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9-19  132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属于细纱机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zj1298、zj1268型细纱机在使用辅助设备智能落纱机器人落纱时,由于车尾靠近墙板的龙筋固定没有稳定销,导致龙筋的末端很难固定,造成稳定性能差,在受重力的下压时,很容易导致龙筋水平严重变形,当龙筋水平变形时,会导致锭子、钢领、导纱钩三同心发生变形,使纱线毛羽增加对产品质量波动较大,降低产品的质量,并且会影响生产进度,造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因三心不同出现的质量纱疵,增加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影响管纱成纱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当龙筋发生水平变形时,维修人员需要频繁的进行调整校正,极大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在现有的一些固定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单一,且只能起到一部分的固定作用,无法进行调节,且在调节过程中拆卸麻烦,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当龙筋水平发生轻微变形时,无法进行微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龙筋末端固定困难和无法进行调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丝,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固定倾斜安装有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上侧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所述套管的一端套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间隔支圈,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丝。

    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架侧视图为凹型结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螺丝相匹配的螺纹。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固定螺丝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深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套管的长度与所述套杆的长度相一致,且所述套杆与所述套管的立体结构均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调节孔内开设有与所述调节螺丝相匹配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二固定螺丝,通过第二固定螺丝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墙板,且设有间隔支圈,使本实用新型与墙板有一定的间隔,通过调节螺丝将套管与套杆相固定,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可调节,且套管和套杆的侧面均为矩形结构,使得在固定后,稳定性更高;

    通过松紧第一固定螺丝,使第一固定螺丝的一端均与龙筋相接触,当龙筋发生水平位移时,通过扳手调节第一固定螺丝,即可使龙筋调整到最佳水平位置,而且可长期保持龙筋水平稳定,不会因外力造成变形,稳定生产质量,减小维修劳动强度,同时也避免因三心不同出现的质量纱疵,减少消耗和浪费,提高管纱成纱质量,增收质量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杆俯视图。

    图中标号:1、固定架;2、第一固定孔;3、第一固定螺丝;4、第一连接杆;5、套管;6、调节孔;7、调节螺丝;8、套杆;9、第二连接杆;10、第二固定孔;11、间隔支圈;12、第二固定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侧视图为凹型结构,方便龙筋的固定,固定架1的上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第一固定孔2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丝3,用于固定在龙筋上,第一固定孔2内开设有与第一固定螺丝3相匹配的螺纹,第一固定螺丝3的长度大于第一固定孔2的深度,使得龙筋可夹紧在第一固定螺丝之间3,固定架1的上端固定倾斜安装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套管5,套管5的上侧开设有调节孔6,调节孔6内开设有与调节螺丝7相匹配的螺纹,调节孔6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7,套管5的一端套接有套杆8,套管5的长度与套杆8的长度相一致,使得当套杆8在套管5内伸入或伸出时通过调节螺丝7相固定,实现本实用新型长度可调节,且套杆8与套管5的立体结构均为长方体结构,套杆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0,用于固定在墙体上,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为弧形结构,第二固定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间隔支圈11,使得当固定在墙板上时,本实用新型与墙板之间产生间隙,第二固定孔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丝1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龙筋末端,在第二固定孔10内设有第二固定螺丝12,通孔第二固定螺丝12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墙板上,且设有间隔支圈11,使得本实用新型与墙板之间存在空隙,使龙筋的一端更好的固定于本实用新型上,调节倾斜角度,且设有套杆8、调节螺丝7和套管5,通过调节套杆8伸入套管5的深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可调节,并通过调节螺丝7使套杆8与套管5之间相固定,且套管5和套杆8的侧面均为矩形结构,使得在固定后,稳定性更高,因固定架1为凹型结构,将龙筋的一端置于固定架1的凹型结构内,且固定架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螺丝3,通过调节两端的第一固定螺丝3,使第一固定螺丝3的一端与龙筋相接触,使得龙筋夹紧在第一固定螺丝3之间,使得龙筋固定,当龙筋的一端发生水平位移时,通过扳手调节两侧的第一固定螺丝3,即可使龙筋调整到最佳水平位置,方便快捷,不需要进行拆卸固定装置和龙筋,而且因第一固定螺丝3使龙筋夹紧,使得龙筋可长期保持水平稳定,降低因外力造成龙筋变形,提高生产质量,减小劳动人员的维修劳动强度,同时也避免因三心不同出现的质量纱疵,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管纱成纱质量,增收效益,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上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所述第一固定孔(2)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丝(3),所述固定架(1)的上端固定倾斜安装有第一连接杆(4);

    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套管(5),所述套管(5)的上侧开设有调节孔(6),所述调节孔(6)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7),所述套管(5)的一端套接有套杆(8),所述套杆(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0),所述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孔(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间隔支圈(11),所述第二固定孔(10)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丝(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侧视图为凹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螺丝(3)相匹配的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丝(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5)的长度与所述套杆(8)的长度相一致,且所述套杆(8)与所述套管(5)的立体结构均为长方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6)内开设有与所述调节螺丝(7)相匹配的螺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细纱机车尾龙筋固定装置,属于细纱机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架,且设有第二固定螺丝,通过第二固定螺丝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墙板,且设有间隔支圈,使本实用新型与墙板有一定的间隔,通过调节螺丝将套管与套杆相固定,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可调节,通过松紧第一固定螺丝,使第一固定螺丝的一端均与龙筋相接触,当龙筋发生水平位移时,通过扳手调节第一固定螺丝,即可使龙筋调整到最佳水平位置,而且可长期保持龙筋水平稳定,不会因外力造成变形,稳定生产质量,减小维修劳动强度,同时也避免因三心不同出现的质量纱疵,减少消耗和浪费,提高管纱成纱质量,增收质量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朱长松;李郡玉;夏玉霞;纪洪强;陈孟春;曹言宁;王洪林;孙书海;王玉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邑恒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07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91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