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带扣位产品脱模的方式有推板加中心顶的方式和二次顶出机构,推板加中心顶的方式,中间顶出会出现顶白或顶破的现象,而且中间顶出对于进胶点的冷却效果很差。二次顶出机构虽然可以做到两次顶出,但是生产周期慢,结构复杂,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实现带扣位产品便捷式脱模的目的并有效提升生产效率的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包括:
模架;
模芯,安装于模架上,并具有用以成型产品的凸模结构;
底层推板,可升降的安置于模芯上;
顶层推板,可升降的安置于底层推板上,且底层推板与顶层推板面向凸模结构的一侧共同夹持产品的口部边沿,底层推板面向凸模结构的一侧还具有用以成型产品口部边沿外侧的扣位的环向槽;
一次顶出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模架内的油缸,且油缸的活塞杆上端向上穿过模芯并与底层推板相连;
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模架内的顶针板、竖立于顶针板上的顶推杆,顶推杆的上端向上穿过模芯及底层推板并与顶层推板相连。
较佳的,模芯上还竖立有若干导向杆,且每一导向杆分别穿过底层推板和顶层推板。
较佳的,底层推板和顶层推板上均纵向贯穿开设有与导向杆等数量且位置相对的导向孔,每一导向孔内还分别嵌设有用以穿设导向杆的导套。
较佳的,导向杆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导向杆阵列布置于模芯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包括模芯、模架、底层推板、顶层推板、一次顶出机构、二次顶出机构,使得能够实现带扣位产品便捷式脱模的目的,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且整体结构简洁、易于实现,便于生产及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省略模芯及模架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另一视角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并定义如图3中纸面所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图3中纸面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方向。
参阅图1至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包括:
模架1;
模芯2,安装于模架1上,并具有用以成型产品的凸模结构3;
底层推板5,可升降的安置于模芯2上;
顶层推板6,可升降的安置于底层推板5上,且底层推板5与顶层推板6面向凸模结构3的一侧共同夹持产品的口部边沿,底层推板5面向凸模结构3的一侧还具有用以成型产品口部边沿外侧的扣位的环向槽;
一次顶出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模架1内的油缸7,且油缸7的活塞杆上端向上穿过模芯2并与底层推板5相连;
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模架1内的顶针板8、竖立于顶针板8上的顶推杆9,顶推杆9的上端向上穿过模芯2及底层推板5并与顶层推板6相连。
在具体应用中,待注塑完成且凹模向上分离后,首先由油缸7带动底层推板5、顶层推板6以及产品共同向上抬升预设距离,使得产品与凸模结构3间具有空隙,然后由注塑机中子推动顶针板8抬升,顶推杆9带动顶层推板6及产品进一步向上移动,而顶层推板6与底层推板5相互分离,同时,由注塑件本身的弹性作用下及产品与凸模组件存在的间隙因素下,产品口部外侧的扣位强脱出底层推板5的环向槽,进一步的,还可通过内置于模芯2内的气顶组件将产品脱出。最后油缸7及顶针板8复位,双层推板也随之复位。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包括模芯2、模架1、底层推板5、顶层推板6、一次顶出机构、二次顶出机构,使得能够实现带扣位产品便捷式脱模的目的,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且整体结构简洁、易于实现,便于生产及维护。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模芯2上还竖立有若干导向杆10,且每一导向杆10分别穿过底层推板5和顶层推板6,以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的,底层推板5和顶层推板6上均纵向贯穿开设有与导向杆10等数量且位置相对的导向孔,每一导向孔内还分别嵌设有用以穿设导向杆10的导套。进一步的,导向杆10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导向杆10阵列布置于模芯2上。
此外,上述的气顶组件为本领域内常规采用的部件,故这里省略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架(1);
模芯(2),安装于所述模架(1)上,并具有用以成型产品的凸模结构(3);
底层推板(5),可升降的安置于所述模芯(2)上;
顶层推板(6),可升降的安置于所述底层推板(5)上,且所述底层推板(5)与顶层推板(6)面向所述凸模结构(3)的一侧共同夹持产品的口部边沿,所述底层推板(5)面向所述凸模结构(3)的一侧还具有用以成型产品口部边沿外侧的扣位的环向槽;
一次顶出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模架(1)内的油缸(7),且所述油缸(7)的活塞杆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模芯(2)并与所述底层推板(5)相连;
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模架(1)内的顶针板(8)、竖立于所述顶针板(8)上的顶推杆(9),所述顶推杆(9)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模芯(2)及底层推板(5)并与所述顶层推板(6)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2)上还竖立有若干导向杆(10),且每一所述导向杆(10)分别穿过所述底层推板(5)和顶层推板(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推板(5)和顶层推板(6)上均纵向贯穿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10)等数量且位置相对的导向孔,每一所述导向孔内还分别嵌设有用以穿设所述导向杆(10)的导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层推板的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0)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所述导向杆(10)阵列布置于所述模芯(2)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