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14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



    背景技术:

    clt酸,化学名称2-氨基-4-甲基-5-氯苯磺酸。clt酸是一种白色或微红色粉末,不溶于水。clt酸是一种重要的红色有机颜料中间体,可合成塑料大红、新宝红36b、金光红c等色淀有机颜料。该颜料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彩色油墨、橡胶和塑料着色等。clt酸是世界上年消耗量过万吨的有机中间体之一。

    clt酸的合成路线有很多,按照原料不同主要有:甲苯磺化路线、邻氯甲苯溴化路线、邻氯甲苯硝化路线、间二甲苯路线、间甲苯胺路线和对甲苯磺酰氯路线等。目前国内工业上主要采用甲苯磺化路线。甲苯磺化路线生产过程为利用甲苯在浓硫酸中磺化,然后依次经过氯化、硝化、中和,还原后经过酸析得到。工业生产时,将甲苯用硫酸磺化,磺化后加入硫酸通入氯气氯化,再用硝酸进行硝化,然后放入大量饱和食盐水中盐析,过滤,水洗,得到2-硝基-4-甲基-5-氯苯磺酸。将其中和、还原、过滤、酸化、过滤、干燥,得到成品clt酸。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工业化方法,该法具有原料来源丰富易得,工艺成熟、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是该路线反应路线长、工序多,反应异构体多,总收率只有50%左右,加上反应过程三废量大,难以处理,致使该法得不到更大的发展。

    在进行氯化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反应热,传统的反应塔散热效果差,影响氯化反应的速率,同时,因为反应热容易使原料汽化,导致汽化的原料随废气一起由排气管排出,造成原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包括上塔节和下塔节,所述上塔节和下塔节通过法兰连接并用螺栓、垫片、垫圈及螺母固连,下塔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下塔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数量的支撑腿,下塔节的侧面设置有换热夹套,换热夹套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换热夹套的另一侧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下塔节的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换热夹套,上塔节内设置冷凝螺旋管,冷凝螺旋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上塔节的两侧面,上塔节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上塔节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塔节的侧面安装有嵌入式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腿的下端套设有橡胶防滑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贯穿换热夹套的一端安装有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管、出料管和排气管均安装有相匹配的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上升,将冷却水由进水管通入到换热夹套内,通过冷却水吸热冷却,对下塔节进行快速降温,避免高温影响氯化反应的速率。

    2、本实用新型反应过程中,因反应热汽化的原料和废气一起上升至上塔节中,将冷却水由冷凝螺旋管位于上塔节外的一端通入到上塔节内的冷凝螺旋管内,对汽化的原料原料进行冷凝液化,换热后的冷却水由冷凝螺旋管的另一端排出,液化后的原料回流到下塔节中继续反应,从而避免了原料的浪费,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出料管1、下塔节2、进水管3、嵌入式温度传感器4、进料管5、橡胶防滑套6、支撑腿7、进气管8、单向阀9、换热夹套10、出水管11、冷凝螺旋管12、上塔节13、排气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包括上塔节13和下塔节2,上塔节13和下塔节2通过法兰连接并用螺栓、垫片、垫圈及螺母固连,下塔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下塔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数量的支撑腿7,下塔节2的侧面设置有换热夹套10,换热夹套10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3,换热夹套10的另一侧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1,下塔节2的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8,进气管8的另一端贯穿换热夹套10,上塔节13内设置冷凝螺旋管12,冷凝螺旋管12的两端分别贯穿上塔节13的两侧面,上塔节13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5,上塔节13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14。

    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进料管5将原料通入至下塔节2内,再由进气管8通入氯气至下塔节2内与原料进行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上升,将冷却水由进水管3通入到换热夹套10内,通过冷却水吸热冷却,对下塔节2进行快速降温,避免高温影响氯化反应的速率,同时,因反应热汽化的原料和废气一起上升至上塔节13中,将冷却水由冷凝螺旋管12位于上塔节13外的一端通入到上塔节13内的冷凝螺旋管12内,对汽化的原料原料进行冷凝液化,换热后的冷却水由冷凝螺旋管12的另一端排出,液化后的原料回流到下塔节2中继续反应,从而避免了原料的浪费,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反应完成后,废气由排气管14排出到尾气处理装置中,产物由出料管1通入到收集装置中。

    上塔节13的侧面安装有嵌入式温度传感器4,通过设置的嵌入式温度传感器4,便于对塔体内温度的观察,支撑腿7的下端套设有橡胶防滑套6,通过设置的橡胶防滑套6,增大支撑腿7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使支撑腿7在支撑时能够更加平稳,进气管8贯穿换热夹套10的一端安装有单向阀9,通过设置的单向阀9,防止通入进气管8通气到塔体内时,塔体内原料倒流到进气管8内,进料管5、出料管1和排气管14均安装有相匹配的控制阀。

    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包括上塔节(13)和下塔节(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塔节(13)和下塔节(2)通过法兰连接并用螺栓、垫片、垫圈及螺母固连,下塔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下塔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数量的支撑腿(7),下塔节(2)的侧面设置有换热夹套(10),换热夹套(10)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3),换热夹套(10)的另一侧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1),下塔节(2)的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8),进气管(8)的另一端贯穿换热夹套(10),上塔节(13)内设置冷凝螺旋管(12),冷凝螺旋管(12)的两端分别贯穿上塔节(13)的两侧面,上塔节(13)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5),上塔节(13)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塔节(13)的侧面安装有嵌入式温度传感器(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7)的下端套设有橡胶防滑套(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8)贯穿换热夹套(10)的一端安装有单向阀(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5)、出料管(1)和排气管(14)均安装有相匹配的控制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催化氯化反应塔,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上塔节和下塔节,所述上塔节和下塔节通过法兰连接并用螺栓、垫片、垫圈及螺母固连,下塔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下塔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数量的支撑腿,下塔节的侧面设置有换热夹套,换热夹套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本实用新型反应过程中,因反应热汽化的原料和废气一起上升至上塔节中,将冷却水由冷凝螺旋管位于上塔节外的一端通入到上塔节内的冷凝螺旋管内,对汽化的原料原料进行冷凝液化,换热后的冷却水由冷凝螺旋管的另一端排出,液化后的原料回流到下塔节中继续反应,从而避免了原料的浪费,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鲁为桥;肖家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门楚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0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