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火锅底料制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
背景技术:
火锅(英语:hotpot),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随着人们对食物味道越来越重视和挑剔,人们在吃火锅时通常在水中放入不同的底料从而使得火锅具有特定的味道,如放入辣椒形成麻辣火锅或放骨头形成骨头浓汤火锅。现有的火锅店及用户通常是在水中放入特定的火锅底料以使得火锅具有特定的味道。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火锅作为传统的饮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而火锅的发展离不开火锅底料的发展。不论火锅底料的配方如何复杂,在制作火锅底料的过程中,由于火锅底料黏度较大以及易分层,因此在对火锅底料进行灌装前,需要对其不间断的搅拌。目前市面上的火锅底料是通过敞开的平口锅对物料进行加热,在不同的时间段加入各种配料,并且通过人工不断的搅拌使得火锅底料不会分层,口味良好,但是这样生产方式使得火锅底料生产效率低,人工强度大,每次生产的火锅底料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需要制备出不同口味或者特定口味火锅底料,其对材料放置顺序,放置不同材料时的温度均有较严格的要求,而采用现有普通平锅加工时,容易弄错材料顺序,锅内材料受热不均匀,同时为了人工搅拌方便,锅口通常敞开,使得空气中味道重,在加工不同口味火锅底料时工人要受不同材料加热后气味的折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火锅底料加工麻烦,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包括罐体和保温层,所述的罐体和保温层之间设有夹套,所述的罐体内设有用于容置物料的容料腔,所述的容料腔内设有搅拌组件,所述的搅拌组件由设于罐体外的驱动件驱动其转动,所述的夹套内设有用于容置热源及供热源流通的容置腔,所述的保温层上设有热源进口,所述的热源进口与夹套内的容置腔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的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同轴设置并由驱动件驱动同步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搅拌轴包括第一转轴和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叶轮,所述的第二搅拌轴包括第二转轴和设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叶轮,所述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相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转轴有多个,所述的第二转轴周向均布于第一转轴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转轴有偶数个,所述的第二转轴对称的设于第一转轴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叶轮设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的第二转轴和罐体内壁之间设有刮板,所述的刮板与第二转轴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叶轮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叶轮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之间设有连接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的上方设有便于物料进料的进料口和便于将罐体内气体排出的排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密封件为组合式石墨环填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罐体上设有便于清洗罐体内表面的清洗口和用于观察罐体内状况的观察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夹套与罐体外表面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的夹套呈螺旋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搅拌罐的设置,通过驱动件带动旋转搅拌组件旋转,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工人操作强度小,而且每批次加工的火锅底料更多,加工效率更高,且通过夹套和保温层的设置,不仅降低了加热罐体的能耗,同时也可以使得罐体受热更均匀,罐体内温度控制更为精确,使得成品加工效果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罐体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容料腔;12、进料口;13、排气口;14、清洗口;15、观察口;2、保温层;21、热源进口;3、夹套;31、容置腔;4、搅拌组件;41、第一搅拌轴;411、第一转轴;412、第一叶轮;42、第二搅拌轴;421、第二转轴;422、第二叶轮;423、刮板;424、连接轴;5、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所示,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包括罐体1和保温层2,所述的罐体1和保温层2之间设有夹套3,所述的罐体1内设有用于容置物料的容料腔11,所述的容料腔11内设有搅拌组件4,所述的搅拌组件4由设于罐体1外的驱动件5驱动其转动,所述的夹套3内设有用于容置热源及供热源流通的容置腔31,所述的保温层2上设有热源进口21,所述的热源进口21与夹套3内的容置腔31相连通。具体的说,所述的热源为加热后的水蒸气,通过水蒸气对罐体进行加热,使得罐体受热均匀,当然具体的说,所述的可以设置反馈信号控制水蒸气的温度从而条件罐体内的温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搅拌罐的设置,通过驱动件带动旋转搅拌组件旋转,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工人操作强度小,而且每批次加工的火锅底料更多,加工效率更高,且通过夹套和保温层的设置,不仅降低了加热罐体的能耗,同时也可以使得罐体受热更均匀,罐体内温度控制更为精确,使得成品加工效果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所述的搅拌组件4包括第一搅拌轴41和第二搅拌轴42,所述的第一搅拌轴41和第二搅拌轴42同轴设置并由驱动件5驱动同步转动。采用内外同轴心设置的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使得产品搅拌效率高,物料搅拌混合充分。
所述的第一搅拌轴41包括第一转轴411和设于第一转轴411上的第一叶轮412,所述的第二搅拌轴42包括第二转轴421和设于第二转轴421上的第二叶轮422,所述的第一叶轮412和第二叶轮422相间设置。这样的结构使得容料腔内的物料混合均匀,不同位置的物料都能进行有效的运动,混合均匀可靠。
所述的第二转轴421有多个,所述的第二转轴421周向均布于第一转轴411外侧。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二转轴421有偶数个,所述的第二转轴421对称的设于第一转轴411外侧。通常第二转轴为两个,当然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三、四、五、六个等,从而保证物料可靠被搅拌。
所述的第二叶轮422设于第一转轴411和第二转轴421之间,所述的第二转轴421和罐体1内壁之间设有刮板423,所述的刮板423与第二转轴421可拆卸连接。刮板的设置便于在清洗时刮掉罐体内壁上的物料,使得产品清洗方便可靠。
所述的第二叶轮422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叶轮412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二转轴421与第一转轴411之间设有连接轴424。连接轴的设置使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强度高,避免转轴损坏影响设备运行。
所述罐体1的上方设有便于物料进料的进料口12和便于将罐体1内气体排出的排气口13。进料口的设置使得便于不同物料在搅拌时填入其他物料使得火锅底料具有特定的味道或者效果。排气口的设置使得在火锅底料生产过程中因对罐体加热由物料产生的气味可以从排气口排出,使得工作环境无异味,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
所述的罐体1上设有便于清洗罐体1内表面的清洗口14和用于观察罐体1内状况的观察口15。清洗口的设置便于清洗罐体内的容料腔及罐体内壁,便于下次生产加工,观察口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罐内物料状况,包装产品可靠生产。
所述的夹套3与罐体1外表面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的夹套3呈螺旋式设置。螺旋式的夹套使得热源行进路程长,可以对罐体进行充分加热,能耗低,同时使得罐体受热均匀产品加工方便。夹套与罐体外表面焊接后,必须进行气密性检验。也可以在保温层上增加硅酸铝使得产品保温性能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1.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包括罐体(1)和保温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1)和保温层(2)之间设有夹套(3),所述的罐体(1)内设有用于容置物料的容料腔(11),所述的容料腔(11)内设有搅拌组件(4),所述的搅拌组件(4)由设于罐体(1)外的驱动件(5)驱动其转动,所述的夹套(3)内设有用于容置热源及供热源流通的容置腔(31),所述的保温层(2)上设有热源进口(21),所述的热源进口(21)与夹套(3)内的容置腔(3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组件(4)包括第一搅拌轴(41)和第二搅拌轴(42),所述的第一搅拌轴(41)和第二搅拌轴(42)同轴设置并由驱动件(5)驱动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搅拌轴(41)包括第一转轴(411)和设于第一转轴(411)上的第一叶轮(412),所述的第二搅拌轴(42)包括第二转轴(421)和设于第二转轴(421)上的第二叶轮(422),所述的第一叶轮(412)和第二叶轮(422)相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轴(421)有多个,所述的第二转轴(421)周向均布于第一转轴(411)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轴(421)有偶数个,所述的第二转轴(421)对称的设于第一转轴(411)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叶轮(422)设于第一转轴(411)和第二转轴(421)之间,所述的第二转轴(421)和罐体(1)内壁之间设有刮板(423),所述的刮板(423)与第二转轴(42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叶轮(422)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叶轮(412)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二转轴(421)与第一转轴(411)之间设有连接轴(4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上方设有便于物料进料的进料口(12)和便于将罐体(1)内气体排出的排气口(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1)上设有便于清洗罐体(1)内表面的清洗口(14)和用于观察罐体(1)内状况的观察口(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套(3)与罐体(1)外表面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的夹套(3)呈螺旋式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