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底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底壳的放油孔通常通过螺塞封堵,不仅在放机油时无法控制机油的流量,使机油存在随时飞溅的隐患,而且过于麻烦。经常拆卸螺塞,对油底壳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如果油底壳内部螺纹损坏,油底壳就会损坏,无法再次使用。
对此,现有技术中给出了通过在放油孔处设置球阀,通过球阀来控制放油的快慢,但是由于机油中包含铁屑杂质,在放油过程中,铁屑容易进入到球阀阀芯和阀壁之间,导致球阀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底壳及发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底壳在采用球阀进行调节流量时,球阀容易被机油中混杂的铁屑损坏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底壳,该油底壳包括:
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部设有放油孔;
放油管,所述放油管安装在所述油底壳本体上,且所述放油管内的放油通道与所述放油孔连通;
球阀,所述球阀设置于所述放油管上,所述球阀用于控制所述放油通道的开度;
永磁铁,所述永磁铁设置于所述放油管上,且所述永磁铁位于所述球阀和所述放油孔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永磁铁嵌设于所述放油管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永磁铁呈环状,所述放油通道呈台阶状,所述放油通道包括具有较大内径的第一孔和具有较小内径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放油孔连通且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第二孔上方,所述永磁铁的外径和所述第一孔的孔径相匹配,所述永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孔内,所述球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孔的管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放油管包括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壁厚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壁厚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螺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油底壳本体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球阀包括阀壳,转动位于所述阀壳内的阀球,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阀球转动的手柄,所述阀壳安装在所述放油管上,所述手柄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球阀将所述放油通道打开,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球阀将所述放油通道关闭;
所述油底壳还包括锁止机构,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将所述手柄和所述阀壳的位置锁定。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限位板、插销和锁销,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阀壳上,所述手柄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第二插孔,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同轴;
所述插销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设有销孔,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杆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插孔的内径,所述锁销插接于所述销孔,且所述锁销能够与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压簧,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杆部,且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头部抵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抵接,所述压簧处于压紧状态。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油底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底壳,该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放油管、球阀和永磁铁。油底壳本体的底部设有放油孔,放油管安装在油底壳本体上,且放油管内的放油通道与放油孔连通,球阀设置于放油管上,球阀用于控制放油通道的开度;永磁铁设置于放油管上,且永磁铁位于球阀和放油孔之间。通过球阀控制放油通道的开度,可以在放油时对机油的流速进行控制,可防止机油飞溅,通过在球阀和放油孔之间设有永磁铁,可以将机油中混杂的铁屑吸附,相比现有技术,不会导致球阀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底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图。
图中:
1、油底壳本体;11、放油孔;
2、放油管;21、第一管体;211、第一孔;22、第二管体;221、第二孔;
3、球阀;31、阀壳;32、阀球;33、手柄;
4、永磁铁;
5、限位板;
6、插销;
7、锁销;
8、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底壳,该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1、放油管2、球阀3和永磁铁4。油底壳本体1的底部设有放油孔11,放油管2安装在油底壳本体1上,且放油管2内的放油通道与放油孔11连通,球阀3设置于放油管2上,球阀3用于控制放油通道的开度;永磁铁4设置于放油管2上,且永磁铁4位于球阀3和放油孔11之间。通过球阀3控制放油通道的开度,可以在放油时对机油的流速进行控制,可防止机油飞溅,通过在球阀3和放油孔11之间设有永磁铁4,可以将机油中混杂的铁屑吸附,相比现有技术,不会导致球阀3损坏。
可选地,永磁铁4嵌设于放油管2的内壁上,并且永磁铁4至少部分裸露于放油通道中,可以将铁屑直接吸附在永磁铁4上,并且能够保证永磁铁4对铁屑的吸附力。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永磁铁4还可以设置于放油管2的外壁上,但是由于放油管2的阻隔,永磁铁4的吸附力会有所减弱,但是同样能够实现对机油中铁屑的吸附。
可选地,永磁铁4呈环状,放油通道呈台阶状,放油通道包括具有较大内径的第一孔211和具有较小内径的第二孔221,第一孔211与放油孔11连通且第一孔211位于第二孔221上方,永磁铁4的外径和第一孔211的孔径相匹配,永磁铁4位于第一孔211内,球阀3设置于第二孔221的管壁上。本实施例中,永磁铁4支撑于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21之间的台阶面上,永磁铁4设置成环状,可以对流经永磁铁4的机油中的铁屑进行全方位的吸附,可最大程度防止铁屑随机油流入下方的第二孔221。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永磁铁4可以呈圆弧状,并且在沿第一孔21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地均布多个永磁铁4。
本实施例中,放油管2包括连接的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第一孔211设置于第一管体21,第二孔221设置于第二管体22,第一管体21的壁厚和第二管体22的壁厚相等。
可选地,第一管体2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管体2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相匹配,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螺接。通过使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可定期对永磁铁4上的铁屑进行清理。优选地,第一管体21和油底壳本体1焊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还可以一体设置。
球阀3包括阀壳31,转动位于阀壳31内的阀球32,以及用于驱动阀球32转动的手柄33,阀壳31安装在放油管2上,手柄33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当手柄33位于打开位置时,球阀3将放油通道打开,当手柄33位于关闭位置时,球阀3将放油通道关闭;油底壳还包括锁止机构,当手柄33位于关闭位置时,锁止机构用于将手柄33和阀壳31的位置锁定。通过设置锁止机构将手柄33和阀壳31锁止,可以防止无意转动手柄33,导致放油通道被打开,引发机油泄露。
具体地,锁止机构包括限位板5、插销6和锁销7,限位板5设置于阀壳31上,手柄33上设有第一插孔,限位板5上设有第二插孔,当手柄33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同轴;插销6包括头部和杆部,杆部远离头部的一端设有销孔,杆部依次穿过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头部的外径大于第一插孔的内径,锁销7插接于销孔,且锁销7能够与限位板5远离手柄33的一端抵接。
可选地,锁止机构还包括压簧8,压簧8套设于杆部,且压簧8的一端与头部抵接,压簧8的另一端与手柄33抵接,压簧8处于压紧状态。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方案中的油底壳。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底壳本体(1),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底部设有放油孔(11);
放油管(2),所述放油管(2)安装在所述油底壳本体(1)上,且所述放油管(2)内的放油通道与所述放油孔(11)连通;
球阀(3),所述球阀(3)设置于所述放油管(2)上,所述球阀(3)用于控制所述放油通道的开度;
永磁铁(4),所述永磁铁(4)设置于所述放油管(2)上,且所述永磁铁(4)位于所述球阀(3)和所述放油孔(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4)嵌设于所述放油管(2)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4)呈环状,所述放油通道呈台阶状,所述放油通道包括具有较大内径的第一孔(211)和具有较小内径的第二孔(221),所述第一孔(211)与所述放油孔(11)连通且所述第一孔(211)位于所述第二孔(221)上方,所述永磁铁(4)的外径和所述第一孔(211)的孔径相匹配,所述永磁铁(4)位于所述第一孔(211)内,所述球阀(3)设置于所述第二孔(221)的管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管(2)包括连接的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所述第一孔(21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21),所述第二孔(221)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22),所述第一管体(21)的壁厚和所述第二管体(22)的壁厚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2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2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管体(21)和所述第二管体(22)螺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21)和所述油底壳本体(1)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阀(3)包括阀壳(31),转动位于所述阀壳(31)内的阀球(3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阀球(32)转动的手柄(33),所述阀壳(31)安装在所述放油管(2)上,所述手柄(33)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当所述手柄(33)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球阀(3)将所述放油通道打开,当所述手柄(33)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球阀(3)将所述放油通道关闭;
所述油底壳还包括锁止机构,当所述手柄(33)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将所述手柄(33)和所述阀壳(31)的位置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限位板(5)、插销(6)和锁销(7),所述限位板(5)设置于所述阀壳(31)上,所述手柄(33)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限位板(5)上设有第二插孔,当所述手柄(33)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同轴;
所述插销(6)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设有销孔,当所述手柄(33)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杆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插孔的内径,所述锁销(7)插接于所述销孔,且所述锁销(7)能够与所述限位板(5)远离所述手柄(33)的一端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压簧(8),所述压簧(8)套设于所述杆部,且所述压簧(8)的一端与所述头部抵接,所述压簧(8)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33)抵接,所述压簧(8)处于压紧状态。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