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角可调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及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车辆在行驶时,由于车速的不同,驾驶员需要获得的视野需求不同,往往在车速较快时需要更大的视野范围,以便于发现更远位置的情况从而提前做出反应;在车速较慢时却需要更近细节更多的视野,以便于驾驶员处理车辆附近的情况。现有的后视镜一般都是使用一块曲面玻璃作为反光镜进行视野的扩大,但是其视野范围固定,不能很好的适应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下的视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视角可调后视镜,可以通过调节后视镜的反光镜的凸面尺寸来改变后视镜的视野,使得其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视野范围,从而更加适应驾驶时的各种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角可调后视镜,包括反光镜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反光镜,所述反光镜为受力后可变形的软镜面,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反光镜的背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后视镜镜架上,所述支撑柱长度可伸缩,所述支撑柱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反光镜背面,通过改变支撑柱的长度以改变反光镜的镜面形状,所述反光镜的镜面变化范围为凸面至平面。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通过气缸控制其伸缩,每个所述支撑柱对应设置一个气缸,还设置有处理器,所述气缸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控制每个气缸的伸缩以及气缸的伸缩量。
进一步,所述处理器与汽车的车速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根据车速分别控制每个气缸的伸出长度从而控制反光镜的镜面形成不同形状。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柱至少围设成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环外围,且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均收容于所述镜面轮廓之内。
进一步,所述反光镜背面还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固定设置在反光镜背面,所述框架可在受力后变形,所述框架包括多个环框,多个所述环框的形状相同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环框的形状与反光镜现状相同,所述环框中尺寸最大的一个与反光镜尺寸相同,设置在反光镜背面的边缘,所述环框一个套一个向反光镜中心聚拢,所述支撑柱连接在环框上,通过伸缩支撑柱使框架变形,通过框架的变形带动反光镜的变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角可调后视镜,包括反光镜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反光镜,所述反光镜为受力后可变形的软镜面,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反光镜的背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后视镜镜架上,所述支撑柱长度可伸缩,所述支撑柱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反光镜背面,通过改变支撑柱的长度以改变反光镜的镜面形状,所述反光镜的镜面变化范围为凸面至平面。通过改变反光镜的凸面尺寸来使改变后视镜的视野范围从而回应不同车速下的具有不同的视野范围,从而更加适应驾驶员的需求,使得驾驶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调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调后视镜的反光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调后视镜的反光镜形状改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调后视镜的反光镜形状改变后反光镜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反光镜;2-支撑柱;3-镜架;4-框架;21-第一支撑环;22-第二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可调后视镜,包括反光镜1和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用于支撑反光镜1,所述反光镜1为受力后可变形的软镜面,所述支撑柱2一端与反光镜1的背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后视镜镜架3上,所述支撑柱2长度可伸缩,所述支撑柱2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反光镜1背面,通过改变支撑柱2的长度以改变反光镜1的镜面形状,所述反光镜1的镜面变化范围为凸面至平面。通过改变反光镜1的凸面尺寸来使改变后视镜的视野范围从而回应不同车速下的具有不同的视野范围,从而更加适应驾驶员的需求,使得驾驶更加安全。通过使用可变形的软镜面,在对镜面的局部位置受力从而使镜面发生弯曲进而调整镜面的凸面大小,当凸面镜凸面越凸时其反光的视野越大,当凸镜越平时其反光的视野越小显示的细节越多,直至其变形至平面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2通过气缸控制其伸缩,每个所述支撑柱2对应设置一个气缸,还设置有处理器,所述气缸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控制每个气缸的伸缩以及气缸的伸缩量。通过设置处理器控制各个气缸的伸缩来控制支撑柱2的伸缩,从而达到自动改变反光镜1镜面形状的目的。所有气缸均采用微型气缸。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器与汽车的车速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根据车速分别控制每个气缸的伸出长度从而控制反光镜1的镜面形成不同形状。根据车速来控制支撑柱2的伸缩从而改变反光镜1的凸面尺寸,使得在车速越快时反光镜1的凸面越大从而视野越大,车速越小时反光镜1的凸面尺寸越小从而视野越小视野变形越小显示越详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支撑柱2的伸缩是缓慢的匀速的,使得反光镜1的变形时平滑的缓慢的变形不会影响驾驶,例如,在车速达到120千米每小时时达到最快速度凸面尺寸达到最大,车速小于10千米每小时时凸面尺寸达到最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2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柱2至少围设成第一支撑环21和第二支撑环2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21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2外围,且所述第一支撑环21与所述第二支撑环22均收容于所述镜面轮廓之内。将支撑柱2围设成第一支撑环21、第二支撑环22和第三支撑环等,在支撑柱2伸缩时每一个环内的支撑柱2伸缩的尺寸相同,环与环间伸缩长度不同,在进行变形时从反光镜1中心向外,支撑柱2的伸缩量逐渐变小,其变小规律是线性的,由此使得反光镜1形成凸面,在支撑柱2完全伸出时形成的凸镜凸面最大,在支撑柱2完全缩回时,反光镜1的镜面形成平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镜1背面还设置有框架4,所述框架4固定设置在反光镜1背面,所述框架4可在受力后变形,所述框架4包括多个环框,多个所述环框的形状相同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环框的形状与反光镜1现状相同,所述环框中尺寸最大的一个与反光镜1尺寸相同,设置在反光镜1背面的边缘,所述环框一个套一个向反光镜1中心聚拢,所述支撑柱2连接在环框上,所述支撑柱2围成的第一支撑环21和第二支撑环22设置在框架4的环框上,通过伸缩支撑柱2使框架4变形,通过框架4的变形带动反光镜1的变形。设置一框架4使支撑柱2连接在框架4上,在支撑柱2伸缩时给框架4一个作用力使框架4变形,而由框架4带动反光镜1变形,从而使反光镜1的受力为多个点受力改为线受力,使得反光镜1的变形更为平滑,变形后的镜面更光滑反光视野效果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1.一种视角可调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镜(1)和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用于支撑反光镜(1),所述反光镜(1)为受力后可变形的软镜面,所述支撑柱(2)一端与反光镜(1)的背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后视镜镜架(3)上,所述支撑柱(2)长度可伸缩,所述支撑柱(2)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反光镜(1)背面,通过改变支撑柱(2)的长度以改变反光镜(1)的镜面形状,所述反光镜(1)的镜面变化范围为凸面至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可调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通过气缸控制其伸缩,每个所述支撑柱(2)对应设置一个气缸,还设置有处理器,所述气缸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控制每个气缸的伸缩以及气缸的伸缩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角可调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与汽车的车速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根据车速分别控制每个气缸的伸出长度从而控制反光镜(1)的镜面形成不同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角可调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柱(2)至少围设成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环外围,且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均收容于所述镜面轮廓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视角可调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1)背面还设置有框架(4),所述框架(4)固定设置在反光镜(1)背面,所述框架(4)可在受力后变形,所述框架(4)包括多个环框,多个所述环框的形状相同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环框的形状与反光镜(1)现状相同,所述环框中尺寸最大的一个与反光镜(1)尺寸相同,设置在反光镜(1)背面的边缘,所述环框一个套一个向反光镜(1)中心聚拢,所述支撑柱(2)连接在环框上,通过伸缩支撑柱(2)使框架(4)变形,通过框架(4)的变形带动反光镜(1)的变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