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11-17  132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除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离心力场烟气除尘“趋零排放”技术,是一种基于离心力强化传递和混合过程的新型技术,离心力场由旋转产生。离心机能够产生稳定的、可调的离心力场,以离心力强化传质过程,体积传质系数可增大至普通填料塔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此技术彻底改变目前传统脱硫方式中大量使用的洗涤塔器(如填料床、板式塔、布袋式等)的形式,并代替传统的除尘设备,对粉尘的物性(如有机、无机、亲水、增水等)、浓度变化、粉尘浓度波动均有良好的适应性,操作弹性大,在设计气量50~120%范围内变化都可以保证正常排放指标。其具有良好的机械运转稳定性、可靠性、长期性和易于维修等优点,而且具有更高的除尘效率和更低的运行成本。由于离心机运转中具有虹吸和抽吸功能,对整个系统产生的阻力小;因此采用离心力场机不仅可以实现脱硫除尘一体化,依据实际工况,大部分不需要更换原来的抽风机,不影响原来工作系统。同时,占地面积小,特别适合新、旧除尘脱硫系统配套或改造,广泛应用在各种需要除尘脱硫的场合。

    目前,现有技术中离心力场烟气除尘技术,还不够成熟,其治理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运行成本低,设备投资低、占地面积小,寿命长,运行可靠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转轴、夹层环板、一级转子、二级转子、三级转子、进液管;

    所述的外壳顶端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转轴,所述的转轴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一级转子、二级转子、三级转子,所述的外壳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外壳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

    所述的外壳内侧壁上通过加强筋设有夹层环板,所述的夹层环板与外壳内侧壁之间形成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的夹套,所述的夹套内的上部靠近端口处设有液封板i,液封板i与夹套上端共同形成液封槽i;

    所述的外壳的内侧壁上位于夹套的下方设有液封板ⅱ,液封板ⅱ的宽度大于夹套下端口的宽度,所述的液封板ⅱ的内侧边沿设有竖直的环板,所述的环板与液封板ⅱ形成液封槽ⅱ;

    所述的一级转子位于夹套下端,一级转子包括内环ⅰ和过滤体环ⅰ,所述的内环ⅰ固定套装于转轴上,所述的过滤体环ⅰ的内圆面下部与内环ⅰ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体环ⅰ的外圆面下沿设有环板ⅰ,所述的环板ⅰ的下沿向下延伸进入液封槽ⅱ内;所述的一级转子的外圆面靠近夹层环板的内圆面,夹层环板上对应一级转子的外圆面的位置为筛网结构;

    所述的三级转子位于夹套的上方,三级转子包括过滤体环ⅱ;所述的过滤体环ⅱ固定套装于转轴上,所述的过滤体环ⅱ的外圆面延伸至液封槽i上方,过滤体环ⅱ的外圆面的下沿设有环板ⅱ,所述的环板ⅱ的下沿向下延伸进入液封槽i内;

    所述的二级转子位于夹层环板的内圆面内,位于一级转子和三级转子之间,所述的二级转子包括内环ⅱ和过滤体环ⅲ,所述的内环ⅱ固定套装于转轴上,所述的过滤体环ⅲ的内圆面下部与内环ⅱ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体环ⅲ的外圆面靠近夹层环板的内圆面,夹层环板上对应二级转子的外圆面的位置为筛网结构;

    所述的进液管设于夹层环板内壁之内,进液管的前端从夹层环板和外壳的侧壁穿出与外部供液装置连接,进液管的后端为开口结构,其后端向下延伸至接近内环ⅱ处;

    所述的夹套设有集液板,所述的集液板设于夹层环板对应二级转子位置的筛网结构下方,与该处的夹层环板和外壳的侧壁组成集液槽,所述的集液板的上设有降液口,该降液口与降液管连接,所述的降液管穿过夹层环板,延伸至内环ⅰ的正上方。外部供液装置提供碱液,用于脱硫。

    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还包括叶轮,所述的叶轮固定设于转轴上部,位于三级转子的上方,并且其安装位置低于烟气出口,叶轮提供抽气负压。叶轮级作用是进一步提供抽气负压,克服由于旋转过滤体产生的压差,对原设计的烟气抽引力不产生影响。可按实际情况加减叶轮抽气级。

    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还包括筋板,所述的筋板设于外壳内壁的下部,位于烟气进口上方,筋板沿径向延伸,其末端设有轴套,所述的转轴的下端安装于轴套内。

    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排液口,所述的排液口设于外壳的底部。

    所述的过滤体环ⅰ为空隙率为80-90%的不锈钢丝网填料,或者为多个钻孔板上下叠放结构,钻孔板上的孔直径为1-3mm。

    所述的过滤体环ⅲ为空隙率为90-95%的不锈钢丝网填料。

    所述的二级转子设置有一组以上,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转轴上,夹层环板上对应各个二级转子的外圆面的位置为筛网结构;

    所述的集液板和降液管也设置多组,与各个二级转子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集液板对应设于夹层环板对应各个二级转子位置的筛网结构下方;除了位于最下方的降液管的末端延伸至内环ⅰ的正上方外,其余降液管的末端分别延伸至其下方的下一个二级转子的内环ⅱ的正上方。

    所述的过滤体环ⅱ为空隙率为95-98%风热不锈钢丝网填料。

    所述的进液管与外壳的侧壁之间通过密封法兰密封连接。

    所述的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分别沿着外壳的切线方向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进口与烟气降温设备连接,比如前置的激冷降温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高温烟气经降温后,从烟气进口切向进入外壳内,碱液由二级转子离心甩出到夹套内集液板上,由集液板收集,通过降液管流到下方的下一个二级转子或者一级转子上,碱液在离心力作用下,分散至二级转子或一级转子的过滤体环上,碱液在高速旋转的过滤体环内形成雾膜,实现脱硫除尘。

    烟气通过一级转子时,只能通过一级转子的过滤体环ⅰ才能向上流动,这一步就能除掉大部分的的粉尘的酸性气体及其他烃类、油类气体。混合后的液滴通过离心力作用经过夹层环板上的筛网结构甩至夹套内部,顺流而下进入液封槽ⅱ内形成水封,然后自然溢流进入壳体,从下部排液口排出。

    烟气通过一级转子和二级转子的过滤体环过滤后后基本已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的排放标准,但烟气中还会夹带了大量的水分,会造成抽引风机的叶轮损伤,严重时可造成风机报废,三级转子的过滤体环主要起除雾作用,水气经过过滤体时,由于离心作用和丝网捕捉成小液滴,小液滴甩至设备壳体内表面,顺流至液封槽i内,然后溢流水顺夹层环板内圆面流下,流至其下方的二级转子对应的夹层环板时,在二级转子旋转风力作用下从该位置的夹层环板上的筛网结构进入夹套内,流至集液槽,与该处二级转子收集的碱液通过降液管流到下方的下一个二级转子或者一级转子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转子可根据处理烟气的排放要求,转速控制在300~1000r/mi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旋转的丝网除沫器,具有比静止的丝网除沫器更为高效的技术效果。尤其是通过上下两端的液封槽形成的液封,进一步使得烟气只能通过过滤体环,更好的保证了过滤效果,脱硫除尘效率能够达到99.5%以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烟气排放要求的不同,可增加二级转子级数以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具有运行成本低,设备投资低、占地面积小,寿命长,运行可靠等优点,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和名称为:

    1-外壳;2-转轴;3-夹层环板;4-一级转子;5-二级转子;6-三级转子;7-加强筋;8-夹套;9-液封板i;10-液封槽i;11-液封板ⅱ;12-环板;13-液封槽ⅱ;14-内环ⅰ;15-过滤体环ⅰ;16-过滤体环ⅱ;17-环板ⅱ,18-内环ⅱ,19-滤体环ⅲ,20-进液管,21-集液板,22-集液槽,23-降液管,24-叶轮,25-烟气进口,26-烟气出口,27-筋板,28-轴套,29-排液口,30-环板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1、转轴2、夹层环板3、一级转子4、二级转子5、三级转子6、进液管20;

    所述的外壳1顶端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转轴2,所述的转轴2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一级转子4、二级转子5、三级转子6,所述的外壳1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25,外壳1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26;

    所述的外壳1内侧壁上通过加强筋7设有夹层环板3,所述的夹层环板3与外壳1内侧壁之间形成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的夹套8,所述的夹套8内的上部靠近端口处设有液封板i9,液封板i9与夹套8上端共同形成液封槽i10;

    所述的外壳1的内侧壁上位于夹套3的下方设有液封板ⅱ11,液封板ⅱ11的宽度大于夹套3下端口的宽度,所述的液封板ⅱ11的内侧边沿设有竖直的环板12,所述的环板12与液封板ⅱ11形成液封槽ⅱ13;

    所述的一级转子4位于夹套8下端,一级转子4包括内环ⅰ14和过滤体环ⅰ15,所述的内环ⅰ14固定套装于转轴2上,所述的过滤体环ⅰ15的内圆面下部与内环ⅰ14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体环ⅰ15的外圆面下沿设有环板ⅰ30,所述的环板ⅰ30的下沿向下延伸进入液封槽ⅱ13内;所述的一级转子4的外圆面靠近夹层环板3的内圆面,夹层环板3上对应一级转子4的外圆面的位置为筛网结构;

    所述的三级转子6位于夹套8的上方,三级转子6包括过滤体环ⅱ16;所述的过滤体环ⅱ16固定套装于转轴2上,所述的过滤体环ⅱ16的外圆面延伸至液封槽i10上方,过滤体环ⅱ16的外圆面的下沿设有环板ⅱ17,所述的环板ⅱ17的下沿向下延伸进入液封槽i10内;

    所述的二级转子5位于夹层环板3的内圆面内,位于一级转子4和三级转子6之间,所述的二级转子5包括内环ⅱ18和过滤体环ⅲ19,所述的内环ⅱ18固定套装于转轴2上,所述的过滤体环ⅲ19的内圆面下部与内环ⅱ18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体环ⅲ19的外圆面靠近夹层环板3的内圆面,夹层环板3上对应二级转子5的外圆面的位置为筛网结构;

    所述的进液管20设于夹层环板3内壁之内,进液管20的前端从夹层环板3和外壳1的侧壁穿出与外部供液装置连接,进液管20的后端为开口结构,其后端向下延伸至接近内环ⅱ18处;

    所述的夹套8设有集液板21,所述的集液板21设于夹层环板3对应二级转子5位置的筛网结构下方,与该处的夹层环板3和外壳1的侧壁组成集液槽22,所述的集液板21的上设有降液口,该降液口与降液管23连接,所述的降液管23穿过夹层环板3,延伸至内环ⅰ14的正上方。

    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还包括叶轮24,所述的叶轮24固定设于转轴2上部,位于三级转子6的上方,并且其安装位置低于烟气出口26,叶轮24提供抽气负压。

    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还包括筋板27,所述的筋板27设于外壳1内壁的下部,位于烟气进口25上方,筋板27沿径向延伸,其末端设有轴套28,所述的转轴2的下端安装于轴套28内。

    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排液口29,所述的排液口29设于外壳1的底部。

    所述的过滤体环ⅰ15为空隙率为80-90%的不锈钢丝网填料,或者为多个钻孔板上下叠放结构,钻孔板上的孔直径为1-3mm。

    所述的过滤体环ⅲ19为空隙率为90-95%的不锈钢丝网填料。

    所述的二级转子5设置有一组以上,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转轴2上,夹层环板3上对应各个二级转子5的外圆面的位置为筛网结构;

    所述的集液板21和降液管23也设置多组,与各个二级转子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集液板21对应设于夹层环板3对应各个二级转子5位置的筛网结构下方;除了位于最下方的降液管23的末端延伸至内环ⅰ14的正上方外,其余降液管23的末端分别延伸至其下方的下一个二级转子5的内环ⅱ18的正上方。

    所述的过滤体环ⅱ16为空隙率为95-98%风热不锈钢丝网填料。

    所述的进液管20与外壳1的侧壁之间通过密封法兰密封连接。

    所述的烟气进口25和烟气出口26分别沿着外壳1的切线方向水平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1)、转轴(2)、夹层环板(3)、一级转子(4)、二级转子(5)、三级转子(6)、进液管(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壳(1)顶端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转轴(2),所述的转轴(2)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一级转子(4)、二级转子(5)、三级转子(6),所述的外壳(1)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25),外壳(1)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26);

    所述的外壳(1)内侧壁上通过加强筋(7)设有夹层环板(3),所述的夹层环板(3)与外壳(1)内侧壁之间形成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的夹套(8),所述的夹套(8)内的上部靠近端口处设有液封板i(9),液封板i(9)与夹套(8)上端共同形成液封槽i(10);

    所述的外壳(1)的内侧壁上位于夹套(8)的下方设有液封板ⅱ(11),液封板ⅱ(11)的宽度大于夹套(8)下端口的宽度,所述的液封板ⅱ(11)的内侧边沿设有竖直的环板(12),所述的环板(12)与液封板ⅱ(11)形成液封槽ⅱ(13);

    所述的一级转子(4)位于夹套(8)下端,一级转子(4)包括内环ⅰ(14)和过滤体环ⅰ(15),所述的内环ⅰ(14)固定套装于转轴(2)上,所述的过滤体环ⅰ(15)的内圆面下部与内环ⅰ(14)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体环ⅰ(15)的外圆面下沿设有环板ⅰ(30),所述的环板ⅰ(30)的下沿向下延伸进入液封槽ⅱ(13)内;所述的一级转子(4)的外圆面靠近夹层环板(3)的内圆面,夹层环板(3)上对应一级转子(4)的外圆面的位置为筛网结构;

    所述的三级转子(6)位于夹套(8)的上方,三级转子(6)包括过滤体环ⅱ(16);所述的过滤体环ⅱ(16)固定套装于转轴(2)上,所述的过滤体环ⅱ(16)的外圆面延伸至液封槽i(10)上方,过滤体环ⅱ(16)的外圆面的下沿设有环板ⅱ(17),所述的环板ⅱ(17)的下沿向下延伸进入液封槽i(10)内;

    所述的二级转子(5)位于夹层环板(3)的内圆面内,位于一级转子(4)和三级转子(6)之间,所述的二级转子(5)包括内环ⅱ(18)和过滤体环ⅲ(19),所述的内环ⅱ(18)固定套装于转轴(2)上,所述的过滤体环ⅲ(19)的内圆面下部与内环ⅱ(18)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体环ⅲ(19)的外圆面靠近夹层环板(3)的内圆面,夹层环板(3)上对应二级转子(5)的外圆面的位置为筛网结构;

    所述的进液管(20)设于夹层环板(3)内壁之内,进液管(20)的前端从夹层环板(3)和外壳(1)的侧壁穿出与外部供液装置连接,进液管(20)的后端为开口结构,其后端向下延伸至接近内环ⅱ(18)处;

    所述的夹套(8)设有集液板(21),所述的集液板(21)设于夹层环板(3)对应二级转子(5)位置的筛网结构下方,与该处的夹层环板(3)和外壳(1)的侧壁组成集液槽(22),所述的集液板(21)的上设有降液口,该降液口与降液管(23)连接,所述的降液管(23)穿过夹层环板(3),延伸至内环ⅰ(14)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叶轮(24),所述的叶轮(24)固定设于转轴(2)上部,位于三级转子(6)的上方,并且其安装位置低于烟气出口(26),叶轮(24)提供抽气负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筋板(27),所述的筋板(27)设于外壳(1)内壁的下部,位于烟气进口(25)上方,筋板(27)沿径向延伸,其末端设有轴套(28),所述的转轴(2)的下端安装于轴套(2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液口(29),所述的排液口(29)设于外壳(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体环ⅰ(15)为空隙率为80-90%的不锈钢丝网填料,或者为多个钻孔板上下叠放结构,钻孔板上的孔直径为1-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体环ⅲ(19)为空隙率为90-95%的不锈钢丝网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转子(5)设置有一组以上,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转轴(2)上,夹层环板(3)上对应各个二级转子(5)的外圆面的位置为筛网结构;

    所述的集液板(21)和降液管(23)也设置多组,与各个二级转子(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集液板(21)对应设于夹层环板(3)对应各个二级转子(5)位置的筛网结构下方;除了位于最下方的降液管(23)的末端延伸至内环ⅰ(14)的正上方外,其余降液管(23)的末端分别延伸至下方的下一个二级转子(5)的内环ⅱ(18)的正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体环ⅱ(16)为空隙率为95-98%风热不锈钢丝网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管(20)与外壳(1)的侧壁之间通过密封法兰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进口(25)和烟气出口(26)分别沿着外壳(1)的切线方向水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转轴、夹层环板、一级转子、二级转子、三级转子、进液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运行成本低,设备投资低、占地面积小,寿命长,运行可靠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壮;吉勇;甘伟林;刘诚;韦奋灯;范然炜;陈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恒美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02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