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杆二维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生产线上,部分领域在进行移动时,具有特殊的移动要求,例如电抛光、电镀及钝化,其在移动时,需要保持极杆处于水平状态,实现左右及上下的二维位移,从而满足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杆二维移动装置,从而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极杆二维移动装置,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之间的极杆,每个所述的安装板上设有依次首尾铰接的连杆一、连杆二和连杆三,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与安装板铰接,所述连杆三的中部与安装板铰接,且安装板与连杆一和连杆二的铰接位置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连杆三的长度为连杆一的两倍,所述连杆三的另一端与连杆四铰接,所述连杆四相对于连杆三的另一端固定在偏心轮上,所述极杆的两端固定在连杆二上。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偏心轮的中心固定有一根主轴。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二的铰接处、连杆二与连杆三的铰接处分别固定有一根连杆同步轴。
作为优选,所述的偏心轮通过驱动马达以皮带轮和皮带的传动方式进行驱动。
本实用新型根据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原理,采用连杆一、连杆二和连杆三实现了左右和上下二位位移,使得极杆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极杆二维移动装置,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安装板1,以及设置在安装板1之间的一对极杆2,每个所述的安装板1上设有依次首尾铰接的连杆一3、连杆二4和连杆三5,所述连杆一3的另一端与安装板1铰接,所述连杆三5的中部与安装板1铰接,且安装板1与连杆一3和连杆二4的铰接位置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连杆三5的长度为连杆一3的两倍,所述连杆三5的另一端与连杆四6铰接,所述连杆四6相对于连杆三5的另一端固定在偏心轮7上,所述极杆2的两端固定在连杆二4上。
两个所述偏心轮7的中心固定有一根主轴8。
所述连杆一3与连杆二4的铰接处、连杆二4与连杆三5的铰接处分别固定有一根连杆同步轴9。
所述的偏心轮7通过驱动马达10以皮带轮和皮带的传动方式进行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
通过驱动马达以皮带轮和皮带的传动方式带动偏心轮进行转动,设置在偏心轮上的连杆四随着偏心轮的转动带动连杆三进行摆动,在连杆三摆动时,连杆二始终处于水平,此时,连杆二两端的极杆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在运行时,主轴实现了两侧偏心轮的同步转动,连杆同步轴保持两端的连杆一、连杆二和连杆三进行同步摆动。
1.一种极杆二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安装板(1),以及设置在安装板(1)之间的极杆(2),每个所述的安装板(1)上设有依次首尾铰接的连杆一(3)、连杆二(4)和连杆三(5),所述连杆一(3)的另一端与安装板(1)铰接,所述连杆三(5)的中部与安装板(1)铰接,且安装板(1)与连杆一(3)和连杆二(4)的铰接位置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连杆三(5)的长度为连杆一(3)的两倍,所述连杆三(5)的另一端与连杆四(6)铰接,所述连杆四(6)相对于连杆三(5)的另一端固定在偏心轮(7)上,所述极杆(2)的两端固定在连杆二(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杆二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偏心轮(7)的中心固定有一根主轴(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杆二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一(3)与连杆二(4)的铰接处、连杆二(4)与连杆三(5)的铰接处分别固定有一根连杆同步轴(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杆二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轮(7)通过驱动马达(10)以皮带轮和皮带的传动方式进行驱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