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10-26  121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固体的土壤改良/修复剂一般是多种原料混合而成,其原料有:菌粉、秸秆、磷灰石、膨润土、腐殖酸粉、生物炭、草木灰、有机肥等粉料,固体的土壤改良/修复剂在生产时,将各原料按照配比添加入混料机,进行均匀混合后,得到成品。

    固体的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用量能达到1kg/m2,其产量是很大,批量生产以吨级计算,而现有的混料机承载能力有限,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如专利cn201710926696.4公开的混料设备,包括加料箱、漏斗槽、分散箱、振动筛网,各原料依次通过上述的机构获得成品,各原料仅由漏斗槽的粉料杆打散,难以充分混合均匀,锥形的漏斗槽体积小,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

    现有的固体料或粉料包装方法是,将混合料全部输送至储料罐,储料罐连通称重包装机,在储料罐的底部下料口设置下料阀来控制下料量。但是,当储料罐内混合料量大时,下料阀开合时受到较大的作用力,下料量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且下料量控制不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实现大批量生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包括混料筒、第一混料轴、第二混料轴、驱动机构、固体料输送机构、缓冲料斗和称重打包机;

    混料筒呈水平设置,其上部开设有投料口,其底部设置有下料口;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在混料筒内,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均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向;

    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均包括转轴和多片弧形旋刀,多片弧形旋刀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螺旋方向设置在转轴上,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两者的弧形旋刀的螺旋方向相同;

    固体料输送机构的一端位于混料斗的下料口处,另一端伸入缓冲料斗,固体料输送机构的用于将混料筒中的固体料输送至缓冲料斗内,缓冲料斗位于称重打包机的上方。

    进一步的,弧形旋刀3-6片为一组,具有多组;多组弧形旋刀在转轴向上等间距安装于转轴;

    两根转轴的多组弧形旋刀相间隔设置,使一转轴上的两组弧形旋刀之间均具有另一转轴上的一组弧形旋刀;

    两根转轴的间距小于弧形旋刀在转轴径向上的高度。

    进一步的,下料口设置在混料筒底部的中央,下料口处设置有下料阀门和下料斗;

    下料斗的底部具有u型金属挡边,u型金属挡边的底边设置有u型橡胶挡片,u型橡胶挡片的底边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投料口的上方设置有抽风装置;

    抽风装置包括风管和挡板,挡板位于投料口的正上方,风管的进风口开设在挡板的中央部位,挡板的面积大于投料口的开口面积;

    挡板的侧边设置有柔性挡尘片,该柔性挡尘片的底端延伸至混料筒的顶部。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箱,减速箱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减速箱的输出端与一转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

    两根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齿轮,一转轴一端的传动齿轮与另一转轴相对应端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缓冲料斗的下料口处设置有下料阀,下料阀用于控制缓冲料斗中固体料的下料量,缓冲料斗每向称重打包机下料一次,称重打包机完成一次称重打包;

    固体料输送机构的固体料输送速度与缓冲料斗的下料速度相同或相近。

    进一步的,缓冲料斗具有倾斜壁,固体料输送机构下料位置与该倾斜壁位置相对应;

    称重打包机具有出料斗,出料斗的上方设置有承接部;缓冲料斗的下料口位于承接部内,承接部开设有用于观察下料口下料情况的观察窗。

    进一步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还包括推倒机构和包装袋输送带,称重打包机的下方设置有打包输送带,推倒机构位于包装袋输送带与打包输送带的衔接处;

    推倒机构用于将竖立的包装袋推倒为横倒状态。

    进一步的,推倒机构包括推倒气缸、推棒、导向板和感应包装袋到达的传感器,推棒安装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

    推棒和导向板设置在打包输送带的靠近包装袋输送带的一端,且推棒和导向板分设于打包输送带的两侧;

    包装袋输送带和打包输送带两者的输送方向相同,推棒所在直线与包装袋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所在直线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的,导向板呈弧状;导向板的一侧边与打包输送带的高度齐平,相对的另一侧边高于打包输送带的位置;基于打包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导向板的上游端位置高于下游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根相对旋转的混料轴将各原料充分打散实现均匀混合,同时水平放置的混料筒的底壁和两个侧壁与混料轴相平行,原料在混料筒中的运动无死角,更有利于各原料混合均匀。各原料在混料筒中混合均匀后才自下料口排出,可增大混料筒的容积和增加混料轴的长度,能在保证各原料充分混合的前提下实现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生产线的混料筒、第一混料轴、第二混料轴、驱动机构和抽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混料轴上一组弧形旋刀在转轴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生产线的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生产线的下料斗、u型金属挡边和u型橡胶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1所示生产线固体料输送机构、缓冲料斗和称重打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缓冲料斗与承接部配合的示意图;

    图8是生产线的推到机构工作流程图;

    图9是图6所示推到机构的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混料筒1、第一混料轴2、第二混料轴3、驱动机构4、抽风装置5、转轴21、弧形旋刀22、投料口11、下料斗12、u型金属挡边13、u型橡胶挡片14、风管51、挡板52、柔性挡尘片53、驱动电机41、减速箱42、固体料输送机构6、缓冲料斗7、称重打包机8、包装袋输送带10、下料口71、下料阀72、倾斜壁73、开口74、出料斗81、承接部82、观察窗83、打包输送带84、推倒气缸91、推棒92、导向板93、包装袋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包括混料筒1、第一混料轴2、第二混料轴3、驱动机构4、固体料输送机构6、缓冲料斗7和称重打包机8;混料筒1呈水平设置,其上部开设有投料口11,其底部设置有下料口;第一混料轴2和第二混料轴3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在混料筒1内,第一混料轴2和第二混料轴3均与驱动机构4传动连接,并由驱动机构4驱动转动,第一混料轴2和第二混料轴3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向;

    第一混料轴2和第二混料轴3均包括转轴21和多片弧形旋刀22,多片弧形旋刀22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螺旋方向设置在转轴21上,第一混料轴2和第二混料轴3两者的弧形旋刀22的螺旋方向相同。

    固体料输送机构的一端位于混料斗的下料口处,另一端伸入缓冲料斗,固体料输送机构的用于将混料筒中的固体料输送至缓冲料斗内,缓冲料斗位于称重打包机的上方。

    采用两根相对旋转的混料轴将各原料充分打散实现均匀混合,同时水平放置的混料筒的底壁和两个侧壁与混料轴相平行,原料在混料筒中的运动无死角,更有利于各原料混合均匀。各原料在混料筒中混合均匀后才自下料口排出,可增大混料筒的容积和增加混料轴的长度,能在保证各原料充分混合的前提下实现大批量生产。

    两根混料轴上的弧形旋刀,相对于现有技术混料轴上的棒状结构,有更窄的横截面,减小端面与原料的接触面积,降低对原料的挤压作用,该弧形旋刀对原料有切割的效果,更有利于打散原料,提高各原料混合的均匀程度。两混料轴的转动方向相同,能充分搅动混料筒内的原料。

    进一步,弧形旋刀223-6片为一组,具有多组;多组弧形旋刀22在转轴21向上等间距安装于转轴21。将弧形旋刀22分组设置在转轴21上,提供了各原料在混料筒中的运动空间,有利于粉料混合均匀。

    进一步,两根转轴21的多组弧形旋刀22相间隔设置,使一转轴21上的两组弧形旋刀22之间均具有另一转轴21上的一组弧形旋刀22;

    两根转轴21的间距小于弧形旋刀22在转轴21径向上的高度。

    通过对两混料轴上多组弧形旋刀的位置限定,使两条混料轴之间的物料能被充分搅动,提高混料的均匀程度。

    进一步,下料口设置在混料筒1底部的中央,下料口处设置有下料阀门和下料斗12;

    下料斗12的底部具有u型金属挡边13,u型金属挡边13的底边设置有u型橡胶挡片14,u型橡胶挡片14的底边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下料斗12的底部设置挡边能限定混合料的走向,当在下料斗的下方设置输送带时,使u型橡胶挡片14的底面与输送带相接处,使u型橡胶挡片14的开口朝向输送方向,u型金属挡边13对u型橡胶挡片14起支撑作用。下料时,输送带开始运动,混料筒1中的混合料自下料口和下料斗12掉落至输送带上,然后由输送带传送至下移工序,由于u型橡胶挡片14对混合料的限位导向作用,使得混合料能铺在输送带上且不外泄。

    进一步,投料口11的上方设置有抽风装置5;

    抽风装置5包括风管51和挡板52,挡板52位于投料口11的正上方,风管51的进风口开设在挡板52的中央部位,挡板52的面积大于投料口11的开口面积。

    固体的土壤改良/修复剂的原料大部分为粉状,当各原料自投料口倾倒入混料筒时,难以避免的产生粉尘。为了防止粉尘对生产环境的影响,在投料口11的上方设置抽风装置5。抽风装置5的挡板52能阻挡粉尘继续上升,便于风管51能将粉尘尽可能多的收集排出。

    进一步,挡板52的侧边设置有柔性挡尘片53,该柔性挡尘片53的底端延伸至混料筒1的顶部。柔性挡尘片53能阻挡投料口11周围的粉尘外泄,能提高粉尘抽取的效率。柔性挡尘片53分为两片,分设在挡板52相对的两侧,流出空位方便投料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挡尘片53还可分布在挡板52的三个侧边,或者将挡板52全部包围。

    进一步,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和减速箱42,减速箱42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减速箱42的输出端与一转轴21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

    两根转轴21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齿轮,一转轴21一端的传动齿轮与另一转轴相对应端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由驱动电机41通过减速箱42带动一混料轴转动,该混料轴以齿轮传动方式带动另一混料轴,这种传动方式简单可靠,设备结构简单易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混料轴2和第二混料轴3两者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可调节。两混料轴的传动方向和转动速度由驱动电机的转速决定,通过控制电机正反转和转动速度即可实现对混料轴的控制。两混料轴的正反转控制,可实现对混合料的移动方向或翻转方向进行控制;对两混料轴的转速控制,可实现对混合料的移动速度或混合速度或下料速度进行控制。

    混料筒、两混料轴和驱动机构的工作过程为: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各原料按照配方量投入混料筒,第一混料轴2和第二混料轴3相向转动。混料筒中的各原料逐步混合均匀。混合完成后,开启下料阀门。同时驱动机构控制两混料轴的转速,使混料轴带动混合料相对匀速的自下料口排出。驱动机构控制两混料轴变换旋转方向,保证混料筒中的混合料能全部排出。

    如图6-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包装线,包括固体料输送机构6、缓冲料斗7和称重打包机8,固体料输送机构6的一端伸入缓冲料斗7,用于将固体料输送至缓冲料斗7内;

    缓冲料斗7位于称重打包机8的上方,缓冲料斗7的下料口71处设置有下料阀72,下料阀72用于控制缓冲料斗1中固体料的下料量,缓冲料斗1每向称重打包机8下料一次,称重打包机8完成一次称重打包;

    固体料输送机构6的固体料输送速度与缓冲料斗7的下料速度相同或相近。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线中,以缓冲料斗暂存少量的固体料,使缓冲料斗中固体料输入的速度与下料量相匹配,保证缓冲料斗中不会积累过多的固体料,进而降低下料阀的载荷,提高下料阀的使用寿命。同时,缓冲料斗中固体料重量不会很多,下料时固体料受上部料压力较小,能保证较匀速的下料速度,更有利于对下料量进行精准控制。

    该包装线工作时,固体料输送机构6将混料机构混合均匀的固体料匀速输送至缓冲料斗7。缓冲料斗7的下料阀2的开启时长与称重打包机8的包装速度和包装量有关。下料阀72每开启一次,向称重打包机8排出固定重量的固体料,称重打包机8完成一次称重打包。同时,使固体料输送机构6的输料速度与缓冲料斗7的下料速度相匹配,使缓冲料斗7中的固体料重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积累较大量的固体料。

    缓冲料斗7具有倾斜壁73,固体料输送机构6下料位置与该倾斜壁73位置相对应。该倾斜壁7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45°,在该角度范围内,自固体料输送机构6掉落的固体料能在重力作用下顺利移动至缓冲料斗的底部,保证下料动作顺利完成。缓冲料斗7的上部设置有开口74,固体料输送机构6自开口74伸入缓冲料斗7,固体料输送机构6为输送带机构。

    称重打包机8具有出料斗81,出料斗81的上方设置有承接部82;缓冲料斗7的下料口71位于承接部82内,承接部82开设有用于观察下料口下料情况的观察窗83。缓冲料斗7的外壁与承接部8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承接部82有利于对下料口71进行定位,观察窗83有利于操作人员观察下料情况,能及时发现异常。

    进一步的,包装线还包括推倒机构和包装袋输送带10,称重打包机8的下方设置有打包输送带84,推倒机构位于包装袋输送带10与打包输送带84的衔接处;推倒机构用于将竖立的包装袋推倒为横倒状态。

    现有技术中,经称重打包机8完成装袋封口的包装袋通常为竖立状态,需要人工将包装袋转换为横倒状态并搬离打包输送带,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本实用新型设置包装袋输送带10和采用推到机构4完成包装袋的换向输送,节省大量人力。

    进一步的,推倒机构包括推倒气缸91、推棒92和导向板93,推棒92安装在气缸41活塞杆的端部;推棒92和导向板93设置在打包输送带84的靠近包装袋输送带10的一端,且推棒92和导向板93分设于打包输送带84的两侧。推倒机构工作时,当包装袋经过推到机构4时,推倒气缸91的活塞杆伸出,推棒92打到包装袋,使包装袋以其底面为轴朝向与推倒气缸91相对一侧的方向倾倒,由于导向板93位于打包输送带84的相对推倒气缸91的另一侧,使得导向板93能承接包装袋的上半部分,在导向板93的导向作用下和包装袋输送带10的带动作用下,包装袋能够以横倒的状态转移至包装袋输送带10。

    包装袋输送带10和打包输送带84两者的输送方向相同,推棒92所在直线与包装袋输送带34的输送方向所在直线的夹角为锐角。通过限定推棒92的安装方向,当推棒92打到包装袋时,包装袋的上游侧最先受力,使得包装袋能以朝向包装袋输送带10的方式倾倒,那么,在包装袋输送带10和打包输送带84紧邻的条件下,包装袋能部分接触包装袋输送带10,在包装袋输送带10的带动作用下,包装袋能顺利转移至包装袋输送带10。

    导向板93呈弧状;导向板93的一侧边与打包输送带84的高度齐平,相对的另一侧边高于打包输送带84的位置;基于打包输送带84的输送方向,导向板93的上游端位置高于下游端。

    对导向板93各端的高度进行限定,实现导向板93对包装袋01定向导向的作用,当包装袋部分倾倒在导向板93上时,通过导向板93的导向作用,使包装袋能完全转移到输送带上,防止包装袋的边角超出输送带的范围,不仅能保证输送的稳定性,还能防止对输送范围的其他物品产生干扰。限定导向板4为弧形板,保证了导向板4表面平滑,降低其粗糙度,包装袋可再重力作用下完成转移。

    推倒机构还包括感应包装袋到达的传感器。当传感器感应到包装袋到达推倒气缸91面前时,推倒气缸91的活塞杆伸出,推杆42完成推倒动作,提高输送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筒、第一混料轴、第二混料轴、驱动机构、固体料输送机构、缓冲料斗和称重打包机;

    所述混料筒呈水平设置,其上部开设有投料口,其底部设置有下料口;所述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在混料筒内,所述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均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向;

    所述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均包括转轴和多片弧形旋刀,多片所述弧形旋刀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螺旋方向设置在转轴上,所述第一混料轴和第二混料轴两者的弧形旋刀的螺旋方向相同;

    所述固体料输送机构的一端位于混料斗的下料口处,另一端伸入缓冲料斗,所述固体料输送机构的用于将混料筒中的固体料输送至缓冲料斗内,所述缓冲料斗位于称重打包机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旋刀3-6片为一组,具有多组;多组所述弧形旋刀在转轴向上等间距安装于转轴;

    两根所述转轴的多组弧形旋刀相间隔设置,使一所述转轴上的两组弧形旋刀之间均具有另一转轴上的一组弧形旋刀;

    两根所述转轴的间距小于弧形旋刀在转轴径向上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设置在混料筒底部的中央,所述下料口处设置有下料阀门和下料斗;

    所述下料斗的底部具有u型金属挡边,所述u型金属挡边的底边设置有u型橡胶挡片,所述u型橡胶挡片的底边位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的上方设置有抽风装置;

    所述抽风装置包括风管和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投料口的正上方,所述风管的进风口开设在挡板的中央部位,所述挡板的面积大于投料口的开口面积;

    所述挡板的侧边设置有柔性挡尘片,该柔性挡尘片的底端延伸至混料筒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箱,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端与一转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

    两根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齿轮,一所述转轴一端的传动齿轮与另一转轴相对应端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料斗的下料口处设置有下料阀,所述下料阀用于控制缓冲料斗中固体料的下料量,所述缓冲料斗每向称重打包机下料一次,所述称重打包机完成一次称重打包;

    所述固体料输送机构的固体料输送速度与缓冲料斗的下料速度相同或相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料斗具有倾斜壁,所述固体料输送机构下料位置与该倾斜壁位置相对应;

    所述称重打包机具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的上方设置有承接部;所述缓冲料斗的下料口位于承接部内,所述承接部开设有用于观察下料口下料情况的观察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倒机构和包装袋输送带,所述称重打包机的下方设置有打包输送带,所述推倒机构位于包装袋输送带与打包输送带的衔接处;

    所述推倒机构用于将竖立的包装袋推倒为横倒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倒机构包括推倒气缸、推棒、导向板和感应包装袋到达的传感器,所述推棒安装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

    所述推棒和导向板设置在打包输送带的靠近包装袋输送带的一端,且所述推棒和导向板分设于打包输送带的两侧;

    所述包装袋输送带和打包输送带两者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推棒所在直线与包装袋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所在直线的夹角为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呈弧状;所述导向板的一侧边与打包输送带的高度齐平,相对的另一侧边高于所述打包输送带的位置;基于所述打包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所述导向板的上游端位置高于下游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土壤改良/修复剂的生产线,包括混料筒、第一混料轴、第二混料轴、驱动机构、固体料输送机构、缓冲料斗和称重打包机;所述固体料输送机构的一端位于混料斗的下料口处,另一端伸入缓冲料斗,所述固体料输送机构的用于将混料筒中的固体料输送至缓冲料斗内,所述缓冲料斗位于称重打包机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根相对旋转的混料轴将各原料充分打散实现均匀混合,同时水平放置的混料筒的底壁和两个侧壁与混料轴相平行,原料在混料筒中的运动无死角,更有利于各原料混合均匀。各原料在混料筒中混合均匀后才自下料口排出,可增大混料筒的容积和增加混料轴的长度,能在保证各原料充分混合的前提下实现大批量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军;成小琳;周坚兵;陈敏枚;郑逊麟;陈建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维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1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98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