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10-09  120


    本实用新型属于乳化油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乳化油是由基础油加入适量的添加剂(防锈剂、乳化剂、稳定剂和消泡剂等)而制得的一种产品。油基外观在常温下为棕黄色至浅褐色半透明均匀油体。适用于金属加工的黑色、有色金属工件进行多工位加工和常用机床的车、钻、镗、铰、功丝、压延的工序的高速、高精度切削、并能提高刃具耐用度和切削效率。乳化油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1号、2号、3号、4号;其中1号防锈性较好,2号清洗性较好,3号极压性较好,4号是透明型的(适用于特种要求的金属加工冷却亦可作内燃机冷却液)。乳化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调制成乳化液,具有防锈、清洗、极压性能,适用于金属加工、切削等过程中作为冷却液使用。

    在乳化油生产的过程中,对乳化油进行搅拌也是其生产的工艺之一;但是,现有的搅拌性能不足,无法对罐体边缘的乳化油进行充分搅拌,因此需要一种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包括内壁组成搅拌腔的壳体,壳体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搅拌腔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壳体外壁顶端竖直固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的一端固接,搅拌轴的另一端穿过壳体顶端悬设于搅拌腔内;位于搅拌腔内的搅拌轴一侧均匀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左搅拌桨,位于搅拌腔内的搅拌轴另一侧均匀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右搅拌桨和位于右搅拌桨之间的搅拌桨单元。

    进一步地,搅拌桨单元包括斜搅拌桨;斜搅拌桨底端与搅拌轴固接,斜搅拌桨顶端与斜搅拌桨上方的右搅拌桨固接,斜搅拌桨上沿斜搅拌桨的长度方向依次倾斜设有截面均为椭圆的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

    进一步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的长度方向均与斜搅拌桨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搅拌桨一端与搅拌轴固接,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桨下方的右搅拌桨固接;第二搅拌桨一端与搅拌轴和第二搅拌桨上方的右搅拌桨均固接,另一端与壳体内壁相切设置;第三搅拌将一端与第三搅拌将上方的右搅拌桨固接。

    进一步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的分别关于斜搅拌桨对称设置,且第一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关于第二搅拌桨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左搅拌桨远离搅拌轴的端部均与刮板固接;l形结构的刮板与壳体内壁相切设置,且刮板底端与搅拌轴底端固接。

    进一步地,壳体内设有漏斗状且套设于搅拌轴上的预溶漏斗;预溶漏斗顶端固接于壳体顶端内壁上,预溶漏斗底端套设于搅拌轴上,且预溶漏斗内底端设有位于预溶漏斗和搅拌轴之间的内凸起,且内凸起与搅拌轴相切;预溶漏斗内壁顶端水平设有过滤网,预溶漏斗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圆孔;进料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超出预溶漏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进一步地,壳体内顶端内壁上位于预溶漏斗两侧均匀设有朝向互不相同的喷头,喷头均与外接水泵连通。

    进一步地,左搅拌桨内均匀设有加热棒,加热棒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的固定座,加热棒和固定座之间分别设有弓形结构的散热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该种搅拌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实用效果好,在搅拌内腔中设有喷头,使得喷头喷出的水均匀的喷洒在搅拌内腔的内壁上,对搅拌内腔进行清洗,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设置搅拌桨单元,搅拌桨单元又包括均倾斜设置的斜搅拌桨、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倾斜设置的搅拌桨在轴向和径向方向均有分解力,以达到充分均匀地搅拌润滑油的效果。

    (3)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均为椭圆状,弧面结构便于乳化油滑落搅拌桨,避免原料在搅拌桨上堆积;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分别与斜搅拌桨、搅拌轴和右搅拌桨固接,增加该搅拌桨单元的稳定性。

    (4)在左搅拌桨上固接l形结构的刮板,刮板与壳体内壁底端及高度三分之二贴合,防止原料在壳体内壁上固接而不利于后期清理。

    (5)壳体内设置两端均开口的预溶漏斗;预溶漏斗上又设置过滤网,进入壳体的原料首先在预溶漏斗内过滤、混合,使得原料混合更充分。

    (6)壳体内设置朝向互不相同的喷头,使得喷头向下的延长线分别与壳体内壁的不同位置相交,以便对壳体内壁的清洗更全面、彻底;本实用新型在左搅拌桨内设置加热棒和散热片,通过设置的夹套内部的加热器可以对罐体进行加热,增加罐内乳化油的可流动性;加热棒和散热片设置在两个弧形的固定座之间,增加其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溶漏斗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做搅拌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进料口;3、壳体;4、喷头;5、水泵;6、刮板;7、左搅拌桨;8、搅拌轴;9、出料口;10、第一搅拌桨;11、第二搅拌桨;12、第三搅拌桨;13、斜搅拌桨;14、右搅拌桨;15、预溶漏斗;16、过滤网;17、内凸起;71、固定座;72、加热棒;73、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内壁组成搅拌腔的壳体3,壳体3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搅拌腔连通的进料口2和出料口9;壳体3外壁顶端竖直固接有电机1,电机1的输出轴与搅拌轴8的一端固接,搅拌轴8的另一端穿过壳体3顶端悬设于搅拌腔内;位于搅拌腔内的搅拌轴8一侧均匀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左搅拌桨7,位于搅拌腔内的搅拌轴8另一侧均匀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右搅拌桨14和位于右搅拌桨14之间的搅拌桨单元;

    搅拌桨单元包括斜搅拌桨13;斜搅拌桨13底端与搅拌轴8固接,斜搅拌桨13顶端与斜搅拌桨13上方的右搅拌桨14固接,斜搅拌桨13上沿斜搅拌桨13的长度方向依次倾斜设有截面均为椭圆的第一搅拌桨10、第二搅拌桨11和第三搅拌桨12;第一搅拌桨10、第二搅拌桨11和第三搅拌桨12的长度方向均与斜搅拌桨13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搅拌桨10一端与搅拌轴8固接,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桨10下方的右搅拌桨14固接;第二搅拌桨11一端与搅拌轴8和第二搅拌桨11上方的右搅拌桨14均固接,另一端与壳体3内壁相切设置;第三搅拌将一端与第三搅拌将上方的右搅拌桨14固接;第一搅拌桨10、第二搅拌桨11和第三搅拌桨12的分别关于斜搅拌桨13对称设置,且第一搅拌桨10和第三搅拌桨12关于第二搅拌桨11对称设置;

    左搅拌桨7远离搅拌轴8的端部均与刮板6固接;l形结构的刮板6与壳体3内壁相切设置,且刮板6底端与搅拌轴8底端固接;左搅拌桨7内均匀设有加热棒72,加热棒72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的固定座71,加热棒72和固定座71之间分别设有弓形结构的散热片73;

    壳体3内设有漏斗状且套设于搅拌轴8上的预溶漏斗15;预溶漏斗15顶端固接于壳体3顶端内壁上,预溶漏斗15底端套设于搅拌轴8上,且预溶漏斗15内底端设有位于预溶漏斗15和搅拌轴8之间的内凸起17,且内凸起17与搅拌轴8相切;预溶漏斗15内壁顶端水平设有过滤网16,预溶漏斗15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圆孔;进料口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超出预溶漏斗15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壳体3内顶端内壁上位于预溶漏斗15两侧均匀设有朝向互不相同的喷头4,喷头4均与外接水泵5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原料自进料口2进入壳体3内,然后进入经过过滤网16进入预溶漏斗15内,并在预溶漏斗15进行初步溶解混合,然后预混后的原料自预溶漏斗15上的圆孔向下运动,并被再次混合;因为预溶漏斗15底端的内凸起17均匀环设在搅拌轴8周围,当点击1带动搅拌轴8转动时,搅拌轴8与内凸起17接触,并使仅顶端固定的预溶漏斗15底端震动,防止原料在过滤网16或预溶漏斗15内堆积。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包括内壁组成搅拌腔的壳体,壳体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搅拌腔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壁顶端竖直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的一端固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穿过壳体顶端悬设于搅拌腔内;位于搅拌腔内的所述搅拌轴一侧均匀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左搅拌桨,位于搅拌腔内的搅拌轴另一侧均匀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右搅拌桨和位于右搅拌桨之间的搅拌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单元包括斜搅拌桨;所述斜搅拌桨底端与搅拌轴固接,斜搅拌桨顶端与斜搅拌桨上方的右搅拌桨固接,所述斜搅拌桨上沿斜搅拌桨的长度方向依次倾斜设有截面均为椭圆的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的长度方向均与斜搅拌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搅拌桨一端与搅拌轴固接,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桨下方的右搅拌桨固接;所述第二搅拌桨一端与搅拌轴和第二搅拌桨上方的右搅拌桨均固接,另一端与壳体内壁相切设置;所述第三搅拌将一端与第三搅拌将上方的右搅拌桨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的分别关于斜搅拌桨对称设置,且第一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关于第二搅拌桨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搅拌桨远离搅拌轴的端部均与刮板固接;l形结构的所述刮板与壳体内壁相切设置,且刮板底端与搅拌轴底端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漏斗状且套设于搅拌轴上的预溶漏斗;所述预溶漏斗顶端固接于壳体顶端内壁上,预溶漏斗底端套设于搅拌轴上,且预溶漏斗内底端设有位于预溶漏斗和搅拌轴之间的内凸起,且内凸起与搅拌轴相切;所述预溶漏斗内壁顶端水平设有过滤网,预溶漏斗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圆孔;所述进料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超出预溶漏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顶端内壁上位于预溶漏斗两侧均匀设有朝向互不相同的喷头,所述喷头均与外接水泵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搅拌桨内均匀设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的固定座,所述加热棒和固定座之间分别设有弓形结构的散热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乳化油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化油调和罐用搅拌装置,包括内壁组成搅拌腔的壳体,壳体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搅拌腔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壳体外壁顶端竖直固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的一端固接,搅拌轴的另一端穿过壳体顶端悬设于搅拌腔内;位于搅拌腔内的搅拌轴一侧均匀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左搅拌桨,位于搅拌腔内的搅拌轴另一侧均匀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右搅拌桨和位于右搅拌桨之间的搅拌桨单元。该置工作效率较高,能够实现乳化油浓度的精确配制及乳化剂充分混合搅拌,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孙营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领先助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8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95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