动距离设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以此,所述连接件22始终有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外,从而灰尘无法从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壳体10的连接处进入所述导电柱20内,防尘效果好,降低了安全隐患。
请具体参考图6-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还包含第一中空管212及第二中空管215,所述第一中空管212及所述第二中空管215限定出所述收容腔211,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构造为管状,且所述基座21的高度用h11表示,所述第二中空管215的高度用h11表示。所述导电柱20还包含套设于所述连接件21的第一轴套24,所述第一轴套24构造为铜环,且所述第一轴套24与所述基座21的第一端面213焊接,所述第一轴套24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间距用d41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轴套24与所述基座21焊接仅是一种便于安装且结构稳定的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24也可以是卡接于所述收容腔211。同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24也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而不局限于是铜环。
所述限位部222包含第一限位部分2221及第二限位部分2222。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分2221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2222下方,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分2221可与所述第二中空管215相连,所述第二限位部分2222可与所述第一轴套24相连,所述第一限位部分22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2222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五间距,所述第五间距用d51表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电池包未被使用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分2221与所述第二中空管215相连;当所述电池包与所述充电装置电连接时,所述连接件22向上运动,从而所述第一限位部分2221与所述第二中空管215脱离,所述第二限位部分2222向上运动,并最终与所述第一轴套24相连。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与所述充电装置电连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分2222可以仅向上运动较少距离,且所述第二限位部分2222与所述第一轴套24未连接,但是所述连接件22仍有继续向上运动的趋势,若所述连接件22继续受到向上的外力,所述连接件22可运动直至所述第二限位部分2222与所述第一轴套24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分2221还包含上表面224及与所述上表面224相对应的下表面225,所述上表面224与所述下表面225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用d31表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距用d21表示,且所述第二间距为所述基座21的高度减去所述第二中空管215的高度、所述第三间距、所述第四间距及所述第五间距,也即为:d21=h11-h11-d31-d41-d51。所述第一间距为所述接触端221与所述地面110之间的最大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距具体为所述第一限位部2221的下表面225与所述接触端221之间的距离减去所述第二中空管215的高度,所述第一间距用d11表示,所述第一限位部分2221的下表面225与所述接触端221之间的距离用d61表示,则d11=d61-h11。由于d11>d21,所述连接件22始终有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柱20设有所述第一轴套24、所述第二中空管215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分2222,所述导电柱20满足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可满足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则所述导电柱20也可以不包含所述第一轴套24、所述第二中空管215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分2222。当然,可以想到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柱20也可以仅包含所述第一轴套24、所述第二中空管215及所述第二限位部2222其中之一或其中之二。
请具体参考图9-1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仅包含第一中空管,且所述基座21不再设有第一轴套2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222仅具有第一限位部分,且所述限位部222包含上表面224及与所述上表面224相对应下表面225,所述上表面224与所述下表面225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用d32表示;所述第一间距为所述下表面225与所述接触端22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间距用d12表示;所述基座21的高度用h12表示,则所述第二间距为所述基座21的高度与所述第三间距之差,所述第二间距用d22表示,即:d22=h12-d3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d12>d22,所述连接件22始终有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外。
请具体参考图11-1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还包含第一中空管212及第二中空管215,所述第一中空管212及所述第二中空管215限定出所述收容腔211,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构造为管状,且所述基座21的高度用h13表示,所述第二中空管215的高度用h13表示;所述限位部222仅包含第一限位部分,且所述限位部包含上表面224及与所述上表面224相对应的下表面225,所述上表面224与所述下表面225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用d33表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距用d13表示,所述第一间距为限位部222的下表面225与所述接触端221之间的距离减去所述第二中空管215的高度,所述限位部222的下表面225与所述接触端221之间的距离用d63表示,则d13=d63-h13;所述第二间距用d23表示,所述第二间距为所述基座21的高度减去所述第三间距及所述第二中空管215的高度,即:d23=h13-d33-h13。由于d13>d23,所述连接件22始终有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外。
请具体参考图13-1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构造为管状,且所述基座21的高度用h14表示;所述导电柱20还包含套设于所述连接件21的第一轴套24,所述第一轴套24构造为铜环,且所述第一轴套24与所述基座21的第一端面213焊接,所述第一轴套24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间距用d44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轴套24与所述基座21焊接仅是一种便于安装且结构稳定的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24也可以是卡接于所述收容腔211。同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24也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而不局限于是铜环。所述限位部22仅包含第一限位部分,且所述限位部22还包含上表面224及与所述上表面相对应的下表面225,所述上表面224与所述下表面225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用d34表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距用d14表示,且所述第一间距具体为所述限位部22的下表面225与所述接触端22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间距用d24表示,且所述第二间距为所述基座21的高度减去所述第三间距及所述第四间距,即:d24=h14-d34-d44。由于d14>d24,所述连接件22始终有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外。
所述导电柱20还包含弹性件25,所述弹性件25套设于所述连接件22。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5构造为弹簧,且所述弹性件25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1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5设于所述限位部222与基座21的第一端面213之间。具体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5一端与所述限位部222的上表面224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24相连;当所述电池包与所述充电装置电连接时,所述连接件22向上运动,与所述限位部222相连的部分弹性件25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同时所述第一轴套24与所述基座21固定连接,以此,所述弹性件25被压缩;当所述电池包与所述充电装置脱离连接时,所述弹性件25回复原状,从而推动所述连接件22回复原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5也可以是一端与所述上表面224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基座21的第一端面213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20还包含第二轴套23,所述第二轴套23套设于所述对接部223。通过所述第二轴套23,增强了所述对接部223与所述弹性导体40相连时,所述对接部223的强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套23可以构造为铜环,以此,所述第二轴套23可起到传递电流的作用。
请参考图5及图15,所述电池包1还包含弹性导体40,所述导电柱20通过所述弹性导体4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电连接,所述弹性导体40包含第一端41及第二端43,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导电柱20焊接,所述第二端4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焊接,所述充电装置输出的电流,经由所述导电柱20及弹性导体40传递到所述第一电路板30。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导体40构造为导电弹簧,所述弹性导体40的第一端4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柱20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连接件22包含对接部223,所述第一端41卡持于所述对接部223,且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对接部223焊接,以此,当所述电池包与所述充电装置电连接时,所述连接件22向上运动,所述弹性导体40的第一端41与所述连接件22共同向上运动,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导电柱20连接稳定,不易脱落。需要注意的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223还包含收容槽,所述第一端41延伸入所述收容槽后进行焊接以实现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对接部223的稳定连接。
所述弹性导体40的第二端4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焊接。具体地,所述第一电路板30包含收容部35,所述第二端43包含钩部431,所述钩部431卡持于所述收容部35;所述钩部431与所述收容部35卡持后,所述收容部35与所述钩部431焊接以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与所述弹性导体40,以此,所述第二端4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稳定地连接,不易于脱落。需要注意的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35包含止挡部351,所述止挡部35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所在平面平行,所述钩部431与所述止挡部351相连,以此,通过所述止挡部351,所述钩部431难于脱出于所述收容部35,所述第二端4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稳定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导体40还包含导引部42,所述导引部42包含第一导引部分421,所述第一导引部分421与所述第一端41通过第一连接点411相连,且所述第一导引部分421以所述第一连接点411为起始点向远离所述配对部41的方向延伸。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引部4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所在平面基本平行,以此,所述第一导引部分421易于与所述连接件22共同向上运动,且所述第一导引部分421可设计的较短,节约成本。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导体40还包含第二导引部分422,所述第二导引部分422与所述第一导引部分421相连,且所述第二导引部分422与所述第一引导部分421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412,所述第二导引部分422以所述第二连接点412为起始点向所述第一电路板30延伸。所述第二导引部分4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所在平面基本垂直,以此,所述第二导引部分422易于与所述连接件22共同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导体40还包含第三导引部分423,所述第三导引部分423通过第三连接点413与所述第二导引部分422相连,所述第三导引部423以所述第三连接点413为起始点沿圆周方向延伸直至与所述第二端43相连。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引部分423构造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当所述电池包与所述充电装置电连接时,所述连接件22向上运动,所述第三导引部分423与所述连接件22共同向上运动;当所述电池包1与所述充电装置脱离电连接时,所述第三导引部分423可提供回复力以使得所述连接件22更好地回复到原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引部分423也可以是直接与所述第一导引部分421相连,所述第三导引部分423以所述第二连接点412为起始点沿圆周方向延伸直至与所述第二端43相连,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部42也可以不包含向第一电路板30延伸的第二导引部分。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电池包,包含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部分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导电柱,且所述导电柱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还包含第二通孔,所述导电柱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电池包还包含弹性导体,所述导电柱通过所述弹性导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弹性导体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柱焊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还包含收容部,所述第二端包含钩部,所述钩部卡持于所述收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包含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钩部与所述止挡部相连,所述收容部与所述钩部焊接以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弹性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柱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导电柱还包含对接部,所述第一端卡持于所述对接部,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对接部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体还包含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包含第一导引部分,所述第一导引部分与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相连,且所述第一导引部分以所述第一连接点为起始点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基本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还包含第二导引部分,所述第一导引部分与所述第二导引部分通过第二连接点相连,所述第二导引部分以所述第二连接点为起始点向所述第一电路板延伸,且所述第二导引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平面基本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还包含第三导引部分,所述第三导引部分通过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二导引部分相连,所述第三导引部以所述第三连接点为起始点沿圆周方向延伸直至与所述第二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还包含基座及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基座的连接件,所述基座包含收容腔,所述连接件可运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当所述连接件运动时,所述连接件带动至少部分所述弹性导体一同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体包含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与所述第一端相连,当所述连接件向上运动时,所述导引部及所述第一端共同向上运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