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处理箱、处理装置及炒菜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如今社会正在快速步入智能化时代。而传统的厨房设备中除了电饭锅、电压锅、电磁炉等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还有一部分设备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比如炒锅,这些设备已不能满足智能化的需求,需要人们花费时间在烹饪程序上。在自动化需求的驱动下,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具有自动炒菜功能的炒菜机,并具有广泛应用的趋势。对于自动炒菜机的设计,其油烟处理一直都是其中的一个难题。具体地,现有的炒菜机普遍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由于缺少油烟清除系统,所以清洗非常麻烦,一旦油烟进入机器的夹缝中,就不太容易清洗,容易滋生细菌,影响用户健康;
2、油烟排放不及时,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
3、对油烟处理不彻底,导致处理后仍然有大量的油烟被排放到空气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使用专用的油烟处理设备往往造价昂贵,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可在延长油烟通道的同时减少构建油烟通道所占用的空间,便于集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包括顶板、底板、若干第一隔板和若干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并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并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连接,并使得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第一通孔,第二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通孔,从而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首尾依次相连的区间,增强了构建油烟处理通道组件的牢固性并减少构建油烟处理通道所占用的空间,便于集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构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凸起与所述顶板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构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与所述底板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将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所述顶板连接和将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所述底板连接,从而可将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顶板和底板拆卸,便于拆卸清洗、安装以及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卡槽;构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构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通过将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底板和顶板上,便于将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顶板和底板进行拆卸清洗、安装以及拆卸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对称卡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对称卡口;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对称卡销,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对称卡销,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二对称卡口卡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对称卡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对称卡口;构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凸起上设置有第一对称卡销,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对称卡销,构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凸起通过所述第一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二对称卡口卡接;
构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上设置有第三对称卡销,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有第四对称卡销,构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通过所述第三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二对称卡口卡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通过第四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对称卡口;
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对称卡销,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对称卡口,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槽;
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对称卡销,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油烟处理箱,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
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开口,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密封连接以与所述外壳构建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若干第一隔板和若干第二隔板与所述外壳的前壁和后壁密封连接以在所述密封腔体中构建形成首尾连接的油烟处理通道;
所述外壳、顶板或底板上设置有进烟口,所述外壳、顶板或底板上设置有出烟口;油烟从所述进烟口进入所述密封腔体中,经过所述油烟处理通道后从所述出烟口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将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与上下开口的外壳组合以构建形成以密封腔体,同时在所述密封腔体中构建了延长的油烟处理通道,使从进烟口进入所述密封腔体的油烟经所述油烟处理通道的处理后从所述出烟口排出,可提高油烟的净化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包括风机、过滤网和如上所述的油烟处理箱;
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油烟处理箱外,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出烟口连接,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油烟处理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油烟处理箱,所述油烟处理箱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以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构建连通所述进烟口和所述出烟口的油烟处理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箱,通过将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设置在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的所述外壳中,以在所述外壳中构建形成连通所述进烟口和所述出烟口的延长的油烟处理通道,使得从所述进烟口进入所述外壳中的油烟经延长的油烟处理通道的处理后方从所述出烟口排出,可提高油烟的净化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以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成喷淋区,油烟处理区和蓄水区;
所述外壳的顶部上设置有总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循环进水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和至少一个循环出水口;
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喷淋去和油烟处理区的喷淋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油烟处理区和蓄水区的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底板上正对与所述进烟口的位置上设置有凸台罩,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进烟通孔,从所述进烟口进入所述外壳的油烟经所述蓄水区后通过所述进烟通孔进入所述油烟处理区,并在所述油烟处理区经过油烟处理后从所述出烟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油烟处理装置,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包括排烟箱、风机和如上所述的油烟处理箱;
所述排烟箱与所述油烟处理箱开设有出烟口的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开设有出烟口的侧壁为所述排烟箱与所述油烟处理箱的共公侧壁;
所述排烟箱上设置有排烟口,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排烟箱中,所述风机的进口与所述出烟口连接,所述风机的出口与所述排烟箱内部或所述排烟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述油烟处理装置,通过在所述油烟处理箱开设有出烟口的侧壁设置排烟箱,并将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排烟箱中,使得经所述油烟处理箱净化处理后的油烟进入所述排烟箱后再排至其他设备中,防止油烟直接排到环境中对环境带来污染。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智能炒菜机,所述智能炒菜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如上所述的油烟处理装置以及烹饪设备,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进烟口与所述烹饪设备连通以对所述烹饪设备产生的油烟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内设置密封的烹饪腔体,所述烹饪设备置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进烟口通过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连通以实现与所述烹饪设备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炒菜机利用上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可对智能炒菜机炒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净化处理,有效减少油烟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和拆解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包括顶板1、底板2、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3。
所述第一隔板2和所述第二隔板3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之间,所述第一隔板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2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3的上端与所述顶板1连接并与所述顶板1之间形成第一通孔a,所述第二隔板3的上端与所述顶板1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2连接并与所述底板2之间形成第二通孔b。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3的上端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31,构成所述第一凹槽31的凸起31a与所述顶板1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a;所述第二隔板4的下端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41,构成所述第二凹槽41的凸起41a与所述底板2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通孔b。
优选地,所述顶板1的底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11,所述底板2的顶部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卡槽11对应的第二卡槽21。所述第一隔板3构成所述第一凹槽31的凸起31a的上端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11内,以与所述顶板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3的下端则与对应的第二卡槽21卡接,以与所述底板2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平行,所述第一隔板3垂直于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所述第二隔板4的上端卡接在所述顶板上1的第一卡槽11内,以与所述顶板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4构成所述第二凹槽41的凸起41a的下端则与对应的第二卡槽21卡接,以与所述底板2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隔板4垂直于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的结构相同,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的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顶板1、底板2、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的安装方式。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3的数量为三块,所述第二隔板4的数量为两块。从左至右,依次在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之间安装第一块第一隔板3、第一块第二隔板4、第二块第一隔板3、第二块第二隔板4和第三块第一隔板3,以将所述顶板1和顶板2之间间隔形成四个首尾连通的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的数量可多余或少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数量,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连接,使得所构建的结构更牢固,且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是通过卡接的可拆卸方式与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连接,便于拆卸清洗和运输,构建灵活。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包括顶板a1、底板a2、第一隔板a3和第二隔板a4,所述第一隔板a2和所述第二隔板a3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板a1和所述底板a2之间。
所述顶板a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对称卡口a11,所述底板a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a11对应的第二对称卡口a21。
所述第一隔板a3的上端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a31,构成所述第一凹槽a31的凸起a31a上设置有第一对称卡销a31b,所述第一隔板a3通过所述第一对称卡销a31b与所述顶板1上的第一对称卡口a11卡接,以与所述顶板a1之间形成第一通孔aa。所述第一隔板a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对称卡销a3a,所述第一隔板a3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对称卡销a3a与所述底板a2上的第二对称卡口a21卡接。
所述第二隔板a4的下端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a41,构成所述第二凹槽a41的凸起a41a上设置有第三对称卡销a41b,所述第二隔板a4通过所述第三对称卡销a41b与所述底板a2上的第二对称卡口a21卡接,以与所述底板a2之间形成第二通孔ab。所述第二隔板a4的上端设置有第四对称卡销a4a,所述第二隔板a4的上端通过所述第四对称卡销a4a与所述顶板a2上的第一对称卡口a11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a3和第二隔板a4的结构相同,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的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顶板1、底板2、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的安装方式。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a3的数量为三块,所述第二隔板a4的数量为两块。从左至右,依次在所述顶板a1和所述底板a2之间安装第一块第一隔板a3、第一块第二隔板a4、第二块第一隔板a3、第二块第二隔板a4和第三块第一隔板a3,以将所述顶板1和顶板2之间间隔形成四个首尾连通的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a3和所述第二隔板a4的数量可多余或少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数量,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a31和所述第二凹槽a41的个数可为多个,对应地所述第一对称卡销a31b、第二对称卡销a3a、第三对称卡销a41b和第四对称卡销a4a的个数也为多个,对此不进行具体地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隔板a3和所述第二隔板a4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顶板a1和所述底板a2连接,使得所构建的结构更牢固,且所述第一隔板a3和所述第二隔板a4是通过卡销卡口的卡接可拆卸方式与所述顶板a1和所述底板a2连接,便于拆卸清洗和运输,构建灵活。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包括顶板b1、底板b2、第一隔板b3和第二隔板b4,所述第一隔板b2和所述第二隔板b3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板b1和所述底板b2之间。
所述顶板b1的底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b11,所述底板b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卡槽b11对应的第二对称卡口b21。
所述第一隔板b3的上端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b31,所述第一隔板b3通过构成所述第一凹槽b31的凸起b31a与所述顶板b1底部的第一卡槽b11卡接,以与所述顶板b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隔板b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卡销b3a,所述第一隔板b3通过所述第二卡销b3a与所述底板b2上的第二对称卡口b21卡接。其中,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平行,所述第一隔板3垂直于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
所述第二隔板b4的下端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b41,构成所述第二凹槽b41的凸起b41a上设置有第三对称卡销b41b,所述第二隔板b4通过所述第三对称卡销b41b与所述底板b2上的第二对称卡口b21卡接,以与所述底板b2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板b4的上端卡接在所述顶板b1上的第一卡槽b11内。其中,所述第二隔板b4垂直于所述顶板b1和所述底板b2。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b3的数量为三块,所述第二隔板b4的数量为两块。从左至右,依次在所述顶板b1和所述底板b2之间安装第一块第一隔板b3、第一块第二隔板b4、第二块第一隔板b3、第二块第二隔板b4和第三块第一隔板b3,以将所述顶板b1和顶板b2之间间隔形成四个首尾连通的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b3和所述第二隔板b4的数量可多余或少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数量,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b31和所述第二凹槽b41的个数可为多个,对应地所述第二对称卡销b3a和第三对称卡销b41b的个数也为多个,对此不进行具体地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隔板b3和所述第二隔板b4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顶板b1和所述底板b2连接,使得所构建的结构更牢固,且所述第一隔板b3和所述第二隔板b4是通过卡销与卡口以及卡销与卡槽的卡接可拆卸方式与所述顶板b1和所述底板b2连接,便于拆卸清洗和运输,构建灵活。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所述的顶板c1上还设置有若干喷淋孔c12,所述底板c2上设置有凸台罩c22和若干排水孔c23,所述底板c2的底部上设置有若干螺丝锁柱c24。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箱包括外壳10和如上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20。
所述外壳10的顶部和底部开口,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中,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分别与所述外壳1的顶部和底部密封连接以与所述外壳构建形成一密封腔体q;所述若干第一隔板3和若干第二隔板4与所述10外壳的前壁和后壁密封连接以在所述密封腔体q中构建形成首尾连接的油烟处理通道,
如图6所示,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20将所述外壳1的内腔间隔形成六个油烟处理区间,从左至右分别记为第一油烟处理区间a、第二油烟处理区间b、第三油烟处理区间c、第四油烟处理区间d、第五油烟处理区间e和第六油烟处理区间f。
在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油烟处理区a直接连通的进烟口101,在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六油烟处理区直接连通的出烟口102。
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油烟从所述进烟口101进入所述第一油烟处理区a,然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隔板3与所述顶板1之间的第一个第一通孔进入第二油烟处理区b,经过所述第二隔板4与所述底板2之间的第一个第二通孔进入第三油烟处理区c,经过第二个第一通孔进入第四油烟处理区d,经过第二个第二通孔进入第五油烟处理区e,经过第三个第一通孔进入第六油烟处理区d,最后从所述出烟口102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进烟口101可设置在所述底板2或所述顶板2上,所述出烟口102也可设置在所述底板2或所述顶板1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将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与上下开口的外壳组合以构建形成以密封腔体,同时在所述密封腔体中构建了延长的油烟处理通道,使从进烟口进入所述密封腔体的油烟经所述油烟处理通道的处理后从所述出烟口排出,可提高油烟的净化处理效率。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包括风机30、过滤网40和如第五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箱50。所述风机30设置在所述油烟处理箱50外,所述风机30的进风口与所述出烟口102连接,所述过滤网40设置在所述油烟处理通道中。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述油烟处理箱包括外壳10`和如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进烟口101`和出烟口102`,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内腔中以在所述外壳10`的内腔中构建连通所述进烟口101`和所述出烟口102`的油烟处理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20`的顶板c1和所述底板c2均位于所述外壳1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以将所述外壳10`的内腔分隔成喷淋区,油烟处理区和蓄水区。
所述外壳10`的顶部上设置有总进水口103`和至少一个循环进水口104`,所述外壳10`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05`和至少一个循环出水口106`。所述顶板c1上的喷淋孔c12连通所述喷淋区和油烟处理区的喷淋孔,所述底板c2上的排水孔c23连通所述油烟处理区和蓄水区。所述油烟处理区和蓄水区之间还设置有一进烟通孔h。
优选地,所述进烟口101`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底部,所述底板c2上的凸台罩c22位于所述进烟口101`的正上方,所述进烟通孔h设置在所述底板c2上。图8中的箭头指向即为油烟的流向,从所述进烟口101`进入所述外壳10`的油烟经所述蓄水区后通过所述进烟通孔进入所述油烟处理区,并在所述油烟处理区经过油烟处理后从所述出烟口102`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箱,通过将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设置在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的所述外壳中,以在所述外壳中构建形成连通所述进烟口和所述出烟口的延长的油烟处理通道,使得从所述进烟口进入所述外壳中的油烟经延长的油烟处理通道的处理后方从所述出烟口排出,可提高油烟的净化处理效率。
请参阅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包括排烟箱30`、风机40`和如第七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处理箱50`。
所述排烟箱30`与所述油烟处理箱50`开设有出烟口102`的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开设有出烟口102`的侧壁为所述排烟箱30`与所述油烟处理箱50`的共公侧壁。所述排烟箱30`上设置有排烟口301`,所述风机40`设置在所述排烟箱30`中,所述风机40`的进口与所述出烟口102`连接,所述风机40`的出口与所述排烟箱30`内部或所述排烟口301`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述油烟处理装置,通过在所述油烟处理箱开设有出烟口的侧壁设置排烟箱,并将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排烟箱中,使得经所述油烟处理箱净化处理后的油烟进入所述排烟箱后再排至其他设备中,防止油烟直接排到环境中,对环境带来污染。
请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炒菜机包括机壳100、设置在机壳内100的如上所述的油烟处理装置200以及烹饪设备300。
所述机壳100内设置有一密封的烹饪腔体101,所述烹饪设备300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101的内部,所述油烟处理装置200设置在所述机壳100和所述烹饪腔体101之间;所述烹饪设备300包括锅体301以及与所述锅体301匹配安装的锅盖302,所述油烟处理装置200的进烟口101与所述锅盖302连通,以使得所述烹饪设备300中的油烟从所述进烟口101进入所述油烟处理装置200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炒菜机利用上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可对智能炒菜机炒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油烟对环境的影响,且能够有效防止了油烟箱中的油液以及油烟颗粒从所述进烟口落入烹饪设备中,保证了烹饪环境的洁净度。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板、若干第一隔板和若干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并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并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构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凸起与所述顶板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构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与所述底板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卡槽;
构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构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对称卡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对称卡口;
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对称卡销,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对称卡销,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二对称卡口卡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对称卡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对称卡口;
构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凸起上设置有第一对称卡销,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对称卡销,构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凸起通过所述第一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二对称卡口卡接;
构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上设置有第三对称卡销,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有第四对称卡销,构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通过所述第三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二对称卡口卡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通过第四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对称卡口;
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对称卡销,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对称卡口,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槽;
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对称卡销,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对称卡销与所述第一对称卡口卡接。
10.一种油烟处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
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开口,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密封连接以与所述外壳构建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若干第一隔板和若干第二隔板与所述外壳的前壁和后壁密封连接以在所述密封腔体中构建形成首尾连接的油烟处理通道;
所述外壳、顶板或底板上设置有进烟口,所述外壳、顶板或底板上设置有出烟口;油烟从所述进烟口进入所述密封腔体中,经过所述油烟处理通道后从所述出烟口排出。
11.一种油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过滤网和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烟处理箱;
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油烟处理箱外,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出烟口连接,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油烟处理通道中。
12.一种油烟处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以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构建连通所述进烟口和所述出烟口的油烟处理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烟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处理通道构建组件的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以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成喷淋区,油烟处理区和蓄水区;
所述外壳的顶部上设置有总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循环进水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和至少一个循环出水口;
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喷淋区和油烟处理区的喷淋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油烟处理区和蓄水区的排水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烟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底板上正对于所述进烟口的位置上设置有凸台罩,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进烟通孔,从所述进烟口进入所述外壳的油烟经所述蓄水区后通过所述进烟通孔进入所述油烟处理区,并在所述油烟处理区经过油烟处理后从所述出烟口排出。
15.一种油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箱、风机和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处理箱;
所述排烟箱与所述油烟处理箱开设有出烟口的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开设有出烟口的侧壁为所述排烟箱与所述油烟处理箱的共公侧壁;
所述排烟箱上设置有排烟口,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排烟箱中,所述风机的进口与所述出烟口连接,所述风机的出口与所述排烟箱内部或所述排烟口连通。
16.一种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如权利要求11或15所述的油烟处理装置以及烹饪设备,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进烟口与所述烹饪设备连通以对所述烹饪设备产生的油烟进行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置密封的烹饪腔体,所述烹饪设备置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进烟口通过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连通以实现与所述烹饪设备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