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11-10  133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棒的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聚酯棒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医疗、煤矿、化工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一般常见的生产方式是将生产原料投入挤出装置挤出成聚酯棒半成品;再通过切断装置将聚酯棒切断成聚酯棒;需要经过配料、加热、挤出、切断多道工序制备,且制备的聚酯棒还需要经过检测装置检测制备的聚酯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因此涉及的工序较多,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以实现快速制备聚酯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以及由控制模块控制的熔解装置和成型装置;其中在熔解装置将原料熔解后,控制模块控制熔解装置将熔解的原料灌入成型装置,以制备聚酯棒。

    进一步,所述熔解装置包括原料仓、加热机构和设置在原料仓出口处的电子阀;其中所述加热机构适于对原料仓内原料进行加热;所述电子阀适于接收控制模块的开启指令,以打开电子阀,使已熔解原料灌入成型装置。

    进一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缠绕在原料仓外壁的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适于接收控制模块的加热指令,以启动加热线圈对原料仓内原料进行加热。

    进一步,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固形容器和设置在固形容器外侧的降温机构;在固形容器灌入熔解原料后,降温机构对固形容器内的原料进行冷却,以使原料凝固。

    进一步,所述固形容器由第一、第二模具拼接而成;所述固形容器的底部设有滑轨、第一、第二模具的两侧底部且沿滑轨方向设置有适于推动第一、第二模具合拢或者分开的气缸;所述气缸由控制模块控制。

    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模具的内部均设置有冷却腔,并在第一、第二模具的外壁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适于连接储液仓,以使冷却液通过进液口、出液口在冷却腔与储液仓之间形成冷却液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熔解装置将熔解的原料灌入成型装置,以制备聚酯棒;简化了聚酯棒的生产流程,调提高了聚酯棒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为熔解装置,101为原料仓,102为电子阀,103为加热线圈;

    2为成型装置;

    201为固形容器,2011为滑轨,2012为第一模具,2013为第二模具,2014为气缸;

    202为降温机构,2021为冷却腔,2022为出液口,2023为储液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以及由控制模块控制的熔解装置1和成型装置2;其中在熔解装置1将原料熔解后,控制模块控制熔解装置1将熔解的原料灌入成型装置2,以制备聚酯棒;通过将熔解装置1熔解原料,使原料内的各催化剂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将熔解的原料直接灌入成型装置2,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熔解装置1包括原料仓101、加热机构和设置在原料仓101出口处的电子阀102;其中所述加热机构适于对原料仓101内原料进行加热;所述电子阀102适于接收控制模块的开启指令,以打开电子阀102,使已熔解原料灌入成型装置2;通过熔解装置1对原料仓101加热,以间接加热原料,以使原料仓101内部的原料充分熔解;所述电子阀102适于接收控制模块的开启指令,以将熔解的原料定量的灌入成型装置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缠绕在原料仓101外壁的加热线圈103;所述加热线圈103适于接收控制模块的加热指令,以启动加热线圈103对原料仓101内原料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线圈103加热,升温快,加热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线圈103可以但不限于采用高频感应加热线圈1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型装置2包括固形容器201和设置在固形容器201外侧的降温机构202;在固形容器201灌入熔解原料后,降温机构202对固形容器201内的原料进行冷却,以使原料凝固;通过设置在固形容器201外侧的降温机构202,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固形容器201的温度降低,从而快速的降低固形容器内生产原料的温度,使生产原料快速凝固为聚酯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形容器201由第一模具2012和第二模具2013拼接而成;所述固形容器201的底部设有滑轨2011、第一模具2012和第二模具2013的两侧底部且沿滑轨2011方向设置有适于推动第一模具2012和第二模具2013合拢或者分开的气缸2014;所述气缸2014由控制模块控制;通过第一模具2012和第二模具2013合拢以制备聚酯棒;通过第一模具2012和第二模具2013的分开,以将制备的聚酯棒送入收集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2012和第二模具2013内部均设置有冷却腔2021,并在第一模具2012和第二模具2013的外壁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2022;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2022适于连接储液仓2023,以使冷却液通过进液口、出液口2022在冷却腔2021与储液仓2023之间形成冷却液循环;所述储液仓2023内部设有一水泵,以将储液仓2023内的冷却液送至冷却腔2021;通过冷却液在冷却腔2021与储液仓2023之间循环,以将高温的冷却液送至低温的储液仓2023内,降低冷却液的温度;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快速降低冷却腔2021的温度,从而快速降低固形容器201的温度;在固形容器201快速降温的同时,固形容器201内部的原料也快速冷却,以快速凝固成聚酯棒;通过控制模块驱动第一模具2012和第二模具2013的分开,以将制备的聚酯棒送入收集装置,以实现快速制备聚酯棒。

    所述储液仓2023的外壁可以设置有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可以是主动散热装置也可以采用被动散热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可以采用stm32系列嵌入式工控板,并且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一触摸屏以输入相应的控制指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在熔解装置1的加热机构将原料溶解,电子阀102将已熔解原料灌入成型装置2的固形容器201;所述固形容器201由第一模具2012和第二模具2013合拢以拼接组成,并通过成型装置2的降温机构202快速降低固形容器201内原料的温度,以使固形容器201熔解的原料快速凝固成聚酯棒。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以及由控制模块控制的熔解装置和成型装置;其中

    在熔解装置将原料熔解后,控制模块控制熔解装置将熔解的原料灌入成型装置,以制备聚酯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熔解装置包括原料仓、加热机构和设置在原料仓出口处的电子阀;其中

    所述加热机构适于对原料仓内原料进行加热;

    所述电子阀适于接收控制模块的开启指令,以打开电子,使已熔解原料灌入成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缠绕在原料仓外壁的加热线圈;

    所述加热线圈适于接收控制模块的加热指令,以启动加热线圈对原料仓内原料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固形容器和设置在固形容器外侧的降温机构;

    在固形容器灌入熔解原料后,降温机构对固形容器内的原料进行冷却,以使原料凝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形容器由第一、第二模具拼接而成;

    所述固形容器的底部设有滑轨、第一、第二模具的两侧底部且沿滑轨方向设置有适于推动第一、第二模具合拢或者分开的气缸;

    所述气缸由控制模块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模具的内部均设置有冷却腔,并在第一、第二模具的外壁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适于连接储液仓,以使冷却液通过进液口、出液口在冷却腔与储液仓之间形成冷却液循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棒的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酯棒快速成型生产设备;其包括:控制模块,以及由控制模块控制的熔解装置和成型装置;其中在熔解装置将原料熔解后,控制模块控制熔解装置将熔解的原料灌入成型装置,以制备聚酯棒;通过熔解装置直接将熔解的原料灌入成型装置,简化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徐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广泰化纤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01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