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11-21  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作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附属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污染物、病原菌以及致癌化学物质等有毒有害成分,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如何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污泥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境问题。目前常用的污泥处理方式有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烧等方式,其中焚烧处理是有效处理污泥的主要方法,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

    对于含水率较高的城市生活污泥(60%左右),焚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通过一套干化系统将含水率60%的污泥干化至含水率40%以下,接着采用各种方式送入锅炉炉膛进行焚烧处理,其中根据干化所采用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烟气干燥和蒸汽干燥。燃煤机组通过污泥干化系统掺烧污泥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设备投资高,整套污泥掺烧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包括:

    煤仓,存放高含水率污泥及燃煤,

    煤斗,布置在煤仓内,用来实现高含水率污泥上料,出口处设有污泥输送皮带,

    燃煤取料给料装置,布置在煤仓内,在掺烧污泥过程中用来提供低含水率的燃煤,出口处设有燃煤输送皮带,

    混合燃料输送皮带,连接在所述污泥输送皮带及所述燃煤输送皮带的末端,用来输送高含水率污泥和燃煤的混合燃料,

    原煤仓,布置在混合燃料输送皮带的出口,用来向磨煤机输送混合燃料,

    磨煤机,布置在原煤仓出口位置,主要作用是将混合燃料进行干燥和制粉,

    电厂锅炉,与磨煤机的出口连通,将磨煤机出口的干燥尾气和污泥与燃煤混合颗粒在炉膛内高温焚烧,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烟气处理系统,与电厂锅炉的炉膛出口连通,将炉膛出口烟气中的污染物有效脱除,

    烟囱,与烟气处理系统的出口连通,将污染物脱除后的尾气排入大气。

    最大程度利用燃煤电厂原有设备实现高含水率城市生活污泥与燃煤机组耦合发电。改进原煤仓出口系统,增加虾米曲线一体化防堵清堵振动煤斗。

    所述煤斗内存放高含水率污泥。

    所述煤仓内存放燃煤。

    所述燃煤取料给料装置设有能够自由转动的机械臂,该机械臂的前端设有铲斗。

    所述煤仓为圆形煤仓。

    所述电厂锅炉包括炉膛,所述磨煤机的出口与所述炉膛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充分利用燃煤电厂原有设备实现高含水率城市生活污泥与燃煤机组耦合发电,系统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低。

    2、通过增加虾米曲线一体化防堵清堵振动煤斗,防止高含水率污泥与燃煤掺混堵塞原煤仓,保证高含水率污泥直接掺烧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3、充分利用电厂原有烟气处理系统,实现污泥焚烧处理后的污染物有效脱除。

    附图说明

    图1为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型煤仓,2-煤斗,3-污泥输送皮带,4-燃煤取料给料装置,5-燃煤输送皮带,6-混合燃料输送皮带,7-原煤仓,8-磨煤机,9-电厂锅炉,10-烟气处理系统,11-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圆型煤仓1,用来临时存放高含水率污泥及燃煤;煤斗2,布置在圆形煤仓1内,用来实现高含水率污泥上料;污泥输送皮带3,布置在煤斗2的下方,用来输送高含水率污泥,并实现与低含水率燃煤的掺混;燃煤取料给料装置4,设有能够自由转动的机械臂,该机械臂的前端设有铲斗,在掺烧污泥过程中用来提供低含水率的燃煤;燃煤输送皮带5,用来输送低含水率燃煤;混合燃料输送皮带6,连接在污泥输送皮带3及燃煤输送皮带5的末端用来输送混合燃料;原煤仓7,布置在混合燃料输送皮带6的出口,用来向磨煤机8输送混合燃料。通过改进原煤仓出口系统,增加虾米曲线一体化防堵清堵振动煤斗。磨煤机8,布置在原煤仓7的出口位置,主要作用是将混合燃料进行干燥和制粉;电厂锅炉9,包括有炉膛,将磨煤机8出口的干燥尾气和污泥与燃煤混合颗粒在炉膛内高温焚烧,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烟气处理系统10,将炉膛出口烟气中的污染物有效脱除;烟囱11,将污染物脱除后的尾气排入大气。

    本系统工作时,含水率60%的污泥进入电厂后送至原型煤仓内的事故煤斗区域,高含水率污泥通过事故煤斗落至输煤皮带,在输煤皮带转运过程中实现燃煤与污泥掺混,其中掺混煤选用含水率较低的煤种;混合后的燃料由输煤皮带送至原煤仓,原煤仓内的混合燃料通过磨煤机送入锅炉炉膛进行燃烧;城市生活污泥在锅炉炉膛燃烧后,烟气进入布置在炉膛尾部的烟气处理系统进行污染物脱除,最后排入大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煤仓,存放高含水率污泥及燃煤,

    煤斗,布置在煤仓内,出口处设有污泥输送皮带,

    燃煤取料给料装置,布置在煤仓内,出口处设有燃煤输送皮带,

    混合燃料输送皮带,连接在所述污泥输送皮带及所述燃煤输送皮带的末端,

    原煤仓,布置在混合燃料输送皮带的出口,

    磨煤机,布置在原煤仓出口位置,

    电厂锅炉,与磨煤机的出口连通,

    烟气处理系统,与电厂锅炉的炉膛出口连通,

    烟囱,与烟气处理系统的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仓出口位置设置虾米曲线一体化防堵清堵振动煤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斗内存放高含水率污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内存放燃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取料给料装置设有能够自由转动的机械臂,该机械臂的前端设有铲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为圆形煤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厂锅炉包括炉膛,所述磨煤机的出口与所述炉膛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掺烧高含水率污泥发电系统,包括:煤仓,存放高含水率污泥及燃煤,煤斗,布置在煤仓内,出口处设有污泥输送皮带,燃煤取料给料装置,布置在煤仓内,出口处设有燃煤输送皮带,混合燃料输送皮带,连接在污泥输送皮带及燃煤输送皮带的末端,原煤仓,布置在混合燃料输送皮带的出口,磨煤机,布置在原煤仓出口位置,电厂锅炉,与磨煤机的出口连通,烟气处理系统,与电厂锅炉的炉膛出口连通,烟囱,与烟气处理系统的出口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虾米曲线一体化防堵清堵振动煤斗,防止高含水率污泥与燃煤掺混堵塞原煤仓,保证高含水率污泥直接掺烧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吴俊;王维杰;董飞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9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03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