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实用新型专利cn207925721u号所揭示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绝缘本体设置有柱状的承载部及位于承载部外侧的环形收容槽,承载部具有对接面,承载部设置有纵长的电源端子槽及针孔状的信号端子槽,信号端子槽位于电源端子槽的两侧,端子包括位于电源端子槽内的电源端子及位于信号端子槽内的信号端子。然而,该电连接器未设置排水结构,其收容槽在具有积水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排出,容易使电连接器在连通情况下短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电连接器,其具有排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前端面与后端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贯穿前端面的对接腔以及向后贯穿所述后端面的容置腔,所述对接腔具有一内底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向前延伸入对接腔内的接触部及向后延伸入容置腔内的接脚,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向前贯穿所述对接腔内底面,向后贯穿延伸则避开所述容置腔,防止积水排出时渗入容置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槽前端位于对接腔内,后端则避开容置腔,可防止排水过程中积水从排水槽渗入容置腔内,使电连接器连通时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6是图5所示沿虚线a-a的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沿虚线b-b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
前端面11后端面12
对接腔13内底面131
容置腔14隔栏141
排水槽15第一排水槽151
第二排水槽152开口153
第一排水口155第二排水口156
后围墙部16导电端子2
固持部21接触部22
接脚23第一端子24
第二端子25第三端子26
第一绝缘本体3第一基部31
对接部32凸肋321
抵压部322第二绝缘本体4
安装面板41固定腔411
第二基部42防水垫圈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及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绝缘本体1包括相对的前端面11与后端面12。绝缘本体1设有向前贯穿前端面11的对接腔13以及向后贯穿后端面12的容置腔14。对接腔13具有一内底面131。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部21、向前延伸入对接腔13内的接触部22及向后延伸入容置腔14内的接脚23。绝缘本体1设有排水槽15,排水槽15向前贯穿对接腔13的内底面131,向后延伸贯穿后端面12并避开容置腔14,防止积水排出时渗入容置腔14。绝缘本体1包括围绕形成容置腔14的后围墙部16,排水槽15向后贯穿后围墙部16的后端面并侧向贯穿后围墙部16的外壁面。
参图3及图4,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3和第二绝缘本体4。第一、第二绝缘本体3、4为前后组装在一起。第一绝缘本体3包括第一基部31及自第一基部31向前延伸的环状对接部32,对接腔13形成于对接部32内。第二绝缘本体4包括安装面板41及自安装面板41向后延伸的第二基部42,第二基部42包括上述后围墙部16,同时容置腔14形成于第二基部42。安装面板41凹设有延伸入第二基部42的固定腔411,该固定腔411与容置腔14连通。容置腔14具有暴露于固定腔411的隔栏141,隔栏141位于安装面板41后侧且其前端面限定固定腔411的底面。第一基部31组装安装至固定腔411并与隔栏141抵靠。
排水槽15由两部分组成,参图7,分别为贯通第一基部31的第一排水槽151与贯通第二基部42的第二排水槽152。第一、第二排水槽151、152在固定腔411内连通形成排水槽15。第一排水槽151后端沿垂直于对接部32轴线方向向外贯穿第一基部31形成开口153,开口153与固定腔411内壁面贴靠。由图6可知,开口153向后延伸出安装面板41而进入第二排水槽152内与其连通。
参图5至图7,排水槽15的数量为四个,组成两对且每对均为对称设置。该两对排水槽15以形成对接腔13的环状对接部32轴线为中心大致呈十字排布,且分别与对接腔13内侧面贴靠。定义该两对排水槽15分别为第一排水口155与第二排水口156。第一排水口155的排水面积大于第二排水口156的排水面积。同时,第一、第二排水口155、156在对接腔13内设置倾斜面,以扩大排水面积,增强排水效果。对接腔13向内凸伸有一对凸肋321,一个第一排水口155设置于该对凸肋321之间。
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包括一个竖直排列的片状第一端子24、两个相互平行并位于第一端子24两端的第二端子25及两个针状第三端子26。第一、第二端子24、25呈工字型排列,两个第三端子26设置于第一端子24的两侧。第一排水口155设置在对应第一端子24的上侧,第二排水口156则分别设置在平行排列的两第二端子25的远离对接部32轴线的一侧。
参图6,电连接器100还包括一防水垫圈5,对接部32设有向外凸伸的抵压部322,防水垫圈5夹设于抵压部322与安装面板41之间,防止雨水渗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1.一种防水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前端面与后端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贯穿前端面的对接腔以及向后贯穿所述后端面的容置腔,所述对接腔具有一内底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向前延伸入对接腔内的接触部及向后延伸入容置腔内的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向前贯穿所述对接腔内底面,向后贯穿延伸则避开所述容置腔,防止积水排出时渗入容置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围绕形成所述容置腔的后围墙部,所述排水槽向后贯穿后围墙部的后端面并侧向贯穿所述后围墙部的外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第二绝缘本体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部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延伸的环状对接部,所述对接腔形成于所述对接部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安装面板及自安装面板向后延伸的第二基部,所述容置腔形成于所述第二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板凹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二基部的固定腔,所述固定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一基部收容于所述固定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贯通所述第一基部的第一排水槽与贯通所述第二基部的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一、第二排水槽在所述固定腔内连通形成所述排水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槽后端沿垂直于所述对接部轴线方向向外贯穿所述第一基部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固定腔内壁面贴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为两对对称设置的排水槽,该两对排水槽以所述对接腔轴线为中心大致呈十字排布,且分别与所述对接腔内侧面贴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对排水槽的排水面积大小不同,所述对接腔向内凸伸有一对凸肋,排水面积较大的一对排水槽中的一个设置于该对凸肋之间。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防水垫圈,所述对接部设有向外凸伸的抵压部,所述防水垫圈夹设于所述抵压部与所述安装面板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