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发酵液,指的是液体培养基接人微生物菌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微生物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合成菌体及分泌产物,这种经微生物代谢后的液体叫发酵液。而在发醉液中含有人们所需的产物,经过一定方法分离提取,才能得到要求的产物,而现有的发酵液分离提取装置仍不够完善,其分离效率不够高,浓缩效果差,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
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1、现有技术中的发酵液的分离浓缩方式过于复杂,且耗费的成本过高,分离浓缩效果不佳;
2、现有的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都是固定不动的,无法根据不同地点的发酵液进行分离浓缩的配合,导致分离成本进一步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分离效果不佳和缺乏移动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分离筒、碳化硅膜管、进液斗、出液斗和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基座的上方安装有分离筒,所述分离筒一侧的基座上方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分离筒的一端通过轴杆安装有进液斗,所述分离筒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液斗,所述进液斗和出液斗的内侧皆焊接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侧套接有碳化硅膜管,所述碳化硅膜管两端的外侧与套管的连接处皆套设有密封垫圈,所述碳化硅膜管的内侧均匀分布有滤孔。
优选的,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安装有进液管,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安装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进液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液斗的后侧面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杆的一端穿过分离筒一端的螺纹槽与轴承连接,所述轴杆的表面通过外螺纹与螺纹槽转动连接,所述轴杆的另一端焊接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出液斗的输出端通过快速接头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分离筒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下方的分离筒底部安装有排液管。
优选的,所述进液斗与套管、出液斗与套管的内部皆为连通状态,且出液斗和进液斗的端面除去套管外皆为封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分离筒的表面安装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的内侧安装有观察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循环泵、分离筒、碳化硅膜管、进液斗、出液斗、套管、密封垫圈,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高效的对发酵液进行分离浓缩提取,改变了传统的滤网式层层过滤的繁琐操作,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间短,效率高,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分离浓缩操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进行发酵液的分离浓缩时,其发酵液通过微生物产生代谢而来,其中存在大量的无用的水溶液,需要加以分离浓缩后方可加以使用,而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循环泵通过进液管抽取待分离的发酵液,通过输液管经快速接头输送至进液斗中,发酵液通过进液斗内侧的套管分流导出,均匀的进入套管内侧的碳化硅膜管中进行分离提纯,发酵液在循环泵的压力驱动下含小分子组分的澄清渗透液沿着碳化硅膜管垂直方向向外渗透,而含大分子组分的混浊浓缩液被碳化硅膜管截留,继续流通,而碳化硅膜管内侧滤孔上暂时性的覆盖物会被不断流入的浓缩发酵液所带走,不会产生堵塞现象,浓缩发酵液进入出液斗中,再经出液斗尾端通过快速接头连接的出液管排出,而过滤后的小分子澄清液则从碳化硅膜管表面渗透进入分离筒内部,最后从分离筒底部的出液口经排液管排出,从而使发酵液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座、行走轮,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移动性,适用于各个区域的发酵液进行分离提纯使用,较少了局限性,降低了分离的成本,无需多个分离浓缩装置分步进行,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缺乏移动性的问题,通过在基座的底部安装行走轮,而分离筒和循环泵安装于基座的上方,在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时,仅需推动基座,使行走轮在地面上滚动,即可快速移动,而再次使用时,仅需将循环泵通电即可再次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防应急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消防应急灯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进液管;2、循环泵;3、输液管;4、快速接头;5、手柄;6、螺纹槽;7、外螺纹;8、轴杆;9、分离筒;10、碳化硅膜管;11、密封垫圈;12、进液斗;13、出液管;14、行走轮;15、出液斗;16、轴承;17、基座;18、出液口;19、排液管;20、套管;21、检修门;22、观察窗;23、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分离筒9、碳化硅膜管10、进液斗12、出液斗15和基座17,基座17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4,基座17的上方安装有分离筒9,分离筒9一侧的基座17上方安装有循环泵2,循环泵2的型号为irg50-160ia,属于现有技术,通过在基座17的底部安装行走轮14,而分离筒9和循环泵2安装于基座17的上方,在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时,仅需推动基座17,使行走轮14在地面上滚动,即可快速移动,而再次使用时,仅需将循环泵2通电即可再次工作,循环泵2的输入端安装有进液管1,循环泵2的输出端安装有输液管3,输液管3的一端通过快速接头4与进液斗12固定连接,分离筒9的一端通过轴杆8安装有进液斗12,进液斗12的后侧面安装有轴承16,轴杆8的一端穿过分离筒9一端的螺纹槽6与轴承16连接,轴杆8的表面通过外螺纹7与螺纹槽6转动连接,轴杆8的另一端焊接有手柄5,对于进液斗12的安装,在需要更换碳化硅膜管10时,旋转手柄5,使轴杆8转动,轴杆8表面的外螺纹7在螺纹槽6内旋转,使轴杆8向分离筒9的外侧移动,而由于轴杆8的内端通过轴承16与进液斗12连接,所以进液斗12并不会转动,进液斗12移动后,即可将进液斗12与出液斗15内侧的套管20内套接的碳化硅膜管10取出,进行更换,分离筒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液斗15,出液斗15的输出端通过快速接头4安装有出液管13,分离筒9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18,出液口18下方的分离筒9底部安装有排液管19,进液斗12和出液斗15的内侧皆焊接安装有套管20,套管20的内侧套接有碳化硅膜管10,碳化硅膜管10两端的外侧与套管20的连接处皆套设有密封垫圈11,而密封垫圈11的设计则是避免未浓缩的发酵液和浓缩后的发酵液发生泄漏现象,提高碳化硅膜管10与套管20之间的密封性,进液斗12与套管20、出液斗15与套管20的内部皆为连通状态,且出液斗15和进液斗12的端面除去套管20外皆为封闭状态,碳化硅膜管10的内侧均匀分布有滤孔23,在进行发酵液的分离浓缩时,其发酵液通过微生物产生代谢而来,其中存在大量的无用的水溶液,需要加以分离浓缩后方可加以使用,而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循环泵2通过进液管1抽取待分离的发酵液,通过输液管3经快速接头4输送至进液斗12中,发酵液通过进液斗12内侧的套管20分流导出,均匀的进入套管20内侧的碳化硅膜管10中进行分离提纯,发酵液在循环泵2的压力驱动下含小分子组分的澄清渗透液沿着碳化硅膜管10垂直方向向外渗透,而含大分子组分的混浊浓缩液被碳化硅膜管10截留,继续流通,而碳化硅膜管10内侧滤孔23上暂时性的覆盖物会被不断流入的浓缩发酵液所带走,不会产生堵塞现象,浓缩发酵液进入出液斗15中,再经出液斗15尾端通过快速接头4连接的出液管13排出,而过滤后的小分子澄清液则从碳化硅膜管10表面渗透进入分离筒9内部,最后从分离筒9底部的出液口18经排液管19排出,从而使发酵液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的目的,分离筒9的表面安装有检修门21,检修门21的内侧安装有观察窗22,整个分离浓缩流程通过检修门21上的观察窗22可明显的观察到。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通过推动基座17,使行走轮14在地面上滚动,移动至需要工作的地点,在进行发酵液的分离浓缩时,其发酵液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而来,其中存在大量的无用的水溶液,需要加以分离浓缩后方可加以使用,而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循环泵2通过进液管1抽取待分离的发酵液,通过输液管3经快速接头4输送至进液斗12中,发酵液通过进液斗12内侧的套管20分流导出,均匀的进入套管20内侧的碳化硅膜管10中进行分离提纯,发酵液在循环泵2的压力驱动下含小分子组分的澄清渗透液沿着碳化硅膜管10垂直方向向外渗透,而含大分子组分的混浊浓缩液被碳化硅膜管10截留,继续流通,而碳化硅膜管10内侧滤孔23上暂时性的覆盖物会被不断流入的浓缩发酵液所带走,不会产生堵塞现象,浓缩发酵液进入出液斗15中,再经出液斗15尾端通过快速接头4连接的出液管13排出,而过滤后的小分子澄清液则从碳化硅膜管10表面渗透进入分离筒9内部,最后从分离筒9底部的出液口18经排液管19排出,从而使发酵液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的目的,对于进液斗12的安装,在需要更换碳化硅膜管10时,旋转手柄5,使轴杆8转动,轴杆8表面的外螺纹7在螺纹槽6内旋转,使轴杆8向分离筒9的外侧移动,而由于轴杆8的内端通过轴承16与进液斗12连接,所以进液斗12并不会转动,进液斗12移动后,即可将进液斗12与出液斗15内侧的套管20内套接的碳化硅膜管10取出,进行更换,且整个分离浓缩流程通过检修门21上的观察窗22可明显的观察到。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循环泵2、分离筒9、碳化硅膜管10、进液斗12、出液斗15、套管20、密封垫圈11、基座17、行走轮14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分离效果不佳和缺乏移动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分离筒(9)、碳化硅膜管(10)、进液斗(12)、出液斗(15)和基座(1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7)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4),所述基座(17)的上方安装有分离筒(9),所述分离筒(9)一侧的基座(17)上方安装有循环泵(2),所述分离筒(9)的一端通过轴杆(8)安装有进液斗(12),所述分离筒(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液斗(15),所述进液斗(12)和出液斗(15)的内侧皆焊接安装有套管(20),所述套管(20)的内侧套接有碳化硅膜管(10),所述碳化硅膜管(10)两端的外侧与套管(20)的连接处皆套设有密封垫圈(11),所述碳化硅膜管(10)的内侧均匀分布有滤孔(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2)的输入端安装有进液管(1),所述循环泵(2)的输出端安装有输液管(3),所述输液管(3)的一端通过快速接头(4)与进液斗(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斗(12)的后侧面安装有轴承(16),所述轴杆(8)的一端穿过分离筒(9)一端的螺纹槽(6)与轴承(16)连接,所述轴杆(8)的表面通过外螺纹(7)与螺纹槽(6)转动连接,所述轴杆(8)的另一端焊接有手柄(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斗(15)的输出端通过快速接头(4)安装有出液管(13),所述分离筒(9)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18),所述出液口(18)下方的分离筒(9)底部安装有排液管(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斗(12)与套管(20)、出液斗(15)与套管(20)的内部皆为连通状态,且出液斗(15)和进液斗(12)的端面除去套管(20)外皆为封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液分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9)的表面安装有检修门(21),所述检修门(21)的内侧安装有观察窗(2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