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捏合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
背景技术:
在生产铅笔芯料时,会加入大量粉体材料,主要在捏合机中生产。当加入粉体材料时,先要打开捏合机顶盖,然后再分次加入袋装粉体材料,每次加完后关闭捏合机顶盖再开动搅拌让其搅拌均匀,如此反复加入,直至全部加完。这种加料方式造成员工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加料时粉尘较大,对作业环境有很大污染。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包括底座、搅拌缸体和控制箱,所述底座的顶端一侧边固定有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固定有定时装置,所述底座的顶端远离所述控制箱的一侧面对称固定有支撑柱,两侧支撑柱之间固定有所述搅拌缸体,所述搅拌缸体的内部固定有搅拌轴,且所述搅拌轴与电机一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缸体的顶端固定有与所述搅拌缸体相适配的缸盖,所述缸盖的顶端中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与所述开口相适配的卸料管,所述卸料管的顶端与储料箱连接,所述储料箱的顶端通过进料管与输送管连接,所述储料箱的底端与所述卸料管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固定有与所述卸料口相适配的挡板,所述储料箱的底端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有推动结构,且所述推动结构与所述挡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的表面顶部一侧边固定有若干操作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柱、中空板、连接臂、扇形板和活动板,所述空腔的内部底端固定有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两侧边对称固定有所述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均贯穿有所述活动板,两侧活动板之间通过所述中空板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板内部卡接有与所述中空板相适配的扇形板,所述扇形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边与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中部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与电机二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板为回型中空板,所述固定柱的内部为镂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的底部一侧边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上固定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储料箱和卸料管可以自动进行卸料,不需要人工进行加料,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省劳动力。
2、通过定时装置使得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几台机器,从而节省劳动力,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料箱内部底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搅拌缸体;3、控制箱;4、定时装置;5、支撑柱;6、搅拌轴;7、电机一;8、缸盖;9、卸料管;10、储料箱;11、进料管;12、输送管;13、卸料口;14、挡板;15、空腔;16、推动结构;17、操作按钮;18、固定板;19、固定柱;20、中空板;21、连接臂;22、扇形板;23、活动板;24、转动轴;25、电机二;26、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包括底座1、搅拌缸体2和控制箱3,所述底座1的顶端一侧边固定有所述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的内部固定有定时装置4,所述底座1的顶端远离所述控制箱3的一侧面对称固定有支撑柱5,两侧支撑柱5之间固定有所述搅拌缸体2,所述搅拌缸体2的内部固定有搅拌轴6,且所述搅拌轴6与电机一7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缸体2的顶端固定有与所述搅拌缸体2相适配的缸盖8,所述缸盖8的顶端中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与所述开口相适配的卸料管9,所述卸料管9的顶端与储料箱10连接,所述储料箱10的顶端通过进料管11与输送管12连接,所述储料箱10的底端与所述卸料管9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卸料口13,所述卸料口13处固定有与所述卸料口13相适配的挡板14,所述储料箱10的底端内部开设有空腔15,所述空腔15的内部固定有推动结构16,且所述推动结构16与所述挡板14连接。
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箱3的表面顶部一侧边固定有若干操作按钮17。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所述推动结构16包括固定板18、固定柱19、中空板20、连接臂21、扇形板22和活动板23,所述空腔15的内部底端固定有所述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的顶端两侧边对称固定有所述固定柱19,所述固定柱19的内部均贯穿有所述活动板23,两侧活动板23之间通过所述中空板20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板20内部卡接有与所述中空板20相适配的扇形板22,所述扇形板22靠近所述固定板18的一侧边与所述连接臂2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21的另一端中部与转动轴24连接,所述转动轴24与电机二25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活动板23的一端与所述挡板14固定连接。
实施例四,如图3所示,所述中空板20为回型中空板20,所述固定柱19的内部为镂空结构。
实施例五,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箱3的底部一侧边连接有箱门26,所述箱门26上固定有把手。
具体工作流程:通过搅拌缸体2可以将铅笔芯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保障搅拌的更加均匀,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通过控制箱3内部的定时装置4,可以根据需要搅拌的时间进行定时,从而使得设置好相应时间之后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作好几台机器,节省劳动力,同时通过顶端的储料箱10可以对物料进行存储,待将捏合好的芯料清空后,可以通过卸料管9将新的需要捏合的芯料倒入即可,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料箱10和卸料管9可以自动进行卸料,不需要人工进行加料,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省劳动力;通过定时装置4使得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几台机器,从而节省劳动力,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1.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搅拌缸体(2)和控制箱(3),所述底座(1)的顶端一侧边固定有所述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的内部固定有定时装置(4),所述底座(1)的顶端远离所述控制箱(3)的一侧面对称固定有支撑柱(5),两侧支撑柱(5)之间固定有所述搅拌缸体(2),所述搅拌缸体(2)的内部固定有搅拌轴(6),且所述搅拌轴(6)与电机一(7)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缸体(2)的顶端固定有与所述搅拌缸体(2)相适配的缸盖(8),所述缸盖(8)的顶端中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与所述开口相适配的卸料管(9),所述卸料管(9)的顶端与储料箱(10)连接,所述储料箱(10)的顶端通过进料管(11)与输送管(12)连接,所述储料箱(10)的底端与所述卸料管(9)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卸料口(13),所述卸料口(13)处固定有与所述卸料口(13)相适配的挡板(14),所述储料箱(10)的底端内部开设有空腔(15),所述空腔(15)的内部固定有推动结构(16),且所述推动结构(16)与所述挡板(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3)的表面顶部一侧边固定有若干操作按钮(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16)包括固定板(18)、固定柱(19)、中空板(20)、连接臂(21)、扇形板(22)和活动板(23),所述空腔(15)的内部底端固定有所述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的顶端两侧边对称固定有所述固定柱(19),所述固定柱(19)的内部均贯穿有所述活动板(23),两侧活动板(23)之间通过所述中空板(20)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板(20)内部卡接有与所述中空板(20)相适配的扇形板(22),所述扇形板(22)靠近所述固定板(18)的一侧边与所述连接臂(2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21)的另一端中部与转动轴(24)连接,所述转动轴(24)与电机二(25)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活动板(23)的一端与所述挡板(1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板(20)为回型中空板(20),所述固定柱(19)的内部为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铅笔芯料的捏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3)的底部一侧边连接有箱门(26),所述箱门(26)上固定有把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