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设计电解锰设备,具体设计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
背景技术:
电解金属锰用于生产不锈钢、合金钢、高锰钢、所有含锰合金材料、及许多医药化工用锰盐、永磁合金、电焊条、等等一些都离不开金属锰,生产金属锰是靠电解,电解的主要阴阳极板,目前,在传统的电解锰生产中,用于电解锰的阳极都是用由导电棒、开孔的铅合金阳极极板构成。开孔的阳极极板先铸造成板然后轧制成薄板冲孔而成,这种阳极板,厚度一般为8毫米,比较簿,使用寿命短,传统的板状阳极使用寿命在15-18个月;表面积大,电流密度低(一般在600-700安培/每平方米),电解锰时很容易产生阳极渣,浪费了资源,影响了电解效率和锰的产量,增加了清理阳极渣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包括导电铜梁,所述导电铜梁下侧壁垂直设有钛合金管的一端,所述钛合金管内内设有铅合金棒,所述铅合金棒包括横向铅合金棒、竖向铅合金棒,所述竖向铅合金棒一端垂直套接所述钛合金管的另一端,所述竖向铅合金棒的另一端设置有横向铅合金棒,所述竖向铅合金棒的另一端与横向铅合金棒表面垂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钛合金管设置为9-15排,所述钛合金管之间设置有钛合金棒,所述钛合金棒的两端垂直固定在钛合金管侧壁上,所述钛合金棒的下表面与钛合金管垂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铜梁表面包裹有钛合金层,所述钛合金层设置为1.5-3mm。
优选的,所述导电铜梁一端设置有铜排,所述铜排材质采用t2铜排。
优选的,所述钛合金棒长度设置为160-170mm。
优选的,所述铅合金棒直径设置为12-18mm。
优选的,所述钛合金管沿导电铜梁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间隔距离设置为28-34mm。
优选的,所述钛合金管上下高度设置为50-100mm。
优选的,所述铅合金棒横截面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能够帮助电解金属锰公司带动很多好处,阳极上部分采用钛合金包铜,对阳极导电性,每吨金属锰产品比传统节约用电200kw/h;对溶液中氯离子来说,和传统板相比新型阳极增长使用寿命1倍以上,新型阳极下部分采用圆棒形,放电面积大,阳极体积小,减轻了阳极重量,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电铜梁,2-钛合金管,3-钛合金棒,4-铅合金棒,41-竖向铅合金棒,42-横向铅合金棒,5-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包括导电铜梁1,所述导电铜梁1表面包裹有钛合金层,所述钛合金层设置为1.5mm,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而密度又小,机械性能好,韧性和抗蚀性能很好,有效的保护了导电铜梁1,延长了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所述导电铜梁1一端设置有铜排5,所述铜排材质采用t2铜排,所述铜排5尺寸设置为30*100mm;所述导电铜梁1下侧壁垂直焊接有钛合金管2的一端,所述钛合金管内2内设有铅合金棒4,所述铅合金棒4直径设置为12mm,所述铅合金棒4包括横向铅合金棒42、竖向铅合金棒41,所述竖向铅合金棒41一端垂直套接所述钛合金管2的另一端,所述竖向铅合金棒41的另一端设置有横向铅合金棒42,所述竖向铅合金棒41的另一端与横向铅合金棒42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铅合金棒42便于竖向铅合金棒41限位不会左右摇摆且增大电解面积,提高电解效率;所述铅合金棒4横截面为矩形,铅合金棒4采用圆棒形,便于增加放电面积,提高电解效率且减轻了阳极重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产量;所述钛合金管2设置为9排,所述钛合金管2沿导电铜梁1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间隔距离设置为28mm,所述钛合金管2之间设置有钛合金棒3,所述钛合金棒3的两端垂直固定在钛合金管2侧壁上,所述钛合金棒3的下表面与钛合金管2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钛合金棒3长度设置为160mm,所述钛合金棒3平行与导电铜梁1设置,钛合金棒3与导电铜梁1之间构成一个矩形空间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拿取,便于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优化,具体的是,所示钛合金管2之间隔距离设置为32mm;所述钛合金层厚度设置为2mm;所述钛合金棒3长度设置为165mm;所述铅合金棒4直径设置为16mm;所述钛合金管2设置为12排。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钛合金管2之间的间隔距离,便于增大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解效率;通过增加钛合金层的厚度、加大钛合金管2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钛合金棒3的长度、增加铅合金棒4的直径、增加钛合金管2的数量便于提高产品的灵活性,以便于应对不同条件与环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优化,具体的是,所示钛合金管2之间间隔距离设置为34mm;所述钛合金层厚度设置为3mm;所述钛合金棒3长度设置为170mm;所述铅合金棒4直径设置为18mm;所述钛合金管2设置为15排。
本实施例通过进一步增加钛合金层的厚度、加大钛合金管2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钛合金棒3的长度、增加铅合金棒4的直径、增加钛合金管2的数量便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为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先将导电铜梁1上包裹有钛合金层,钛合金层具有强度高而密度又小,机械性能好,韧性和抗蚀性能很好,有效的保护了导电铜梁,延长了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再将钛合金管2垂直焊接在导电铜梁1下侧壁,这一部分在电解阳极中叫三相区,是电解阳极最快的腐蚀面,所以采用目前最好的,耐腐蚀性材料钛合金管2,进一步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再将铅合金棒3垂直套接在钛合金管2内,这个部分和传统板相比之下,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面积小了40%,阳极渣少了一半,电流密度增大,电流900a/平方米,使用传统阳极板清槽周期一般为10天左右,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清槽周期20天左右,再有传统板二氧化锰的生成有5%,而新型阳极只有1%,提高了锰的回收效率;最后将所述竖向铅合金棒41与横向铅合金棒42表面垂直焊接,横向铅合金棒42便于使阳极柱限位,不会横向摇摆且增大电解面积,提高电解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铜梁(1),所述导电铜梁(1)下侧壁垂直设有钛合金管(2)的一端,所述钛合金管(2)内内设有铅合金棒(4),所述铅合金棒(4)包括横向铅合金棒(42)、竖向铅合金棒(41),所述竖向铅合金棒(41)一端垂直套接所述钛合金管(2)的另一端,所述竖向铅合金棒(41)的另一端设置有横向铅合金棒(42),所述竖向铅合金棒(41)的另一端与横向铅合金棒(42)表面垂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管(2)设置为9-15排,所述钛合金管(2)之间设置有钛合金棒(3),所述钛合金棒(3)的两端垂直固定在钛合金管(2)侧壁上,所述钛合金棒(3)的下表面与钛合金管(2)垂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铜梁(1)表面包裹有钛合金层,所述钛合金层设置为1.5-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铜梁(1)一端设置有铜排(5),所述铜排(5)材质采用t2铜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棒(3)长度设置为160-17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合金棒(4)直径设置为12-18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管(2)沿导电铜梁(1)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间隔距离设置为28-3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管(2)上下高度设置为50-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电解金属锰棒状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合金棒(3)横截面为矩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