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式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12-05  17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屉式退火炉。



    背景技术:

    退火炉供一般工件在空气中进行回火以及工件淬火、退火、时效热处理之用。外壳有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台车由型钢及钢板焊接,台车通过与炉衬的软接触和沙封机构来减少热辐射及对流损失,有效保证炉体密封性。退火炉适用于弹簧、钢板弹簧、弹垫、铜制品、轴承、链条、标准件、车辆配件、兵器零配件、金属器件、五金产品、漆包线、电焊条及渗碳淬火零件等批量性工件进行回火、定型、烘干。

    车灯是批量性工件,退火时需要人工把车灯放置于烘烤腔中。现有的退火炉烘烤腔中工件放置区一般为单层结构,退火效率低下。影响整体生产率,人工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抽屉式退火炉,解决了以往退火炉工件退火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屉式退火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加热腔、送风腔、退火腔以及回风腔;

    所述加热腔的进风口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加热腔的出风口与送风腔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退火腔内横向设置有多块隔板,以使退火腔分为多个独立的抽屉腔;

    各个所述抽屉腔均包括入风口、排风口及抽屉口;

    各个所述抽屉腔的入风口分别与送风腔连通,各个所述抽屉腔的排风口分别与回风腔连通;

    所述回风腔的出风口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接;

    所述抽屉口开设在炉体的前侧壁上,所述抽屉口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抽屉口开合的进出门。

    进一步,各个所述抽屉腔的入风口和排风口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出抽屉腔风量的调节风阀。

    进一步,所述进出门的下端与炉体的前侧壁铰接,所述进出门的上端与炉体的前侧壁插销连接。

    进一步,所述进出门包括面板及保温罩,所述保温罩设置在面板内表面上,所述保温罩内设置有岩棉。

    进一步,各个所述抽屉腔中均设置有放置待退火车灯的搁置架;

    所述搁置架包括底架及多个固定连接在底架上的灯架。

    进一步,多个所述灯架矩阵分布;

    各个所述灯架由高低两个支架组成,以使待退火车灯承托在两个支架内。

    进一步,所述抽屉口的内侧上端铰接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当搁置架被拉出抽屉腔时,所述挡风板的自由端与炉体的侧壁相接触,以使挡风板封堵抽屉口。

    进一步,所述底架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位于两排灯架之间;

    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悬空,所述支撑杆高于待退火车灯;

    当搁置架被推入抽屉腔时,所述挡风板的自由端搁置在支撑杆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屉式退火炉,将退火炉的退火腔分隔出多个独立的抽屉腔,增加退火腔的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待退火车灯的退火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各个抽屉腔中均设有特制的搁置架,轻便易提,便于抽拉。

    搁置架中设有灯架,便于放置待退火车灯,防止车灯因摆放不当而影响退火效果。

    入风口和排风口均设置有调节风阀,控制进入及排出抽屉腔的风量。结构设计简单,紧凑合理,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抽屉式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抽屉式退火炉的俯视图;

    图3是抽屉式退火炉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搁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搁置架的俯视图。

    其中:1、炉体;2、加热腔;3、送风腔;4、退火腔;5、回风腔;6、循环风机;7、隔板;8、抽屉腔;81、入风口;82、排风口;83、抽屉口;9、进出门;91、面板;92、岩棉;10、调节风阀;11、搁置架;111、底架;112、灯架;113、支撑杆;12、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抽屉式退火炉,包括炉体1,炉体1内设置有加热腔2、送风腔3、退火腔4以及回风腔5;加热腔2的进风口设置有循环风机6,所述加热腔2的出风口与送风腔3的进风口连通,加热腔2内安装有加热管。

    退火腔4内横向设置有多块隔板7,以使退火腔4分为多个独立的抽屉腔8,本实施例为七个抽屉腔8。各个抽屉腔8均包括入风口81、排风口82及抽屉口83。各个抽屉腔8的入风口81分别与送风腔3连通,各个抽屉腔8的排风口82分别与回风腔5连通。回风腔5的出风口与循环风机6的进风口连接。抽屉口83开设在炉体1的前侧壁上,抽屉口83的外部设置有进出门9,用于控制抽屉口83的开合,方便取放待退火车灯。

    循环风机6吹出来的风进入加热腔2,加热腔2内的风被加热管加热后进入送风腔3后,再通过各个入风口81分流进入相对应的抽屉腔8,对抽屉腔8内的待退火车灯进行退火处理。抽屉腔8内的风通过排风口82汇流进入回风腔5后再回到循环风机6内,实现风依次在各个腔室内循环流动,确保退火腔4内始终保持高温,实现待退火车灯进行退火处理。

    本实施例中,送风腔3和回风腔5分别位于加热腔2的两侧,加热腔2的上端与送风腔3的上端连通,热风从送风腔3的上端送入,回风腔5的出风口位于下方,循环风机6将回风腔5中的热风再次送入加热腔3内。在送风腔3的上部开设泄压口,用于控制整个退火炉内的气压。

    如图3所示,各个抽屉腔8的入风口81和排风口82分别设置有调节风阀10,操作员根据待退火车灯的需求,合理调节控制进出抽屉腔8的风量。

    如图4所示,进出门9的下端与炉体1的前侧壁铰接,进出门9的上端与炉体1的前侧壁插销连接。炉体1与进出门9铰接处的前侧壁设置有支撑板,用于承托打开状态的进出门9。进出门9包括面板91及保温罩,本实施例中保温罩为金属材质,保温罩端部焊接固定在面板91内表面上,保温罩内设置有岩棉92,以使抽屉腔8内的风得到保温。面板91外表面上铰接有拉手,方便抽拉进出门9。

    如图5和图6所示,各个抽屉腔8中均设置有放置待退火车灯的搁置架11,搁置架11包括底架111及多个灯架112。底架111为网格架,方便承托待退火车灯。多个灯架112均固定连接在底架111上,且多个灯架112在底架111上呈矩阵分布。每个灯架112由高低两个支架组成,以使待退火车灯承托在两个支架内。

    如图1和图4所示,抽屉口83的内侧上端铰接有挡风板12,挡风板1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搁置架11被拉出抽屉腔8时,挡风板12的自由端与炉体1的侧壁相接触,以使挡风板12封堵抽屉口83。确保抽屉腔8内的热风不外泄,实现保温。

    底架11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13,且支撑杆113位于两排灯架112之间。支撑杆113的上端悬空,支撑杆113高于待退火车灯。当搁置架11被推入抽屉腔8时,挡风板12的自由端搁置在支撑杆113上端。实现保温的同时,确保挡风板12的自由端搁置在待退火车灯上,防止刮擦待退火车灯。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过程是:把待退火车灯放置在灯架112内,以使七个搁置架11都装满待退火车灯。打开进出门9,将搁置架11推入抽屉腔8内,盖合进出门9。

    启动循环风机6,循环风机6吹出来的风进入加热腔2,加热腔2内的风被加热管加热后进入送风腔3。然后通过各个入风口81分流后,再通过调节风阀10控制进入相对应抽屉腔8的风量,热风对抽屉腔8内搁置架11的待退火车灯进行退火处理。抽屉腔8内的风通过调节风阀10控制排出抽屉腔8的风量,然后穿过排风口82汇流进入回风腔5内,再回到循环风机6内,实现风依次在各个腔室内循环流动,确保退火腔4内始终保持高温,实现待退火车灯进行退火处理。

    上一批待退火车灯进行退火处理的同时,把下一批待退火车灯放置在灯架112内,以使七个另一批搁置架11都装满待退火车灯。当上一批待退火车灯退火完毕后,打开进出门9,将上一批搁置架11拉出抽屉腔8外,挡风板12封堵抽屉口83。退火完成的车灯进行后续工序。将下一批装满待退火车灯的搁置架11推入抽屉腔8内,盖合进出门9,实现该批待退火车灯进行退火处理。重复上述操作,实现所有待退火车灯均完成退火处理。

    综上所述使用该实用新型的抽屉式退火炉,将退火炉的退火腔分隔出多个独立的抽屉腔,增加退火腔的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待退火车灯的退火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各个抽屉腔中均设有特制的搁置架,轻便易提,便于抽拉;搁置架中设有灯架,便于放置待退火车灯,防止车灯因摆放不当而影响退火效果;入风口和排风口均设置有调节风阀,控制进入及排出抽屉腔的风量;结构设计简单,紧凑合理,易于操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抽屉式退火炉,其特征是,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加热腔(2)、送风腔(3)、退火腔(4)以及回风腔(5);

    所述加热腔(2)的进风口设置有循环风机(6),所述加热腔(2)的出风口与送风腔(3)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退火腔(4)内横向设置有多块隔板(7),以使退火腔(4)分为多个独立的抽屉腔(8);

    各个所述抽屉腔(8)均包括入风口(81)、排风口(82)及抽屉口(83);

    各个所述抽屉腔(8)的入风口(81)分别与送风腔(3)连通,各个所述抽屉腔(8)的排风口(82)分别与回风腔(5)连通;

    所述回风腔(5)的出风口与循环风机(6)的进风口连接;

    所述抽屉口(83)开设在炉体(1)的前侧壁上,所述抽屉口(83)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抽屉口(83)开合的进出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式退火炉,其特征是,各个所述抽屉腔(8)的入风口(81)和排风口(82)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出抽屉腔(8)风量的调节风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式退火炉,其特征是,所述进出门(9)的下端与炉体(1)的前侧壁铰接,所述进出门(9)的上端与炉体(1)的前侧壁插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式退火炉,其特征是,所述进出门(9)包括面板(91)及保温罩,所述保温罩设置在面板(91)内表面上,所述保温罩内设置有岩棉(9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屉式退火炉,其特征是,各个所述抽屉腔(8)中均设置有放置待退火车灯的搁置架(11);

    所述搁置架(11)包括底架(111)及多个固定连接在底架(111)上的灯架(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屉式退火炉,其特征是,多个所述灯架(112)矩阵分布;

    各个所述灯架(112)由高低两个支架组成,以使待退火车灯承托在两个支架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屉式退火炉,其特征是,所述抽屉口(83)的内侧上端铰接有挡风板(12),所述挡风板(1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当搁置架(11)被拉出抽屉腔(8)时,所述挡风板(12)的自由端与炉体(1)的侧壁相接触,以使挡风板(12)封堵抽屉口(8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屉式退火炉,其特征是,所述底架(11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13),且所述支撑杆(113)位于两排灯架(112)之间;

    所述支撑杆(113)的上端悬空,所述支撑杆(113)高于待退火车灯;

    当搁置架(11)被推入抽屉腔(8)时,所述挡风板(12)的自由端搁置在支撑杆(113)上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屉式退火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加热腔、送风腔、退火腔及回风腔;加热腔进风口设有循环风机,加热腔出风口与送风腔进风口连通;退火腔内横向设有多块隔板,使退火腔分为多个独立的抽屉腔;各抽屉腔均包括入风口、排风口及抽屉口;各入风口分别与送风腔连通,各排风口分别与回风腔连通;回风腔出风口与循环风机进风口连接;抽屉口开设在炉体的前侧壁上,抽屉口外部设有用于控制抽屉口开合的进出门。该抽屉式退火炉,退火腔隔出多个独立抽屉腔,增加退火腔空间利用率,提高车灯退火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抽屉腔设有特制搁置架,轻便易提,便于抽拉;搁置架中设有灯架,便于放置车灯,防止车灯摆放不当影响退火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伟通智能科技(江西)有限公司;伟通工业设备(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3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06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