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管及后处理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29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间管及后处理总成。



    背景技术:

    后处理总成装配在燃油发动机排气系统末端,通过后处理总成内部的载体和催化剂的作用,将发动机尾气进行化学反应,使排放的废气达到排放控制指标要求。

    如图2所示,非道路产品升级到四阶段以后,将增加后处理结构以满足排放要求,受制于整车布置限制,后处理的排气尾管仍将装配在后处理总成5上,裸露在整机机罩外,雨水进入排气尾管过多或无法及时排出,将会进入后处理载体4的内部,造成载体污染,降低排放性能。

    因此,如何避免雨水进入发动机的后处理总成,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管,使通过排气尾管进入后处理总成的雨水能够及时从中间管排出,避免了后处理载体受到雨水污染,提高了排放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处理总成,所述后处理总成内设置有上述的中间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间管,设置在后处理总成与排气尾管连通的连通管的内腔底部,包括中间管主体和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中间管主体的侧壁的底部,所述中间管主体和所述内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内管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中间管主体的外部,另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中间管主体的内部;所述中间管主体下端的开口与所述后处理总成的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中间管主体的底部与所述连通管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管主体的底端位置设置有细长管体,所述细长管体一端与所述中间管主体的底端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后处理总成的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管为l型。

    优选地,所述内管位于所述中间管主体的外部的开口为喇叭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高度低于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后处理总成连通的通孔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中间管主体的高度高于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后处理总成连通的通孔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中间管主体和所述内管均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所述中间管主体和所述细长管体为一体铸造成型。

    优选地,所述中间管主体和所述细长管体无缝焊接在一起。

    一种后处理总成,所述后处理总成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间管。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间管,后处理总成内增加所述中间管,雨水顺着排气尾管进入后处理总成后积存时,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内管流入中间管主体后排出后处理总成。当发动机工作时,在废气上流的作用下,中间管主体的上部形成低压力区,后处理总成底部为高压力区,后处理总成下部的废气通过内管进入中间管主体,向上高速流动,通过内管与中间管主体连通的开口高速流出,在中间管主体的下部形成一定的喷射式虹吸,使中间管主体用于排水的开口的位置的压力与大气压平衡或稍低于大气压,确保废气不会经过中间管主体用于排水的开口排出后处理总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处理总成,所述后处理总成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间管,因此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间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排气尾管与后处理总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尾管与后处理总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结构中废气正常排出的结构示意图。

    1、中间管主体,11、细长管体,12、排水口,2、内管,21、进水口,22、喷射口,3、连通管,4、后处理载体,5、后处理总成,b、低压力区,c、高压力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间管,使通过排气尾管进入后处理总成的雨水能够及时从中间管排出,避免了后处理载体受到雨水污染,提高了排放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处理总成,所述后处理总成内设置有上述的中间管。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间管。

    其中,所述中间管竖直设置在后处理总成5与排气尾管连通的连通管3的内腔底部。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也可以接近竖直的位置设置在连通管3的内腔底部。

    所述中间管包括中间管主体1和内管2,内管2设置在中间管主体1的侧壁的底部,中间管主体1和内管2固定连接在一起。中间管主体1和内管2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内管2一端的开口位于中间管主体1的外部,另一端的开口位于中间管主体1的内部;中间管主体1下端的开口与后处理总成5的外部连通。具体的,中间管主体1竖直设置在连通管3的内腔底部。

    内管2用于将连通管3内腔积存的雨水导出到中间管主体1内,中间管主体1用于将导入的雨水导出后处理总成5。

    后处理总成5的连通管3内增加所述中间管,雨水顺着排气尾管进入连通管3后积存时,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内管2流入中间管主体1后排出后处理总成5。

    同时,所述中间管能够避免废气从中间管主体1的用于排水的管口(下端开口)排出。当发动机工作时,在废气上流的作用下,中间管主体1的上部形成低压力区b,后处理总成5底部为高压力区c,后处理总成5下部的废气通过内管2进入中间管主体1,向上高速流动,通过内管2与中间管主体1连通的开口高速流出,在中间管主体1的下部形成一定的喷射式虹吸,使中间管主体1用于排水的开口(下端的开口)的位置的压力与大气压平衡或稍低于大气压,确保废气不会经过中间管主体1用于排水的开口排出后处理总成5,或者使极少部分机罩内空气通过中间管主体1用于排水的开口进入后处理总成5随废气排出。

    具体的,中间管主体1的底部与连通管3固定连接。中间管主体1的底端位置设置有细长管体11,细长管体11一端与中间管主体1的底端开口连通,另一端与后处理总成5的外部连通。通过设置细长管体11,有利于防止废气通过此口排出。细长管体11下端用于排水的开口为排水口12。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内管2位于中间管主体1的外部的开口为喇叭形开口,此开口为进水口21,内管2位于中间管主体1的内部的开口为喷射口22。为了方便形成喷射流,内管2为l型管,进水口21一端设置为水平结构,喷射口22一端为竖直结构。进水口21设置为喇叭形,方便积存的雨水进入内管2排出。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雨水通过连通管3进入后处理总成5的内部,污染后处理载体4,内管2的高度低于连通管3与后处理总成5连通的通孔的高度,以便于在积存的水未进入后处理总成5的内部时,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中间管内就形成连通器,将积存的水导出。具体的,中间管主体1的高度高于连通管3与后处理总成5连通的通孔的高度,避免由所述通孔流过的废气干扰中间管主体1内部的气压。可以理解的,上述的所述通孔并不是指单个的通孔,而是均布的若干个构成的通孔组。

    为了适应高温的使用环境,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中间管主体1和内管2均为不锈钢材质,采用不锈钢材质,也能很好地避免发生锈蚀的现象,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中间管主体1和细长管体11为一体铸造成型。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中间管主体1和细长管体11无缝焊接在一起。

    使用时,雨水进入后处理总成5积存时,利用连通器原理,如图5所示,后处理总成5内积存的水通过内管2进入中间管主体1内,然后通过排水口12排出后处理总成5。当发动机工作时,如图6所示,在废气上流的作用下,中间管主体1上部形成负压或低压力区,中间管主体1下部废气通过进水口21进入,向上高速流动,通过喷射口22高速流出,在中间管主体1下部形成一定的喷射式虹吸,使排水口12位置的压力与大气压平衡或稍低于大气压,确保废气不会经过排水口12排出后处理总成5的底部,或者使极少部分机罩内空气通过排水口12进入后处理总成5后上升,最后随废气从排气尾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后处理总成5,后处理总成5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为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公开的中间管。

    由于后处理总成5的底部具有上述的中间管,因此该后处理总成5具有上述中间管相应的技术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4-图6中的箭头方向为流体流动方向。图2中的箭头是雨水流入后处理总成的方向。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方案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中间管,设置在后处理总成(5)与排气尾管连通的连通管(3)的内腔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管主体(1)和内管(2),所述内管(2)设置在所述中间管主体(1)的侧壁的底部,所述中间管主体(1)和所述内管(2)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内管(2)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中间管主体(1)的外部,另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中间管主体(1)的内部;所述中间管主体(1)下端的开口与所述后处理总成(5)的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主体(1)的底部与所述连通管(3)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管主体(1)的底端位置设置有细长管体(11),所述细长管体(11)一端与所述中间管主体(1)的底端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后处理总成(5)的外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为l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位于所述中间管主体(1)的外部的开口为喇叭形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高度低于所述连通管(3)与所述后处理总成(5)连通的通孔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主体(1)的高度高于所述连通管(3)与所述后处理总成(5)连通的通孔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主体(1)和所述内管(2)均为不锈钢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主体(1)和所述细长管体(11)为一体铸造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主体(1)和所述细长管体(11)无缝焊接在一起。

    10.一种后处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总成(5)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间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间管,设置在后处理总成与排气尾管连通的连通管的内腔底部,包括中间管主体和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中间管主体的侧壁的底部,所述中间管主体和所述内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内管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中间管主体的外部,另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中间管主体的内部;所述中间管主体下端的开口与所述后处理总成的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中间管,使通过排气尾管进入后处理总成的雨水能够及时从中间管排出,避免了后处理载体受到雨水污染,提高了排放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岭;张忠峰;王峰;崔志勇;江晓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9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