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采油工程用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分离是生产过程(油田油气生产过程)中伴随着流体压力降低而出现的原油脱气现象。丝网式分离中,钢丝网若密度较大,透气性差,导致气体流速慢,影响钢丝吸附油滴的效率,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而气体流速过快时,带走部分含油气体,也导致油气分离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采油工程用油气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采油工程用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网、底板、螺柱、导柱、连接网、聚流条、连接板、连接槽、导向孔,所述底网顶面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垂直固定有两根螺柱和四根导柱,所述底网顶部连接有两个或多个连接网,所述底网和连接网同为钢丝网编织而成,所述底网和连接网底面钢丝交接点分别固定有竖直向下的聚流条,所述连接网顶面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侧设有连接槽和导向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导向孔沿导柱上下滑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连接螺母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连接于连接槽内,所述连接螺母与螺柱螺纹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连接套沿连接槽内360°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网的数量能够根据需求安装,而连接网和底网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连接螺母上下调控,改变钢丝网之间的密度,增加油气分离的效率,聚流条能够在钢丝网聚集油滴后便于油滴流下,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网与底板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网与聚流条连接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网与连接板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连接槽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螺母与连接套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网,2、底板,3、螺柱,4、导柱,5、连接网,6、聚流条,7、连接板,8、连接槽,9、导向孔,10、连接螺母,11、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采油工程用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网1、底板2、螺柱3、导柱4、连接网5、聚流条6、连接板7、连接槽8、导向孔9,所述底网1顶面固定有底板2,所述底板2顶面垂直固定有两根螺柱3和四根导柱4,所述底网1顶部连接有两个或多个连接网5,所述底网1和连接网5同为钢丝网编织而成,所述底网1和连接网5底面钢丝交接点分别固定有竖直向下的聚流条6,所述连接网5顶面固定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两侧设有连接槽8和导向孔9。
所述导向孔9沿导柱4上下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螺母10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连接于连接槽8内,所述连接螺母10与螺柱3螺纹连接。
所述连接套11沿连接槽8内360°旋转。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手动旋转连接螺母改变连接网与底网的间距,调节钢丝网的分布密度,当含油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气流遇到钢丝网的障碍改变流向和流速,使气体中的油滴不断地在钢丝网上聚结,由于液滴表面张力作用形成油膜,气体在不断地接触中,聚结的小液滴变成大液滴,靠重力沿聚流条下沉,使油气分离。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型采油工程用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网(1)、底板(2)、螺柱(3)、导柱(4)、连接网(5)、聚流条(6)、连接板(7)、连接槽(8)、导向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网(1)顶面固定有底板(2),所述底板(2)顶面垂直固定有两根螺柱(3)和四根导柱(4),所述底网(1)顶部连接有两个或多个连接网(5),所述底网(1)和连接网(5)同为钢丝网编织而成,所述底网(1)和连接网(5)底面钢丝交接点分别固定有竖直向下的聚流条(6),所述连接网(5)顶面固定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两侧设有连接槽(8)和导向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采油工程用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9)沿导柱(4)上下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采油工程用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螺母(10)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套(11),连接套连接于连接槽(8)内,连接螺母(10)与螺柱(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采油工程用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套(11)沿连接槽(8)内360°旋转。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