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领域,涉及毛边的修整技术,尤其是一种注塑件切边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件由于工艺特点,不可避免都存在水口(毛边),毛边是多余的部分,需要切掉,以往的切边工作是通过人工完成,速度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的注塑件切边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塑件切边装置,包括压板升降装置、切刀滑动装置、气缸及控制箱,在控制箱的顶面中心固装一顶面为回形支撑架,在回形支撑架的顶面通孔的两侧各固装一注塑件限位底模,注塑件限位底模的上方安装压板升降装置,在回形支撑架的通孔处,对应两侧注塑件限位底模的内侧面各安装一切刀滑动装置。
而且,所述的切刀滑动装置包括切刀、刀夹具、横移气缸,刀夹具位于注塑件限位底模的下方,刀夹具连接横移气缸的活塞端,在刀夹具上间隔固装两切刀,两切刀紧贴注塑件限位底模的内侧面,通过横移气缸驱动刀夹具从而驱动切刀横向移动。
而且,所述的压板升降装置包括压板、升降气缸,在回形支撑架的上方通过四根立柱滑动安装一上压板,上压板的四角套在四根立柱上,上压板的顶面中心通过连接件连接升降气缸的活塞端,所述的升降气缸通过安装在上压板上方的气缸支撑板支撑,气缸支撑板与上压板平行,气缸支撑板的四角与四根立柱的顶端固装。
而且,两侧的注塑件限位底模形状相同或不同。
而且,在上压板的下限安装位置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切边装置采用升降气缸驱动压板实现注塑件定位,采用横移气缸驱动切刀移动实现切边,一次可以完成两个注塑件的切边工序,切口整齐,不仅提高了速度,而且保证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注塑件切边装置,包括上压板5、切刀6、气缸及控制箱10,在控制箱的顶面中心固装一顶面为“回”形支撑架7,在支撑架的顶面通孔的两侧各固装一注塑件限位底模11,在支撑架的上方通过四根立柱3滑动安装一上压板,上压板的四角套在四根立柱上,上压板的顶面中心通过连接件4连接升降气缸1的活塞端,所述的升降气缸通过安装在上压板上方的气缸支撑板2支撑,气缸支撑板与上压板平行,气缸支撑板的四角与四根立柱的顶端固装。通过升降气缸使上压板上下滑动。上压板滑动的下限是其刚好压在注塑件的顶面,保证注塑件在切边过程中不动。在该位置安装位置传感器。在“回”形支撑架的通孔处,对应两侧注塑件限位底模的内侧面各安装两切刀,切刀通过刀夹具8固定,每侧的两个切刀通过一个刀夹具固定,刀夹具位于注塑件限位底模的下方,刀夹具连接横移气缸9,通过横移气缸驱动刀夹具从而驱动切刀横向移动。
两侧的注塑件限位底模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根据注塑件的形状设计。
在控制箱的顶面安装升降气缸开关按钮及横移气缸的开关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将注塑件放置在注塑件限位底模内,两个底模各放一个,启动升降气缸,上压板向下移动,压住注塑件,启动横移气缸,带动刀具横向移动,将注塑件的毛边切掉。再启动升降气缸,使上压板上移,取出注塑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注塑件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板升降装置、切刀滑动装置、气缸及控制箱,在控制箱的顶面中心固装一顶面为回形支撑架,在回形支撑架的顶面通孔的两侧各固装一注塑件限位底模,注塑件限位底模的上方安装压板升降装置,在回形支撑架的通孔处,对应两侧注塑件限位底模的内侧面各安装一切刀滑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刀滑动装置包括切刀、刀夹具、横移气缸,刀夹具位于注塑件限位底模的下方,刀夹具连接横移气缸的活塞端,在刀夹具上间隔固装两切刀,两切刀紧贴注塑件限位底模的内侧面,通过横移气缸驱动刀夹具从而驱动切刀横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升降装置包括压板、升降气缸,在回形支撑架的上方通过四根立柱滑动安装一上压板,上压板的四角套在四根立柱上,上压板的顶面中心通过连接件连接升降气缸的活塞端,所述的升降气缸通过安装在上压板上方的气缸支撑板支撑,气缸支撑板与上压板平行,气缸支撑板的四角与四根立柱的顶端固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注塑件限位底模形状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压板的下限安装位置传感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