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化学发酵罐。
背景技术:
发酵罐,指工业上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装置。其主体一般为用不锈钢板制成的主式圆筒,其容积在1m3至数百m3。在设计和加工中应注意结构严密,合理,能耐受蒸汽灭菌、有一定操作弹性、内部附件尽量减少(避免死角)、物料与能量传递性能强,并可进行一定调节以便于清洗、减少污染,适合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以及减少能量消耗。
发酵物在发酵罐在内部进行发酵之前需要对发酵物进行一些特殊的夹紧,比如混合、充气等,然而现有的发酵罐存在了一定的缺点,比如现有的发酵罐不能全面的对发酵物材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程度较低,影响了发酵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现有的发酵罐在充气的过程中,不具有气体净化的功能,以至于在充气的过程中,发酵物材料遭受受到其他物质的侵入,从而影响发酵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物化学发酵罐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化学发酵罐,解决了现有的发酵罐在充气的过程中,不具有气体净化功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化学发酵罐包括:罐体;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的两侧,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槽;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进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设置于所述顶板的顶部,所述进气结构包括气泵,所述气泵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板顶部的一侧,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板并延伸至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出气管延伸至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口;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板顶部的另一侧,所述净化箱的内壁顶部和底部之间从左至右一次固定连接有hepa吸附层、尼龙网、化学滤料层和粗效过滤层;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搅拌结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贯穿所述活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活动槽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分漏板,所述分漏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的底部,所述转动轴的顶端贯穿所述活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漏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分漏板的内壁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
优选的,所述分漏板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扇叶块。
优选的,所述净化箱内壁的一侧通过净化管与所述气泵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净化箱的内壁的顶部连通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并延伸至罐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罐体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料管,两个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活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内壁底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并延伸至所述罐体的外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化学发酵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化学发酵罐,通过第一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搅拌轴进行旋转,通过搅拌轴的旋转,可以带动搅拌杆进行旋转,而搅拌杆旋转时,这时就可以反应物进行搅拌,通过第二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锥齿轮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旋转,间接带动转动轴进行旋转,转动轴旋转时,可以带动分漏板进行旋转,通过分漏板的旋转,可以带动扇叶块进行旋转,通过扇叶块的旋转运动,可以将活动槽两侧的反应推动到活动槽的中间,以便于进行充分的搅拌,均匀的搅拌混合,通过气泵的启动,可以向净化箱的内部进行吸气,而这时净化箱就会通过吸气管向外界进行吸气,这时通过净化箱的设置,可以将充入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并且通过hepa吸附层、尼龙网、化学滤料层和粗效过滤层的设置,可以多层次的对气体进行过滤,再通过出气管和通口将纯净气体排至到活动槽的内部,可以充分的对发酵物进行搅拌和混合,提高了搅拌的效果和效率,以及提高了混合的均匀度,并且通过hepa吸附层、尼龙网、化学滤料层和粗效过滤层的设置,可以多层次的对气体进行过滤,保证了充入气体的纯净度,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物发酵的稳定性,避免遭受受到其他物质的侵入,影响发酵的效果,提高了发酵罐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化学发酵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净化箱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号:1、罐体,2、固定板,3、活动槽,4、顶板,5、进气结构,51、气泵,52、出气管,53、通口,54、净化箱,55、hepa吸附层,56、化学滤料层,57、粗效过滤层,58、尼龙网,59、吸气管,6、搅拌结构,61、第一电机,62、搅拌轴,63、搅拌杆,7、驱动结构,71、分漏板,72、第二电机,73、第一锥齿轮,74、转动轴,75、第二锥齿轮,76、扇叶块,8、进料管,9、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化学发酵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净化箱的结构剖视图。生物化学发酵罐包括:罐体1;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罐体1的内壁的两侧,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槽3;顶板4,所述顶板4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罐体1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进气结构5,所述进气结构5设置于所述顶板4的顶部,所述进气结构5包括气泵51,所述气泵5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板4顶部的一侧,所述气泵51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52,所述出气管52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板2并延伸至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所述出气管52延伸至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口53;净化箱54,所述净化箱54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板4顶部的另一侧,所述净化箱54的内壁顶部和底部之间从左至右一次固定连接有hepa吸附层55、尼龙网56、化学滤料层57和粗效过滤层58;搅拌结构6,所述搅拌结构6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结构6包括第一电机61,所述第一电机61固定于所述罐体1的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6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62,所述搅拌轴62的底端贯穿所述活动槽3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所述搅拌轴62位于所述活动槽3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63;驱动结构7,所述驱动结构7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7包括分漏板71,所述分漏板7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3的内壁的两侧;第二电机72,所述第二电机72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7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3;转动轴74,所述转动轴74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1的内壁的底部,所述转动轴74的顶端贯穿所述活动槽3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所述转动轴74延伸至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漏板71的底部,气泵51的设置,主要是对罐体1的内部进行充气,并且通过出气管52和通口53进行将气体排至到活动槽3的内部,通过净化箱54的设置,可以将充入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并且通过hepa吸附层55、尼龙网56、化学滤料层57和粗效过滤层58的设置,可以充分的,多层次的对气体进行过滤,从而提高了充入中气体的纯净度,在这里第一电机61和第二电机72均为正反转电机,并且第一电机61和第二电机72和气泵51均与外界控制面板连接,搅拌杆63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主要是便于反应物充分的混合,分漏板71与活动槽3内壁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两毫米,转动轴74与活动槽3底部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避免反应物的泄露。
所述搅拌轴62延伸至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分漏板71的内壁的顶部。
所述转动轴7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5,所述第二锥齿轮75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锥齿轮73的外表面啮合,通过第一锥齿轮73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第二锥齿轮75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转动轴74进行旋转。
所述分漏板71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扇叶块76,扇叶块76的设置,主要是将活动槽3两侧的反应推动到活动槽3的中间,以便于进行充分的搅拌,均匀的搅拌混合,扇叶块76的数量为两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所述净化箱54内壁的一侧通过净化管与所述气泵5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净化箱54的内壁的顶部连通有吸气管59,所述吸气管59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1并延伸至罐体1的外部,通过气泵51的设置,可以对净化箱54的内部吸气,而这时净化箱54就会通过吸气管59向外界进行吸气。
所述罐体1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料管8,两个所述进料管8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活动槽3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进料管8的内部设置有阀门,并且进料管8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反应物的放置。
所述活动槽3的内壁底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料管9,所述出料管9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1并延伸至所述罐体1的外部,出料管9的内部设置有阀门,并且出料管9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反应物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化学发酵罐的工作原理如下:
s1、将需要发酵的化学反应物通过进料管8放置到活动槽3的内部;
s2、通过第一电机61的启动,可以带动搅拌轴62进行旋转,通过搅拌轴62的旋转,可以带动搅拌杆63进行旋转,而搅拌杆63旋转时,这时就可以反应物进行搅拌;
s3、通过第二电机72的启动,可以带动带动第一锥齿轮73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锥齿轮73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75进行旋转,间接带动转动轴74进行旋转,转动轴74旋转时,可以带动分漏板71进行旋转,通过分漏板71的旋转,可以带动扇叶块76进行旋转,通过扇叶块76的旋转运动,可以将活动槽3两侧的反应推动到活动槽3的中间,以便于进行充分的搅拌,均匀的搅拌混合;
s4、通过气泵51的启动,可以向净化箱54的内部进行吸气,而这时净化箱54就会通过吸气管59向外界进行吸气,这时通过净化箱54的设置,可以将充入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并且通过hepa吸附层55、尼龙网56、化学滤料层57和粗效过滤层58的设置,可以多层次的对气体进行过滤,再通过出气管52和通口53将纯净气体排至到活动槽3的内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化学发酵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电机61的启动,可以带动搅拌轴62进行旋转,通过搅拌轴62的旋转,可以带动搅拌杆63进行旋转,而搅拌杆63旋转时,这时就可以反应物进行搅拌,通过第二电机72的启动,可以带动带动第一锥齿轮73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锥齿轮73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75进行旋转,间接带动转动轴74进行旋转,转动轴74旋转时,可以带动分漏板71进行旋转,通过分漏板71的旋转,可以带动扇叶块76进行旋转,通过扇叶块76的旋转运动,可以将活动槽3两侧的反应推动到活动槽3的中间,以便于进行充分的搅拌,均匀的搅拌混合,通过气泵51的启动,可以向净化箱54的内部进行吸气,而这时净化箱54就会通过吸气管59向外界进行吸气,这时通过净化箱54的设置,可以将充入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并且通过hepa吸附层55、尼龙网56、化学滤料层57和粗效过滤层58的设置,可以多层次的对气体进行过滤,再通过出气管52和通口53将纯净气体排至到活动槽3的内部,可以充分的对发酵物进行搅拌和混合,提高了搅拌的效果和效率,以及提高了混合的均匀度,并且通过hepa吸附层55、尼龙网56、化学滤料层57和粗效过滤层58的设置,可以多层次的对气体进行过滤,保证了充入气体的纯净度,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物发酵的稳定性,避免遭受受到其他物质的侵入,影响发酵的效果,提高了发酵罐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生物化学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的两侧,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槽;
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
进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设置于所述顶板的顶部,所述进气结构包括气泵,所述气泵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板顶部的一侧,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板并延伸至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出气管延伸至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口;
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板顶部的另一侧,所述净化箱的内壁顶部和底部之间从左至右一次固定连接有hepa吸附层、尼龙网、化学滤料层和粗效过滤层;
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搅拌结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贯穿所述活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活动槽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分漏板,所述分漏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的底部,所述转动轴的顶端贯穿所述活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漏板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化学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分漏板的内壁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化学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化学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漏板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扇叶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化学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内壁的一侧通过净化管与所述气泵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净化箱的内壁的顶部连通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并延伸至罐体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化学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料管,两个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活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化学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底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并延伸至所述罐体的外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