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一般以蛋白质、脂肪与多糖类(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形式存在,易腐烂变质,易发酵,易发臭。这些有机物在好氧、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烂、分解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多种恶臭气体污染物,在卸料和处理过程中会散发臭气,不仅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处理站内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产生的臭气比较复杂,具有如下特征:
餐厨垃圾预处理包括餐厨垃圾卸料、分拣、粉碎、制浆、除油等工序,在预处理过程中挥发出来的臭气的成分比较复杂,有硫化物、含氧化合物、烃类、卤代烃、芳香化合物、腐败的有机酸等等,主要为挥发性脂肪酸。
餐厨垃圾生化处理的排放物质种类主要为醇、醛、酮、酯的含氧烃类,但对恶臭贡献最大的是含硫化合物,其次是萜烯类物质;根据调研及分析结果,餐厨垃圾生化处理设施典型恶臭物质为乙醇、柠檬烯、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乙醛、乙酸乙酯。根据这些臭气成分,还可将臭气大致分为含s化合物和含n化合物。其中含s化合物的嗅觉阈值较含n化合物低得多。含s化合物的控制是除臭工程的难点。
目前的除臭工艺主要有洗涤吸收、吸附、生物降解、高级氧化、化学氧化、热力氧化等,每种处理工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单靠一种除臭方法难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存在着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设计新颖,处理效果可以满足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以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已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包括设备壳,设备壳的内部依次设置的预洗涤区、生物滤池、洗涤区,预洗涤区底部连接进气口,预洗涤区、生物滤池、洗涤区的顶部均安装有喷嘴,设备壳底部的密封区间设置为药剂池,药剂池内部安装有将预洗涤区、生物滤池、洗涤区隔离的挡板,预洗涤区下方药剂池的液体采用脱除酸性的洗涤剂,生物滤池下方的药剂池的液体采用水,洗涤区下方药剂池的液体采用针对含硫化合物的除臭洗涤剂,预洗涤区除酸之后通过气流通道导向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的填料采用高效复合的无机填料,生物滤池除臭之后通过气流通道导向洗涤区,洗涤区处理达标后气体通过风机导向排气筒。
进一步,所述洗涤剂采用水,洗涤剂还有强化特定污染物处理的环保型洗涤剂。
进一步,所述洗涤剂采用naoh和naclo的混合液,是有碱性和强氧化性的洗涤剂。
进一步,所述除臭洗涤剂采用植物液。
进一步,药剂池的侧边安装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的喷管衔接喷嘴。
进一步,所述预洗涤区、洗涤区上方均安装有降低气体含湿量的除雾器。
进一步,所述气流通道采用气体和液体逆流接触的立式塔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新颖,结构紧凑,采用多级工艺对餐厨垃圾进行除臭,除臭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处理效果可以满足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以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实用性能优,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物除臭原理图;
图中100-预洗涤区;110-生物滤池;120-洗涤区;130-药剂池;140-喷嘴;150-除雾器,160-排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包括设备壳,设备壳的内部依次设置的预洗涤区100、生物滤池110、洗涤区120,预洗涤区100底部连接进气口,预洗涤区100、生物滤池110、洗涤区120的顶部均安装有喷嘴140,设备壳底部的密封区间设置为药剂池130,药剂池130内部安装有将预洗涤区100、生物滤池110、洗涤区120隔离的挡板,预洗涤区100下方药剂池的液体采用脱除酸性的洗涤剂,洗涤剂采用水或naoh和naclo的混合液,具有碱性和强氧化性的洗涤剂,生物滤池110下方的药剂池的液体采用水,洗涤剂还有强化特定污染物处理的环保型洗涤剂。洗涤区120下方药剂池的液体采用针对含硫化合物的除臭洗涤剂,除臭洗涤剂采用植物液,预洗涤区100除酸之后通过气流通道导向生物滤池110,生物滤池110的填料采用高效复合的无机填料,生物滤池110除臭之后通过气流通道导向洗涤区120,洗涤区120处理达标后气体通过风机导向排气筒160。
另外,药剂池130的侧边安装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的喷管衔接喷嘴。预洗涤区100、洗涤区120上方均安装有降低气体含湿量的除雾器150。气流通道采用气体和液体逆流接触的立式塔形式。预洗涤区100顶部的出气口通过气流通道导向生物滤池110底部的进气口,生物滤池110经过生物除臭之后,气体从生物滤池110顶部的出气口经气流通道导向洗涤区120底部的进气口,处理之后气体通过风机导向排气筒。
本实用新型的预洗涤区和洗涤区均采用洗涤法,洗涤法主要是根据臭气的特征,选用水、化学药剂、植物洗涤液或其它新型环保产品作为吸收剂与气体中的臭气分子发生气-液接触,使气相中的臭气分子转移至液相,吸收剂与臭气分子发生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催化、酯化等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降解恶臭物质的目的。
预洗涤区化学洗涤除臭原理为:利用含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的溶液作为吸收剂,在洗涤塔内与臭气通过传质过程,发生酸碱中和、氧化等反应,从而将恶臭物质从气相中去除。
洗涤区的植物液是从多种天然植物的花、茎、根、叶中萃取汁液,由多种有机物经过专业配方和工艺制成。按照植物液的成分不同,可形成醇、生物酸、生物碱、醛、酮、多酚、多糖、萜类等产品。凭借特定的官能团,这些物质对恶臭物质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活性。可根据臭气源的特性,针对性的选择不同作用的植物液产品进行复配并做到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的异(臭)味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生物除臭是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等条件下,培养能分解恶臭气体成分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分解去除,从而达到降解恶臭物质的目的。
针对臭气源的特征(主要成分等),筛选培养出特定的微生物菌群,而后将其固定于生物载体(填料)上,当污染气体经过生物载体表面初期,可从污染气体中获得营养源的那些微生物菌群,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值等条件下,将会得到快速生长、繁殖,并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臭气进入生物滤池后缓慢通过填料床,在此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直接溶解进入生物膜或者被填料裸露的表面所吸附。污染物被固定于生物滤床后,经微生物菌群捕获,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其降解为无害的化合物,例如co2和h2o等,从而使污染物得到去除。
生物除臭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气液扩散阶段:臭气中的化学物质首先通过填料气/液界面由气相转移到液相;
液固扩散阶段:废气中的污染物由液相扩散到生物填料的生物膜;
生物氧化阶段:生物填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把异味气体分子氧化,同时生物膜会引起氮或磷等营养物质及氧气的扩散和吸收。
如图3所示,生物氧化处理污染物的转化过程是以废气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通过微生物吸收、代谢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有机酸等代谢产物,污染物中的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将被氧化分解成硫(硝)酸盐和亚硫(硝)酸盐,沉积在系统的滤液中,定期或定量进行排放。这是一个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反应相互协调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垃圾在各个工艺处理阶段产生的臭气成分不同,一体化设备的预洗涤段可根据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洗涤方式,例如,在产生臭气的酸性比较强的阶段,预洗涤段可采用naoh和naclo混合液作为洗涤剂,脱除酸性组分,再进入生物除臭继续处理,处理后再使用有针对性的植物液洗涤,处理达标后排放。若产生臭气的成分较中性,预洗涤段可仅采取水洗方式,对气体进行初步净化和湿润后直接进入生物处理阶段,同样生物处理后再使用有针对性的植物液进行洗涤,实用性能优。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1.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包括设备壳,其特征在于:设备壳的内部依次设置的预洗涤区、生物滤池、洗涤区,预洗涤区底部连接进气口,预洗涤区、生物滤池、洗涤区的顶部均安装有喷嘴,设备壳底部的密封区间设置为药剂池,药剂池内部安装有将预洗涤区、生物滤池、洗涤区隔离的挡板,预洗涤区下方药剂池的液体采用脱除酸性的洗涤剂,生物滤池下方的药剂池的液体采用水,洗涤区下方药剂池的液体采用针对含硫化合物的除臭洗涤剂,预洗涤区除酸之后通过气流通道导向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的填料采用高效复合的无机填料,生物滤池除臭之后通过气流通道导向洗涤区,洗涤区处理达标后气体通过风机导向排气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洗涤剂采用植物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药剂池的侧边安装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的喷管衔接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洗涤区、洗涤区上方均安装有降低气体含湿量的除雾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体化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采用气体和液体逆流接触的立式塔形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