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配接螺纹电缆的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使用场景不同,特别是天气状况复杂,地处人群密度相对小的野外,需建设覆盖范围广的大功率基站,在大功率基站上需大量使用天馈组件。同时天馈组件的安装和调试多在野外及山区进行,为此,设计、制造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安装便捷的且可靠性高的射频连接器,将是天馈组件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现有技术用于天馈组件的射频连接器多应用螺纹电缆,由于螺纹电缆的外导体为螺纹状,为此,该结构的电缆与射频连接器的适配复杂,设计及装配难度均很大;且目前市场上已投入应用螺纹电缆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普遍存在装配困难,装配后还存在动态互调及防水性差的缺陷。导致装配后还需要用固定件来加固防水,导致野外安装和更换困难,不仅造成外观难看、而且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配接螺纹电缆的射频连接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第二外导体内设置线夹、密封套的结构,构成外导体合件。将内导体设于介质体内,内导体连同介质体设于第一外导体内,构成内导体合件。将第二外导体的一端设于第一外导体内,通过第二外导体的外螺纹与第一外导体的内螺纹啮合,完成两合件的装配。通过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及密封套实施螺纹电缆与本实用新型之间的密封;通过电缆的线芯与内导体连接,电缆的屏蔽层与线夹、密封套、第二外导体及第一外导体连接,实现对螺纹电缆的屏蔽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简单、密封性能好、低互调、低损耗、高功率及高可靠性的优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接螺纹电缆的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导体、介质体、第一外导体、第二外导体、线夹、密封套、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卡簧及螺帽;
所述第一外导体为内设第一台阶、矩形槽及内螺纹的筒状件,第一外导体外径上设有卡槽及第四密封槽;
所述第四密封圈设于第一外导体的第四密封槽内;
所述第二外导体为内设锥面台阶及第一密封槽的筒状件,第二外导体外径上设有外螺纹及第二密封槽;
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第二外导体的第一密封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第二外导体的第二密封槽内;
所述线夹为筒状件,其筒内壁径向设有凹陷的第一螺旋槽,外壁设有第三密封槽,筒的一端设有凸缘,筒的另一端外壁径向设有齿纹,齿纹经轴向设置的数道切口分割为花瓣状;
所述第三密封圈设于线夹的第三密封槽内;
所述密封套为筒状件,其内孔设有第二螺旋槽、外径上设有数个卡快;
所述内导体设于介质体内,内导体连同介质体设于第一外导体的第一台阶内;
所述螺帽套接于第一外导体外侧,卡簧设于第一外导体的卡槽与螺帽之间;
所述密封套设于线夹内,密封套的卡快与线夹的切口卡接;
所述第二外导体的一端设于第一外导体内,第二外导体的外螺纹与第一外导体的内螺纹啮合,所述密封套及线夹设于第二外导体内,且线夹的凸缘位于第二外导体端面与第一外导体的矩形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第二外导体内设置线夹、密封套的结构,构成外导体合件。将内导体设于介质体内,内导体连同介质体设于第一外导体内,构成内导体合件。将第二外导体的一端设于第一外导体内,通过第二外导体的外螺纹与第一外导体的内螺纹啮合,完成两合件的装配。通过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及密封套实施螺纹电缆与本实用新型之间的密封;通过电缆的线芯与内导体连接,电缆的屏蔽层与线夹、密封套、第二外导体及第一外导体连接,实现对螺纹电缆的屏蔽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简单、密封性能好、低互调、低损耗、高功率及高可靠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低互调:
由于通信系统中的天馈系统对低互调要求很高,为了实现低互调,本实用新型螺纹电缆第二外导体及第一外导体的连接可靠性很高,稳定性好,螺纹电缆在线夹、密封套的第一、二螺旋槽、第二外导体及第一外导体内不出现窜动及摇摆的现象,低互调效果显著。
便于野外安装:
由于天馈系统的安装、调试均在野外进行,为了便于野外安装,尽可能减少连接器的组成部分,因为组成部分太多会给连接器和电缆组件正常的安装和更换带来很大的不便;其次就是要使用简单可靠的连接方式,如焊接等方式均不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由外导体合件与内导体合件两部分组成,将安装的程序简化到最低限度,只要使用两只扳手就可以完成安装,因此特别适用于野外安装操作。
电缆连接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配接电缆后整个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的连接十分可靠,而且电气性能极其优良,电缆组件的野外使用寿命可大幅延长,减少用户的后顾之忧。
防水性优良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与电缆外导体紧密贴合固定,具有多重防水密封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动态互调差及防水性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外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外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导体1、介质体2、第一外导体3、第二外导体4、线夹5、密封套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8、第三密封圈9、第四密封圈10、卡簧11及螺帽12;
参阅图1、图3,所述第一外导体3为内设第一台阶31、矩形槽32及内螺纹33的筒状件,第一外导体3外径上设有卡槽34及第四密封槽35;
所述第四密封圈10设于第一外导体3的第四密封槽35内。
参阅图1、图2,所述第二外导体4为内设锥面台阶41及第一密封槽45的筒状件,第二外导体4外径上设有外螺纹42及第二密封槽43;
所述第一密封圈7设于第二外导体4的第一密封槽45内;所述第二密封圈8设于第二外导体4的第二密封槽43内。
参阅图1、图5,所述线夹5为筒状件,其筒内壁径向设有凹陷的第一螺旋槽51,筒的一端设有凸缘53,筒的另一端外壁径向设有齿纹52,齿纹52经轴向设置的数道切口分割为花瓣状。
所述第三密封圈9设于线夹5的第三密封槽54内。
参阅图1、图6,所述密封套6为筒状件,其内孔设有第二螺旋槽61、外径上设有数个卡快62。
参阅图1、图4,所述内导体1设于介质体2内,内导体1连同介质体2设于第一外导体3的第一台阶31内;
所述螺帽12套接于第一外导体3外侧,卡簧11设于第一外导体3的卡槽34与螺帽12之间。
参阅图1、图5、图6,所述密封套6设于线夹5内,密封套6的卡快62与线夹5的切口卡接。
参阅图1、图2、图3、图5、图6,所述第二外导体4的一端设于第一外导体3内,第二外导体4的外螺纹42与第一外导体3的内螺纹33啮合,所述密封套6及线夹5设于第二外导体4内,且线夹5的凸缘53位于第二外导体4端面与第一外导体3的矩形槽3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
参阅图1、图2、图3、图7,将螺纹电缆剥出线芯,将电缆的线芯与内导体1连接;
将第三密封圈9装入线夹5的第三密封槽54内,将密封套6装入线夹5内,使密封套6的卡快62与线夹5的切口卡接;
将第二密封圈8装入第二外导体4的第二密封槽43内,将线夹5的第一螺旋槽51及密封套6的第二螺旋槽61沿螺旋线旋入螺纹电缆内,并将线夹5的花瓣状的齿纹52撑开,将密封套6连同线夹5装入第二外导体4内,且使线夹5的凸缘53与第二外导体4端面触及构成外导体合件;
将内导体1设于介质体2内,内导体1连同介质体2设于第一外导体3的第一台阶31内,构成内导体合件;
将第二外导体4的一端设于第一外导体3内,第二外导体4的外螺纹42与第一外导体3的内螺纹33啮合,且第二密封圈8将第二外导体4与第一外导体3之间密封。
参阅图1、图2、图3、图7,在第二外导体4的外螺纹42与第一外导体3的内螺纹33啮合的过程中,第二外导体4的端面将线夹5的凸缘53顶入到第一外导体3的矩形槽32内,且使密封套6与线夹5在第二外导体4的锥面台阶41与第一外导体3的矩形槽32相互作用下挤压变形,并将螺纹电缆紧紧抱合在一起。此时,设于第二外导体4的第一密封槽45内的第一密封圈7与螺纹电缆的外表面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
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与连接器座连接,将本实用新型的内导体1与连接器座的内导体连接,将螺帽12与连接器座的外导体啮合,实现配接螺纹电缆的射频连接。
参阅图1、图7,为保障螺帽12与连接器座的啮合,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外导体3的卡槽34内设置了卡簧11,在螺帽12与连接器座啮合的过程中,螺帽12通过卡簧11驱使第一外导体3与内导体1与连接器座完成连接。
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外导体3的第四密封槽35内设置了第四密封圈10,用于第一外导体3与连接器座之间的密封。
1.一种配接螺纹电缆的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导体(1)、介质体(2)、第一外导体(3)、第二外导体(4)、线夹(5)、密封套(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8)、第三密封圈(9)、第四密封圈(10)、卡簧(11)及螺帽(12);
所述第一外导体(3)为内设第一台阶(31)、矩形槽(32)及内螺纹(33)的筒状件,第一外导体(3)外径上设有卡槽(34)及第四密封槽(35);
所述第四密封圈(10)设于第一外导体(3)的第四密封槽(35)内;
所述第二外导体(4)为内设锥面台阶(41)及第一密封槽(45)的筒状件,第二外导体(4)外径上设有外螺纹(42)及第二密封槽(43);
所述第一密封圈(7)设于第二外导体(4)的第一密封槽(45)内;所述第二密封圈(8)设于第二外导体(4)的第二密封槽(43)内;
所述线夹(5)为筒状件,其筒内壁径向设有凹陷的第一螺旋槽(51),外壁设有第三密封槽(54),筒的一端设有凸缘(53),筒的另一端外壁径向设有齿纹(52),齿纹(52)经轴向设置的数道切口分割为花瓣状;
所述第三密封圈(9)设于线夹(5)的第三密封槽(54)内;
所述密封套(6)为筒状件,其内孔设有第二螺旋槽(61)、外径上设有数个卡快(62);
所述内导体(1)设于介质体(2)内,内导体(1)连同介质体(2)设于第一外导体(3)的第一台阶(31)内;
所述螺帽(12)套接于第一外导体(3)外侧,卡簧(11)设于第一外导体(3)的卡槽(34)与螺帽(12)之间;
所述密封套(6)设于线夹(5)内,密封套(6)的卡快(62)与线夹(5)的切口卡接;
所述第二外导体(4)的一端设于第一外导体(3)内,第二外导体(4)的外螺纹(42)与第一外导体(3)的内螺纹(33)啮合,所述密封套(6)及线夹(5)设于第二外导体(4)内,且线夹(5)的凸缘(53)位于第二外导体(4)端面与第一外导体(3)的矩形槽(32)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