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灶头,具体是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属于燃烧器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烧器灶头是指燃气灶具用于燃气喷出并点燃的炉头,所谓燃烧器,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具又叫炉盘,其大众化程度无人不知,但又很难见到一个通行的概念,一如柴禾灶、煤油炉、煤球炉等等,按气源讲,燃气灶主要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按灶眼讲,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组合式按外壳材料分全不锈钢,玻璃面板,彩钢面进行高温离子着色处理让面板更显高贵,陶瓷面板,按点火方式分压电陶瓷点火和电子脉冲点火两种,压力陶瓷电火花点火:压电陶瓷点火多数用于台式灶,最大优点是不需要电池,不过点火的成功率与环境湿度有关,湿度大时不易点着。
目前市场上的燃烧器灶头含有多个燃气喷嘴,燃气释放的同时点燃后进行燃烧,广泛应用于厨房灶台,但是,对于燃烧器灶头的使用来说,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可能因灰尘和油渍等异物导致灶头的喷嘴堵塞,不利于燃气的喷出,长时间的使用也不利于灶头表面的清理,造成操作难度的增加;且进行使用时可能因空气与燃气的混合不均匀导致燃气的不充分燃烧,不利于充分发挥燃气的热能,降低了燃烧效率,降低了燃烧器的节能效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包括安装在灶台顶端的灶头、壳体、除污机构和节能机构;
所述除污机构包括灶头、壳体、连接板、固定板、导流孔、固定管、火盖、第一燃气管、盖板和齿圈,所述灶头顶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灶头内部顶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顶面边缘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板和连接板都开设有导流孔,所述连接板中部与固定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顶端与火盖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管底端与第一燃气管连通,所述灶头底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灶头顶端与盖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盖板外表面与齿圈固定连接;
所述节能机构包括壳体、通气管、第二燃气管、转轴、转板、第一齿轮、端面齿轮、输出轴和第二齿轮,所述壳体底端与通气管连通,所述壳体外壁与第二燃气管连通,且所述壳体中部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中部与转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轴端部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端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端面齿轮与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出轴顶端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贯穿灶头底端并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固定管与灶头底端固定连接,且位于壳体内部的所述固定管与第一燃气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转轴端部分别与固定管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转轴都与两个转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分别与灶头以及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端部分别与四个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齿轮都与端面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出轴与灶台的顶面转动连接,且所述输出轴顶端的第二齿轮与齿圈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盖板呈圆柱状结构,所述盖板底面分别接触有灶头、固定板和火盖的外表面,且所述盖板外壁的齿圈分别与两个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盖板放置在灶头上,有利于在不使用时避免灰尘进入喷嘴内,有效防止灶头的喷嘴堵塞的问题,并通过盖板的转动有利于对灶头和火盖表面的灰尘和油渍进行清理,方便进行操作,提高了燃烧器灶头的使用寿命;
2、该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通过通气管排入壳体内部,并通过转板的转动有利于空气与燃气的充分混合,有利于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有利于燃烧器灶头充分发挥燃气的热能,提高了燃烧器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板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灶台,2、灶头,3、壳体,4、连接板,5、固定板,6、导流孔,7、固定管,8、火盖,9、第一燃气管,10、通孔,11、盖板,12、齿圈,13、通气管,14、第二燃气管,15、转轴,16、转板,17、第一齿轮,18、端面齿轮,19、输出轴,20、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包括安装在灶台1顶端的灶头2、壳体3、除污机构和节能机构;
所述除污机构包括灶头2、壳体3、连接板4、固定板5、导流孔6、固定管7、火盖8、第一燃气管9、盖板11和齿圈12,所述灶头2顶部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灶头2内部顶端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顶面边缘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板5和连接板4都开设有导流孔6,所述连接板4中部与固定管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7顶端与火盖8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管7底端与第一燃气管9连通,用于燃气的导流,所述灶头2底面开设有通孔10,所述灶头2顶端与盖板11转动连接,且所述盖板11外表面与齿圈12固定连接,用于盖板11的转动;
所述节能机构包括壳体3、通气管13、第二燃气管14、转轴15、转板16、第一齿轮17、端面齿轮18、输出轴19和第二齿轮20,所述壳体3底端与通气管13连通,所述壳体3外壁与第二燃气管14连通,且所述壳体3中部与转轴15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中部与转板16固定连接,用于转板16的转动,且所述转轴15端部与第一齿轮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7与端面齿轮18啮合连接,所述端面齿轮18与输出轴19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出轴19顶端与第二齿轮20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管7贯穿灶头2底端并延伸至壳体3内部,所述固定管7与灶头2底端固定连接,且位于壳体3内部的所述固定管7与第一燃气管9连通,便于固定管7的固定,方便燃气的导流;所述转轴1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转轴15端部分别与固定管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转轴15都与两个转板16固定连接,便于转轴15的转动,方便转板16的转动;所述转轴15分别与灶头2以及壳体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的端部分别与四个第一齿轮17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齿轮17都与端面齿轮18啮合连接,便于带动转轴15转动,方便壳体3内部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所述输出轴19与灶台1的顶面转动连接,且所述输出轴19顶端的第二齿轮20与齿圈12啮合连接,便于输出轴19的转动,方便带动齿圈12的转动;所述盖板11呈圆柱状结构,所述盖板11底面分别接触有灶头2、固定板5和火盖8的外表面,且所述盖板11外壁的齿圈12分别与两个第二齿轮20啮合连接,便于盖板11的转动,方便灶头2和火盖8表面污渍的去除。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进行使用时,先通过第一燃气管9导入燃气,使得燃气进入固定管7后通过火盖8喷出,通过电火花打火器引燃后进行燃烧,同时,通过第二燃气管14导入燃气,使得燃气先进入壳体3内部,并通过通气管13导入空气至壳体3内部,使得空气与燃气在壳体3内部混合,同时,通过输出轴19的转动带动端面齿轮18转动,端面齿轮18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7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5转动后带动转板16在壳体3内部转动,通过转板16的转动使得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后通过通孔10进入灶头2内部,并通过连接板4和固定板5上的导流孔6排出,使得排出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接触火盖8处已点燃的火焰后实现燃气热能的释放,有利于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当需要进行灶头2处的除污时,将盖板11放置在灶头2和火盖8顶端,使得盖板11外表面内的齿圈12与第二齿轮20啮合,通过输出轴19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齿圈12和盖板11同时转动,盖板11的转动使得盖板11内表面接触灶头2和火盖8后将其外表面的污渍进行去除,方便进行操作,在不使用时将盖板11放置在灶头2上,避免灰尘堵塞喷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灶台(1)顶端的灶头(2)、壳体(3)、除污机构和节能机构;
所述除污机构包括灶头(2)、壳体(3)、连接板(4)、固定板(5)、导流孔(6)、固定管(7)、火盖(8)、第一燃气管(9)、盖板(11)和齿圈(12),所述灶头(2)顶部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灶头(2)内部顶端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顶面边缘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板(5)和连接板(4)都开设有导流孔(6),所述连接板(4)中部与固定管(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7)顶端与火盖(8)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管(7)底端与第一燃气管(9)连通,所述灶头(2)底面开设有通孔(10),所述灶头(2)顶端与盖板(11)转动连接,且所述盖板(11)外表面与齿圈(12)固定连接;
所述节能机构包括壳体(3)、通气管(13)、第二燃气管(14)、转轴(15)、转板(16)、第一齿轮(17)、端面齿轮(18)、输出轴(19)和第二齿轮(20),所述壳体(3)底端与通气管(13)连通,所述壳体(3)外壁与第二燃气管(14)连通,且所述壳体(3)中部与转轴(15)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中部与转板(16)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轴(15)端部与第一齿轮(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7)与端面齿轮(18)啮合连接,所述端面齿轮(18)与输出轴(19)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出轴(19)顶端与第二齿轮(2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7)贯穿灶头(2)底端并延伸至壳体(3)内部,所述固定管(7)与灶头(2)底端固定连接,且位于壳体(3)内部的所述固定管(7)与第一燃气管(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转轴(15)端部分别与固定管(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转轴(15)都与两个转板(1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5)分别与灶头(2)以及壳体(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的端部分别与四个第一齿轮(17)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齿轮(17)都与端面齿轮(18)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9)与灶台(1)的顶面转动连接,且所述输出轴(19)顶端的第二齿轮(20)与齿圈(12)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污的燃烧器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呈圆柱状结构,所述盖板(11)底面分别接触有灶头(2)、固定板(5)和火盖(8)的外表面,且所述盖板(11)外壁的齿圈(12)分别与两个第二齿轮(20)啮合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