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丝绒面料,尤其涉及一种用竹炭纤维做丝绒绒经的竹炭纤维丝绒面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丝绒面料品种已很多,单就以丝绒原料划分就有涤纶的锦纶的、腈纶的、真丝的、棉的等等举不胜举,各有特色,从视觉上,从手感上,从功能上都各有千秋,但在保健功能上,能吸收空气中的异味,能吸收室内有害化学物质,还能产生适合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使人体产生微热,促进人体衰老细胞活化,加快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以及肩周炎、关节炎、皮肤湿疹及褥疮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的保健的。目前还非竹炭纤维纱线不可。可由于竹炭纤维纱线质地较硬,相比较较光滑,做丝绒绒经,一般的织造,绒毛固结不牢。市场上极少,可人们都很希望有这种竹炭纤维丝绒做丝绒服装和丝绒床品供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炭纤维丝绒面料,能够把质地较硬且光滑的竹炭纤维纱线做丝绒绒经,绒头固结牢固,符合丝绒的标准,满足了顾客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竹炭纤维丝绒面料,包括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的基布及绒经经割绒形成的绒毛;所述的绒毛包括绒根和绒头,绒根由纬纱w型固结,绒头凸出于底布;在一个循环内,绒毛包括第一绒毛、第二绒毛、第三绒毛和第四绒毛,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第六纬纱;第一绒毛和第三绒毛位于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之间,与纬纱以w形式相固结织造;第二绒毛和第四绒毛位于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之间,与纬纱以w形式相固结织造;所述的第一绒毛、第二绒毛、第三绒毛和第四绒毛经为竹炭纤维纱。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第一绒毛、第三毛经由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相互交替w固结;第二绒毛、第四绒毛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第六纬纱和第六纬纱与下一循环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相互交替w固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竹炭纤维丝绒面料由于竹炭纤维绒经是被二根在织造过程中会自动靠拢的地经夹持并从二根地经中间穿过与纬纱进行三纬w固结织造的,竹炭纤维绒经虽然质地较硬,比较光滑,但是按本实用新型方法固结牢度比常规组织结构的其他丝绒绒经的固定牢度要牢,绒毛还密集,符合了国家标准,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深受人们的喜爱。
特别是竹炭维纱线具有能吸收空气中的异味,能吸收室内有害化学物质,还能产生适合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使人体产生微热,促进人体衰老细胞活化,加快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肩周炎、关节炎、皮肤湿疹以及褥疮能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使竹纤维在丝绒领域大显用武之地,大放光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竹炭纤维丝绒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割绒前竹炭纤维丝绒面料坯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1-第一经纱;12-第二经纱;13-第三经纱;14-第四经纱;21-第一纬纱;22-第二纬纱;23-第三纬纱;24-第四纬纱;25-第五纬纱;26-第六纬纱;31-第一绒经毛;32-第二绒毛;33-第三绒毛;34-第四绒毛;
t上1-上层第一经纱;t上2-上层第二经纱;t上3-上层第三经纱;t上4-上层第四经纱;t下1-下层第一经纱;t下2-下层第二经纱;t下3-下层第三经纱;t下4-下层第四经纱;r1-第一绒经;r2-第二绒经;r3-第三绒经;r4-第四绒经;
w上1-上层第一纬纱;w上2-上层第二纬纱;w上3-上层第三纬纱;w上4-上层第四纬纱;w上5-上层第五纬纱;w上6-上层第六纬纱;
w下1-下层第一纬纱;w下2-下层第二纬纱;w下3-下层第三纬纱;w下4-下层第四纬纱;w下5-下层第五纬纱;w下6-下层第六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竹炭纤维丝绒面料,包括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的基布以及绒经纱,绒经纱经割绒形成绒毛。绒毛包括绒根和绒头,绒根由纬纱w型固结,绒头凸出于底布。
在一个循环内,绒经包括第一绒毛31、第二绒毛32、第三绒毛33和第四绒毛34,经纱包括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第四经纱14,纬纱包括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第四纬纱24、第五纬纱25、第六纬纱26。第一绒毛31和第三绒毛33位于第一经纱11和第二经纱12之间,与纬纱相固结。第二绒毛32和第四绒毛34位于第三经纱13和第四经纱14之间,与纬纱相固结。第一绒毛31、第二绒毛32、第三绒毛33和第四绒毛34为竹炭纤维纱。
第一绒毛31由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采用w固结的方式;第三绒毛33由第三纬纱23、第四纬纱24、第五纬纱25采用w固结的方式;第四绒毛34由第四纬纱24、第五纬纱25、第六纬纱26采用w固结的方式;第二绒毛32由第六纬纱26与下一循环的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采用w固结的方式,并且相互交替固结。
在织造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竹炭纤维丝绒面料时,上层第一经纱t上1和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为一组,具有相同的交织规律。上层第三经纱t上3和上层第四经纱t上4为一组,具有相同的交织规律。下层第一经纱t下1和下层第二经纱t下2为一组,具有相同的交织规律,下层第三经纱t下3和下层第四经纱t下4为一组,具有相同的交织规律。它们会在织造时相互靠拢将中间的绒经夹持更紧。
上层第一经纱t上1和上层第二经纱t上2作为一组经纱、上层第三经纱t上3和上层第四经纱t上4作为一组经纱,这两组经纱与上层第一纬纱w上1、上层第二纬纱w上2、上层第三纬纱w上3、上层第四纬纱w上4、上层第五纬纱w上5、上层第六纬纱w上6进行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交织,形成上层基布。
下层第一经纱t下1和下层第二经纱t下2作为一组经纱、下层第三经纱t下3和下层第四经纱t下4作为一组经纱,这两组经纱与下层第一纬纱w下1、下层第二纬纱w下2、下层第三纬纱w下3、下层第四纬纱w下4、下层第五纬纱w下5、下层第六纬纱w下6进行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交织,形成下层基布。
在织造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竹炭纤维丝绒面料时:
第一绒经r1位于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与上层第二经纱t上2之间,被两根经纱夹持在中间,由上层纬纱为三纬w固结织造;再至下层基布,位于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与下层第二经纱t下2之间,被这两根经纱夹持在中间,由下层经纱为三纬w固结织造;再返回上层基布。
第三绒经r3位于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与下层第二经纱t下2之间,被两根经纱夹持在中间,由下层纬纱为三纬w固结织造;再至上层基布,位于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与上层第二经纱t上2之间,被这两根经纱夹持在中间,由上层经纱为三纬w固结织造;再返回上层基布。
第二绒经r2位于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与上层第四经纱t上4之间,被两根经纱夹持在中间,由上层纬纱为三纬w固结织造;再至下层基布,位于下层第三经纱t下3与下层第四经纱t下4之间,被此两根经纱夹持在中间,由下层纬纱w固结;再返回上层基布。
第四绒经r4位于下层第三经纱t下3与下层第四经纱t下4之间,被两根经纱夹持在中间,由下层纬纱为三纬w固结织造;再至上层基布,位于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与上层第四经纱t上4之间,被此两根经纱夹持在中间,由上层纬纱w固结;再返回下层基布。
织造成的中间具有绒经的上下二层丝绒坯布,中间经割绒剖开后形成上下二片绒毛为竹炭纤维的丝绒面料坯布,最后经染整后整理而成竹炭纤维丝绒面料。割绒后,绒经纱在一个循环内形成第一绒毛31、第二绒毛32、第三绒毛33和第四绒毛34。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竹炭纤维丝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的基布及绒经经割绒形成的绒毛;所述的绒毛包括绒根和绒头,绒根由纬纱w型固结,绒头凸出于底布;在一个循环内,绒毛包括第一绒毛、第二绒毛、第三绒毛和第四绒毛,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第六纬纱;第一绒毛和第三绒毛位于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之间,与纬纱以w形式相固结织造;第二绒毛和第四绒毛位于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之间,与纬纱以w形式相固结织造;所述的第一绒毛、第二绒毛、第三绒毛和第四绒毛经为竹炭纤维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纤维丝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绒毛、第三毛经由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相互交替w固结;第二绒毛、第四绒毛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第六纬纱和第六纬纱与下一循环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相互交替w固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