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路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杆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路灯作为一种道路照明用的灯具,为人们在夜晚出行时照亮道路,方便人们晚间出行,因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室外照明工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路灯安装种类可划分为高杆路灯、道路灯、监控杆、新款异形管路灯、不锈钢景观灯、造形景观灯、雕塑景观灯、庭院灯、铸铝庭院灯、铸铁庭院灯、不锈钢庭院灯、造形庭院灯、新款异形管庭院灯、铁灯、射灯、草坪灯、不锈钢草坪灯、户外壁灯、礼花灯等。
路灯在黑暗的黑夜给出行的行人和车辆提供了光源,特别是为夜晚出行的车辆或者行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避免了驾驶员在夜晚因视野差造成的交通事故,所以路灯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路灯一般通过路灯灯杆安装在路边,而路灯灯杆受车辆或者其他物体撞击发生损坏甚至倾倒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当灯杆发生倾倒时,甚至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杆减震结构,以减少路灯的灯杆在受到撞击后损坏甚至倾倒或者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灯杆减震结构,包括灯杆主体,所述灯杆主体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灯杆主体的穿线孔,所述灯杆主体外侧套设有防撞套筒,所述防撞套筒内壁与所述灯杆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片,所述防撞套筒外壁开设有若干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灯杆主体径向贯穿所述防撞套筒,每组安装孔均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安装孔绕所述防撞套筒周向排列,所述安装孔内壁均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远离所述灯杆主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灯杆主体外侧设置导向轮和减震片,当灯杆主体受到外力撞击时,通过导向轮对撞击防撞套筒的物体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以减少传递至防撞套筒上的撞击力,且通过减震片的缓冲作用,使撞击力在传递至灯杆主体上时再次被减小,使刚性接触的力一部分被转换为柔性接触的力,从而减少灯杆主体受到撞击而被损坏甚至发生倾倒的情况,也减少了灯杆主体发生倾倒时危害人身安全的情况;且减少了撞击物体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从而减少对撞击物体造成损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轮外侧套设有柔性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导向轮外侧套设柔性垫,使防撞套筒受到的撞击力进一步被减小,且使撞击物体受到的反作用力进一步减小,进一步减少了减少灯杆主体受到撞击而被损坏甚至发生倾倒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片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设置为中间部分朝向一侧弯折的形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减震片设置为弯折的形状,当防撞套筒受到物体撞击时,撞击力传递至减震片上时,由于减震片一端固定连接在灯杆主体侧壁上,减震片将进一步发生弯折,从而产生缓冲作用,减小撞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线孔内壁固定连接有两块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板,且两块所述加强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十字交叉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穿线孔内设置加强板,以增加灯杆主体的强度,减少灯杆主体受到撞击力过大而导致灯杆主体发生损坏或者弯折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均设置于所述防撞套筒的下半部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撞击物一般都从灯杆主体的下半部分进行撞击,只在防撞套筒的下半部分设置安装孔,以减少设置导向轮,从而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杆主体顶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空腔,若干个所述空腔沿所述穿线孔周向均匀排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灯杆主体上设置空腔,以减轻灯杆主体的重量,便于对灯杆主体进行运输、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内均填充有泡沫填充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腔内设置泡沫填充物,使灯杆主体在受到撞击力时,由于泡沫填充物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撞击力传递至泡沫填充物上时,泡沫填充物对撞击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少灯杆主体受到撞击而被损坏甚至发生倾倒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套筒外壁设置有若干个荧光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防撞套筒外壁上设置荧光条,使夜晚光线昏暗时或者路灯坏掉不亮时,通过荧光条对行人或者车辆起到警示作用,减少行人或者车辆由于大意而撞上灯杆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导向轮,对撞击防撞套筒的物体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以减少传递至防撞套筒上的撞击力。
2.通过设置减震片,使撞击力在传递至灯杆主体上时再次被减小,使刚性接触的力一部分被转换为柔性接触的力,从而减少灯杆主体受到撞击而被损坏甚至发生倾倒的情况。
3.通过在空腔内设置泡沫填充物,进一步减少防撞套筒受到的撞击力,从而进一步减少灯杆主体受到撞击而被损坏甚至发生倾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
附图标记:1、灯杆主体;2、穿线孔;3、防撞套筒;4、减震片;5、安装孔;6、转动杆;7、导向轮;8、柔性垫;9、加强板;10、空腔;11、泡沫填充物;12、荧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灯杆减震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灯杆主体1,灯杆主体1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灯杆主体1的穿线孔2,灯杆主体1外侧套设有防撞套筒3,防撞套筒3内壁与灯杆主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片4,减震片4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减震片4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设置为中间部分朝向一侧弯折的形状,当防撞套筒3受到物体撞击时,撞击力传递至减震片4上时,由于减震片4一端固定连接在灯杆主体1侧壁上,减震片4将进一步发生弯折,从而产生缓冲作用,减小撞击力。
防撞套筒3外壁下半部分开设有若干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5,且安装孔5沿灯杆主体1径向贯穿防撞套筒3,每组安装孔5均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安装孔5绕防撞套筒3周向排列,安装孔5内壁均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上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7,导向轮7远离灯杆主体1的一端伸出安装孔5,且导向轮7外侧套设有柔性垫8,使防撞套筒3受到的撞击力进一步被减小,且使撞击物体受到的反作用力进一步减小,进一步减少了减少灯杆主体1受到撞击而被损坏甚至发生倾倒的情况。
当灯杆主体1受到外力撞击时,通过导向轮7对撞击防撞套筒3的物体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以减少传递至防撞套筒3上的撞击力,且通过减震片4的缓冲作用,使撞击力在传递至灯杆主体1上时再次被减小,使刚性接触的力一部分被转换为柔性接触的力,从而减少灯杆主体1受到撞击而被损坏甚至发生倾倒的情况,也减少了灯杆主体1发生倾倒时危害人身安全的情况;且减少了撞击物体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从而减少对撞击物体造成损坏的情况。
为加强灯杆主体1的强度,穿线孔2内壁固定连接有两块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板9,且两块加强板9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十字交叉状,从而减少灯杆主体1受到撞击力过大而导致灯杆主体1发生损坏或者弯折的现象。
为进一步增加灯杆主体1的防撞性能,灯杆主体1顶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空腔10,若干个空腔10沿穿线孔2周向均匀排列,空腔10内均填充有泡沫填充物11,当灯杆主体1在受到撞击力时,由于泡沫填充物11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撞击力传递至泡沫填充物11上时,泡沫填充物11对撞击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少灯杆主体1受到撞击而被损坏甚至发生倾倒的情况,且减轻了灯杆主体1的重量,便于对灯杆主体1进行运输、安装和拆卸。
为减少行人或者车辆由于大意而撞上灯杆的情况,防撞套筒3外壁设置有若干个荧光条1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灯杆减震结构,包括灯杆主体(1),所述灯杆主体(1)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灯杆主体(1)的穿线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主体(1)外侧套设有防撞套筒(3),所述防撞套筒(3)内壁与所述灯杆主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片(4),所述防撞套筒(3)外壁开设有若干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5),且所述安装孔(5)沿所述灯杆主体(1)径向贯穿所述防撞套筒(3),每组安装孔(5)均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安装孔(5)绕所述防撞套筒(3)周向排列,所述安装孔(5)内壁均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上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7),所述导向轮(7)远离所述灯杆主体(1)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7)外侧套设有柔性垫(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片(4)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片(4)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设置为中间部分朝向一侧弯折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2)内壁固定连接有两块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板(9),且两块所述加强板(9)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十字交叉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5)均设置于所述防撞套筒(3)的下半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主体(1)顶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空腔(10),若干个所述空腔(10)沿所述穿线孔(2)周向均匀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灯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内均填充有泡沫填充物(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杆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套筒(3)外壁设置有若干个荧光条(1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