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气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摇臂轴摇臂组件及其止推环。
背景技术:
在配气机构中,气门摇臂的作用是将推杆传来的作用力和运动,改变方向后传给进、排气门。如图1所示,气门摇臂a设置有衬套b,气门摇臂通过衬套转动安装于摇臂轴,两个摇臂之间采用止推环进行轴向定位,同时为方便衬套泄油,气门摇臂a的两个端面均开有泄油槽a1。在摇臂的端面设置泄油槽,一方面,会造成摇臂结构较复杂,加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衬套压装公差会产生衬套挡住泄油槽的情况,这样会造成摇臂泄油不及时从而使衬套表面发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止推环,作为同一种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轴摇臂组件,其不仅可以简化气门摇臂的结构,提高了其工艺性,而且还避免了摇臂衬套挡住泄油槽造成的泄油不及时,提高了摇臂衬套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止推环,具有两个端面,所述止推环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泄油槽。
其中,所述泄油槽沿所述止推环的径向设置。
其中,每个所述端面开设有多个所述泄油槽。
其中,所述泄油槽均布。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轴摇臂组件,包括:摇臂轴、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所述进气摇臂和所述排气摇臂分别设置有摇臂衬套,所述进气摇臂和所述排气摇臂通过所述摇臂衬套转动安装于所述摇臂轴,所述进气摇臂和所述排气摇臂之间设置有用于轴向定位的止推环,所述止推环套设于所述摇臂轴,所述止推环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泄油槽,所述进气摇臂和所述排气摇臂的两侧端面均不设置泄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是:
1)将两个气门摇臂端面的泄油槽集成到一个摇臂止推环上,简化了气门摇臂的结构,提高了气门摇臂的工艺性。
2)将两个气门摇臂端面的泄油槽集成到一个摇臂止推环上,避免摇臂衬套挡住泄油槽造成泄油不及时,提高摇臂衬套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技术中气门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轴摇臂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止推环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右视图;
图中:a-气门摇臂,a1-泄油槽,b-摇臂衬套,1-进气摇臂,2-排气摇臂,3-止推环,31-泄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2所示,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轴摇臂组件,包括:摇臂轴、进气摇臂1和排气摇臂2,所述进气摇臂1和所述排气摇臂2分别设置有摇臂衬套,所述进气摇臂1和所述排气摇臂2通过所述摇臂衬套转动安装于所述摇臂轴,所述进气摇臂1和所述排气摇臂2之间设置有用于轴向定位的止推环3,所述止推环3套设于所述摇臂轴,所述进气摇臂1和所述排气摇臂2的两侧端面均不设置泄油槽,就像图1所示的气门摇臂a不再开设a1一样,因而简化了气门摇臂的结构,提高了其工艺性。
如图3、4和5所示,止推环3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泄油槽31。本实施例中,所述泄油槽31沿所述止推环的径向设置,有4条,而且是均布的,实际应用中,泄油槽的数量、开设角度等不局限于此,一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将两个气门摇臂端面的泄油槽集成到一个摇臂止推环上,避免了摇臂衬套挡住泄油槽造成的泄油不及时,提高了摇臂衬套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一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结构和原理所做出的种种改进,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止推环,具有两个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环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泄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止推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槽沿所述止推环的径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止推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面开设有多个所述泄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止推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槽均布。
5.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摇臂轴摇臂组件,包括:
摇臂轴、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所述进气摇臂和所述排气摇臂分别设置有摇臂衬套,所述进气摇臂和所述排气摇臂通过所述摇臂衬套转动安装于所述摇臂轴,所述进气摇臂和所述排气摇臂之间设置有用于轴向定位的止推环,所述止推环套设于所述摇臂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环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泄油槽,所述进气摇臂和所述排气摇臂的两侧端面均不设置泄油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