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11-19  13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头,尤其涉及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又叫炉盘,其大众化程度无人不知,而炉头是燃气灶中的核心部件之一,炉头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燃气灶燃气的利用率,而高效的燃气灶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在使用时保证了燃气被充分利用,而不会混合到空气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大体来说提升燃气的利用率是通过利用合理的方式使得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使得燃烧时更加猛烈,使得焰火温度更高,也更加稳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混合燃气与空气的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混合燃气与空气的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通过在燃烧圈上均匀开设多个斜切口,使得燃气从斜切口穿过,在此过程中充分的搅动了燃气,也使得燃气分散,从而大大提高与空气的混合程度,提升燃气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包括燃烧头和设置于燃烧头下端的底座,所述燃烧头包括内燃烧室以及套设于内燃烧室上的外壳上盖、设置于外壳上盖内的混合圈和环形混合片,所述内燃烧室上端为冲压翻边,下端为圆形燃烧圈,冲压翻边设置于外壳上盖外部,燃烧圈插入外壳上盖内部,所述混合圈套设于燃烧圈上,所述环形混合片设置于混合圈底端且套设于燃烧圈上,所述燃烧圈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座包括外壳下座和设置于外壳下座内的混合叶片,所述外壳下座底端开设有火种开口,所述燃烧圈圈壁开设有多个斜切口,所述燃烧圈与冲压翻边连接处设置有出火孔,所述外壳下座侧边分别开设有点火针孔、感应针孔以及导水孔。

    优选地所述内燃烧室中心至所述外壳下座中心贯穿设置有引火管,且所述引火管于低板上固定有火种帽,所述火种帽设置于所述内燃烧室中心。

    优选地所述所述引火管上密集开设有多个燃气出孔。

    优选地所述混合圈圈壁和环形混合片上设置有多个混合孔。

    优选地所述底板中心设置有容引火管穿过的火种孔。

    优选地所述内燃烧圈圈壁上的斜切口的倾斜角度为16度到18度。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盖与外壳下座焊接成一体。

    优选地点火针孔内设置有点火针,所述感应针孔内设置有感应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合圈上均匀开设多个斜切口,使得燃气从斜切口穿过,在此过程中充分的搅动了燃气,也使得燃气分散,从而大大提高与空气的混合程度,提升燃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倒置拼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混合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压翻边以及燃烧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环形混合片,2、燃烧圈,3、混合圈,4、外壳上盖,5、底板,6、混合叶片,7、冲压翻边,8、出火孔,9、火种开口,10、点火针孔,11、斜切口,12、火种孔,13、外壳下座,14、混合孔,15、引火管,16、火种帽,17、感应针孔,18导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3所示的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包括燃烧头和设置于燃烧头下端的底座,所述燃烧头包括内燃烧室以及套设于内燃烧室上的外壳上盖4、设置于外壳上盖4内的混合圈3和环形混合片1,所述内燃烧室上端为冲压翻边7,下端为圆形燃烧圈2,冲压翻边7设置于外壳上盖4外部,燃烧圈2插入外壳上盖4内部,所述混合圈3套设于燃烧圈2上,所述环形混合片1设置于混合圈3底端且套设于燃烧圈2上,所述燃烧圈2底端设置有底板5,该底板5迫使燃气从底板5边缘的环形混合片1上的混合孔14流入混合圈3,有效防止燃气直接从内燃烧室冲出炉头,造成燃烧不充分或者突然猛烈燃烧等情况,所述底座包括外壳下座13和设置于外壳下座13内的混合叶片6,混合叶片6由多块叶片组合成漩涡状,混合叶片6能够初步的打撒燃气,使得燃气形成漩涡,提高最终焰火的温度,所述外壳下座13底端开设有火种开口9,燃气通过燃气瓶的高压从火种开口9快速进入引火管从而进入到炉头内,引火管上的燃气出孔将燃气引到燃烧圈等个部件中从而将燃气与空气混合,而火种帽则起固定作用,同时将进入引火管末端的未从燃气出孔出去的燃气金星阻挡分散,所述燃烧圈2圈壁开设有多个斜切口11,所述燃烧圈2与冲压翻边7连接处设置有出火孔8,形成的火焰或未充分点燃的燃气通过出火孔8以及切斜口流入内燃烧室,在内燃烧室中充分燃烧,为架设在冲压翻边7上的待加热物体加热,所述外壳下座13侧边分别开设有点火针孔、感应针孔和导水孔,点火针穿插固定于点火针孔10内,对燃气进行引燃,而感应针孔内穿插固定有感应针,该感应针起到辅助点火针点火的作用,以此降低点火的失败率,导水孔用于导出不小心进入内燃烧室内的水分。所述混合圈3圈壁和环形混合片1上设置有多个混合孔14,有效打散燃气,为斜切口11提供辅助作用,所述底板5中心设置有火种孔12,使得一部分火焰或燃气直接上升,用做引燃充分与空气混合的燃气的作用,所述内燃烧圈2圈壁上的斜切口11的倾斜角度为16度到18度,斜切口11的倾斜角度在此区间内燃气被打散与空气的混合程度最为合适,形成的焰火的温度的稳定性好,所述外壳上盖与外壳下座焊接成一体,成本低廉并且坚固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混合燃气与空气的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通过在燃烧圈2上均匀开设多个斜切口11,使得燃气从斜切口11穿过,在此过程中充分的搅动了燃气,也使得燃气分散,从而大大提高与空气的混合程度,提升燃气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头和设置于燃烧头下端的底座,所述燃烧头包括内燃烧室以及套设于内燃烧室上的外壳上盖、设置于外壳上盖内的混合圈和环形混合片,所述内燃烧室上端为冲压翻边,下端为圆形燃烧圈,冲压翻边设置于外壳上盖外部,燃烧圈插入外壳上盖内部,所述混合圈套设于燃烧圈上,所述环形混合片设置于混合圈底端且套设于燃烧圈上,所述燃烧圈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座包括外壳下座和设置于外壳下座内的混合叶片,所述外壳下座底端开设有火种开口,所述燃烧圈圈壁开设有多个斜切口,所述燃烧圈与冲压翻边连接处设置有出火孔,所述外壳下座侧边分别开设有点火针孔、感应针孔以及导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烧室中心至所述外壳下座中心贯穿设置有引火管,且所述引火管于低板上固定有火种帽,所述火种帽设置于所述内燃烧室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火管上密集开设有多个燃气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圈圈壁和环形混合片上设置有多个混合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心设置有容引火管穿过的火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烧圈圈壁上的斜切口的倾斜角度为16度到18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盖与外壳下座焊接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其特征在于:点火针孔内设置有点火针,所述感应针孔内设置有感应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气斜切型混合燃烧炉头,包括燃烧头和设置于燃烧头下端的底座,所述燃烧头包括内燃烧室以及套设于内燃烧室上的外壳上盖、设置于外壳上盖内的混合圈和环形混合片,所述内燃烧室上端为冲压翻边,下端为圆形燃烧圈,冲压翻边设置于外壳上盖外部,燃烧圈插入外壳上盖内部,所述混合圈套设于燃烧圈上,所述环形混合片设置于混合圈底端且套设于燃烧圈上,所述燃烧圈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座包括外壳下座和设置于外壳下座内的混合叶片,所述外壳下座底端开设有火种开口,所述燃烧圈圈壁开设有多个斜切口,所述燃烧圈与冲压翻边连接处设置有出火孔,所述外壳下座侧边分别开设有点火针孔、感应针孔以及导水孔。

    技术研发人员:戴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雨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2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03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