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11-04  153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接触簧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633582u公告了一种大电流双冠带插孔,包括:插孔本体,插孔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冠簧,分别为内冠簧和外冠簧,外冠簧叠加在内冠簧的外层,内冠簧和外冠簧的端口部分别设置内冠带和外冠带,外冠带设置在内冠带的外层,在插孔本体的外层设置有护套。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双冠带插孔能够增加插孔与插针配合接触时的触点数量,增加冠带与插孔本体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正压力,减小接触偶的接触电阻,增大接触偶的载流量,减小连接器的发热量,降低了系统的温度,减少系统的能量损耗,能够进行大电流功率传输线路的连接。上述内外冠簧的接触部位于不同虚拟圆周。

    因此,希望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更多接触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套筒及收容在所述套筒内的接触簧,所述接触簧由内冠簧和外冠簧嵌套形成,所述内冠簧包括若干内簧片,所述外冠簧包括若干外簧片,所述内、外簧片由两端逐渐向内弯曲形成位于中间的接触部,若干所述内、外簧片间隔排列,使得两者的接触部位于同一虚拟圆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簧的接触点较多,以传输大电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冠簧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冠簧的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冠簧沿虚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虚线b-b方向的剖视图。

    【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套筒10

    收容腔101内壁102

    台阶部103

    接触簧2内冠簧21

    内簧片210内端环211

    外冠簧22外簧片220

    外端环221接触部2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输大电流的电连接器100,其包括套筒10及收容于套筒10内的接触簧2。参图5所示,套筒10内壁102在收容接触簧2处设有台阶部103,接触簧2的外端环221抵接台阶部103,以进行限位作用。

    参图3至图5所示,接触簧2由内冠簧21和外冠簧22内外嵌套形成,内、外冠簧21、22为圆筒状结构。内冠簧21包括若干内簧片210,外冠簧22包括若干外簧片220,内、外簧片210、220由两端逐渐向内弯曲形成位于中间的接触部20。若干所述内、外簧片210、220间隔排列,使得两者的接触部20位于同一虚拟圆周上,图4清楚可见。如此设置,提供更多的接触部20,所有接触部构成并联电路,可供传输更大的电流。内、外簧片彼此交错间隔排布,内簧片210向内弯曲的起点相比外簧片220靠内,而内、外簧片210、220最内侧的接触部20位于同一虚拟圆周(参图4),故内簧片210向内弯曲的弧度小于外簧片220向内弯曲的弧度。

    内冠簧21包括一对内端环211,若干内簧片210的两端连接于内端环211,外冠簧22包括一对外端环221,若干外簧片220的两端连接于外端环221,内端环211贴覆在外端环221的内侧且通过镭射固定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外端环内侧设置台阶部,以抵持内端环防止其产生位移。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套筒及收容在所述套筒内的接触簧,所述接触簧由内冠簧和外冠簧嵌套形成,所述内冠簧包括若干内簧片,所述外冠簧包括若干外簧片,所述内、外簧片由两端逐渐向内弯曲形成位于中间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内、外簧片间隔排列,使得两者的接触部位于同一虚拟圆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冠簧包括一对内端环,若干所述内簧片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内端环,所述外冠簧包括一对外端环,若干所述外簧片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外端环,所述内端环贴覆在所述外端环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簧片向内弯曲的弧度小于所述外簧片向内弯曲的弧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簧片彼此交错间隔排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簧同一端的内、外端环通过镭射固定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壁在临近外端环处设有台阶部,所述外端环抵接台阶部,以进行限位作用。

    技术总结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套筒及收容在所述套筒内的接触簧,所述接触簧由内冠簧和外冠簧嵌套形成,所述内冠簧包括若干内簧片,所述外冠簧包括若干外簧片;所述内、外簧片由两端逐渐向内弯曲形成位于中间的接触部,若干所述内、外簧片间隔排列,使得两者的接触部位于同一虚拟圆周上。上述簧片结构可以提供更多接触点,以传输更大的电流。

    技术研发人员:姜普泽田;束方华;邵剑;陈志坚;卜学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1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00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