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9-27  1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集中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热源-热网采用集中循环泵的供热系统从本质上形成了热源和热网之间、各个热力站之间的流量强耦合关系,热源流量必须等于热网流量使得二者流量相互绑架,为了调节平衡热网运行流量常常希望大些,这样在初、末寒期运行锅炉数量发生变化情况下,当停运的锅炉作为流量旁通使用时候会出现热源供出热量远小于运行锅炉的生产热量;在没有可靠流量计量情况下,当运行锅炉的流量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偏离其额定流量时、锅炉的运行几乎很难实现高效率运行,这些可能的运行情况都会造成“多烧了煤、少供了热”的运行结果。同时,传统集中循环泵供热系统的各热力站流量之和还必须等于集中循环泵的流量,这个流量又绑架了热力站,使得最不利环路热力站的调节必须依赖其他所有热力站,这就加大了热网平衡调节的实际困难。特别在热力站没有流量、热量计量仪表支持情况下,平衡调节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反复调节的过程、需要持续很长时间。在调节平衡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整体供热效果、照顾不热的热力站,运行只能靠加大热源供热量解决,这又形成了大量能源浪费。总之,一次网和热源采用统一的集中循环泵系统运行方式是一个对热源和一次网平衡调节管理都不利的工艺系统方式,它将是我们热力公司实现平衡调节运行的一个应该解决的问题。这种传统供热系统采用了“包括热源和多个热力站用一个统一的集中循环泵一次网系统”的基本结构系统模式。这种系统模式呈现的系统特点必然是“热源与热网的流量耦合”、“各热力站之间的流量强耦合”。显然,组成供热系统的这二个基本环节的流量全部是耦合关系或者是强耦合关系,这也就注定了供热平衡调节困难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配套的流量、热量检测仪表不完善的情况下,供热平衡的调节和管理工作就更加困难,绝大多数热力公司的平衡调节工作会没完没了的贯穿整个采暖季。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供热系统的热力站之间的强耦合关系而导致的热量分布不均、流量得不到控制、调解困难而引发的“多烧了煤、少供了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包括

    供热锅炉系统及多级并行换热站,所述供热锅炉系统与多级并行换热站形成闭合循环换热管路,所述供热锅炉系统的供水端设置有二级循环泵组,并分别通过阀门控制,所述二级循环泵组与多级并行换热站之间并行设置连通回路,所述连通回路上设置截门;

    监控中心,包括主机、显示器、操作装置及网关,所述主机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数据采集单元、执行单元、安全报警单元、位置信息单元以及通讯单元;

    所述执行单元通过网关连接设置在所述供热锅炉系统中的集中调节控制单元,所述集中调节控制单元连接并控制所述多级并行换热站中独立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多组并行换热站的每个独立换热站的管路上均设有一次网循环泵。

    进一步的,所述一侧网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多组并行换热站的每个独立的换热站回水管路侧。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主机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平衡分析与控制单元以及分户计量系统单元,所述平衡分析与控制单元以及分户计量系统单元均连接所述执行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经济分析模块单元、预报与规划单元以及系统设置与查询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独立控制单元包括采集模块、报警模块、自动控制与调节模块以及故障调试模式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分布变频泵技术方案通过在各热力站安装小循环泵的运行方式取代传统的统一大循环泵的运行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各热力站富裕资用压力造成的大量电能浪费,降低了供热成本;热网运行温差可以大于锅炉运行温差,有利于大温差小流量节电热能传输方案的执行。

    (2)锅炉运行流量为了匹配热网运行流量而大于锅炉额定运行流量,最终影响锅炉的运行效率。为了锅炉运行流量不受热网运行流量变化的运行而独立设定和运行,锅炉在额定流量下运行,尽量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此外锅炉房循环泵仅需克服锅炉房内部阻力损失,故传统的循环大泵可改成小泵。“热耦合均压管”的作用是“完成热交换、确保热源和热网运行流量的互不干渉”,这个设计节约了传统系统在初末寒期的热网运行流量全部通过锅炉房的大量能源浪费,解决了热源和热网流量互相绑架的难题,为供热系统实现量调节节能运行和锅炉的高效率自控运行建立了可操作的工艺系统基础。二级泵技术方案在以混水方式实现了热源向热网传递热量的同时解决了热源运行流量长期受困于热网运行流量的难题。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在供热运行中热网流量超出锅炉额定流量引起的电能浪费和作为旁通使用锅炉的热能浪费。也实现了锅炉可以根据供热量需要的合理组合运行。

    (3)组合应用“分布变频泵技术方案”和“二级泵技术方案”的供热系统在上述优点的支持下实质性的把传统的供热系统改变成了一种柔性的供热系统。这个系统允许热网可以根据平衡需要,随意调节各热力站的运行流量并且不会出现管道压力大幅度波动的安全问题;这个系统也允许热源的运行流量根据热源变化组合运行的需要而对应变化调节,并且不会对热网运行造成水力影响。建议二次网按照“分解泵方案”设计,基本思想:建设具有多个二次网分支环路的热力站供热系统,并且使用“每个分支环路配置循环泵的二次网系统方案”取代“集中循环泵+分、集水缸的传统二次网系统方案”的热力站建设思想。把传统二次网平衡管理的“面平衡调节方式”改变为便于操作和控制的“线平衡调节方式”,彻底改变二次网平衡调节的困难现状。彻底解决科学供热、节能供热的基础难题---二次网的平衡供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中供热锅炉系统及多级并行换热站的供热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中监控中心的控制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包括

    供热锅炉系统(本是实施例中为40t锅炉)及多级并行换热站(换热站的数量根据实际供热面积而确定),供热锅炉系统与多级并行换热站形成闭合循环换热管路,供热锅炉系统的供水端设置有二级循环泵组,并分别通过阀门控制,二级循环泵组与多级并行换热站之间并行设置连通回路,连通回路上设置截门;

    其中,多组并行换热站的每个独立换热站的管路上均设有一次网循环泵,采用与锅炉流量相配套的低扬程泵,其功率不仅减少,而且降低了锅炉房的用电负荷,保证锅炉房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在主回水管和主供水管之间加装的均压管,形成二级泵系统,外网与锅炉内循环分开,做到想调外调外网想调锅炉调锅炉。

    具体的,一次网循环泵设置在多组并行换热站的每个独立的换热站回水管路侧。

    如图2所示,监控中心,包括主机、显示器、操作装置及网关,主机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数据采集单元、执行单元、安全报警单元、位置信息单元以及通讯单元;

    主机为无极变频控制器,形成“分布式一次网变频泵控制技术方案”,远程控制一次网侧的供水流量,做到热量平衡分配,按需索取。为区别节能保温建筑和既有旧建筑的对应管理、为区别高层建筑和普通低层建筑的对应供热建立便于操作管理的工艺系统基础。

    执行单元通过网关连接设置在供热锅炉系统中的集中调节控制单元,集中调节控制单元连接并控制多级并行换热站中独立控制系统。

    其中,独立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报警模块、自动控制与调节模块以及故障调试模式模块,在通过集中调节控制单元分流控制中,独立的换热站实现自动控制为主,无阻碍换热过程,当独立换热站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在维持供热的基础上,是想系统自行或者人为调试的过程,避免供热失衡。

    整个系统中,围绕平衡供热管理和实现量调节供热运行的供热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对全网热力站实行计算机统一管理、实行无人值守热力站的供热运行管理模式。把供热运行置于计算机统一采集热力站运行参数、统一分析供热平衡效果、统一管理平衡控制和统一规划供热量指挥热源运行以及相应实施量调节节电供热运行的现代科学供热技术的基础之上。

    在此参见图2,主机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平衡分析与控制单元以及分户计量系统单元,平衡分析与控制单元以及分户计量系统单元均连接执行单元,其双向连接,实现耦合控制执行方式,能够自动根据采集的信息调节共饮的参数的修订以及分析过程,达到供热均衡。

    更具体的结构,主机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经济分析模块单元、预报与规划单元以及系统设置与查询单元,实现供热均衡的同时,运算经济效应数据分析,能够更直观的查看供热系统的供应量和消耗量的情况信息。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热锅炉系统及多级并行换热站,所述供热锅炉系统与多级并行换热站形成闭合循环换热管路,所述供热锅炉系统的供水端设置有二级循环泵组,并分别通过阀门控制,所述二级循环泵组与多级并行换热站之间并行设置连通回路,所述连通回路上设置截门,在主回水管和主供水管之间加装的均压管,形成二级泵系统;

    监控中心,包括主机、显示器、操作装置及网关,所述主机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数据采集单元、执行单元、安全报警单元、位置信息单元以及通讯单元;

    所述执行单元通过网关连接设置在所述供热锅炉系统中的集中调节控制单元,所述集中调节控制单元连接并控制所述多级并行换热站中独立控制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并行换热站的每个独立换热站的管路上均设有一次网循环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网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多组并行换热站的每个独立的换热站回水管路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平衡分析与控制单元以及分户计量系统单元,所述平衡分析与控制单元以及分户计量系统单元均连接所述执行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经济分析模块单元、预报与规划单元以及系统设置与查询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报警模块、自动控制与调节模块以及故障调试模式模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循环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包括供热锅炉系统及多级并行换热站,所述供热锅炉系统与多级并行换热站形成闭合循环换热管路,所述供热锅炉系统的供水端设置有二级循环泵组;监控中心,包括主机、显示器、操作装置及网关,所述主机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数据采集单元、执行单元、安全报警单元、位置信息单元以及通讯单元;所述执行单元通过网关连接设置在所述供热锅炉系统集中调节控制单元,所述集中调节控制单元连接并控制所述多级并行换热站中独立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监控系统降低了供热成本;热网运行温差可以大于锅炉运行温差,有利于大温差小流量节电热能传输方案的执行。

    技术研发人员:周忠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智达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5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93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