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9-18  1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室外风机负责制冷或制热,室内机负责将冷气或热气输送到室内,并通过管道将室内的热空气或冷空气搬运到室外,以达到降温或升温的效果。空调风机是一种新型、节能、高效率、可变转速、低噪声离心式通风机,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体积小、风量大、压力高、振动小,配用三相调压器或变频器,能实行无级调速,特别适用于噪声要求严、风量变化范围大的通风换气场所,是空调、净化等行业理想的配套产品。

    现有风机装置多为墙洞埋装或天花顶板隔离,无法有效消除室内噪声;即便有可外挂式风机,其电源导线外接,控制盒外露,安装不便,存安全风险;未系统配套可任意预设启停时间、工作时长、自动循环的控制器;未系统配套具防水、防异物的补风弯管;室内噪声无法有效消除;电源导线外接连接困难,影响美观,存漏电风险;不能根据需要预设调节换气并自动循环;未配套补风管道,难形成适度负压气流;未集成排风、自动控制、补风元件并形成系统。如何克服上述问题以设计一种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以解决现有风机系统电源线安全性差,风机系统防尘、防水和静音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该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包括风机座、出风管、电机、风扇、进风管和电源线,所述出风管、电机、风扇、进风管和电源线均设置于所述风机座内部,所述出风管和进风管相连通,所述电机和风扇设置于所述出风管和进风管的连通处,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座的一壁,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位于相邻所述风机座一壁的另一壁,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以所述电机连通,另一端从所述进风管穿过且延伸至所述风机座外,所述风扇中心穿接所述电机的转轴且风扇位于进风口一侧、电机位于出风口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风机座的电机固定螺钉以及将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电机转轴的风扇固定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风扇罩,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分别与所述风扇罩通过锥度接口连接,所述电机和风扇设置于所述风扇罩中。

    进一步地,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的网罩和压圈,所述压圈设置于所述风扇罩内壁以将电源线紧贴所述风扇罩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座内的电机启动电容、接地线和电机启动电容导线,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固定于墙体内的控制面板,所述电机启动电容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中,所述接地线、电机启动电容导线和所述电源线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嵌入于补风墙洞内的负压补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补风管为直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将风扇、电源线、出风管和进风管预整装成一体,风机座将现有的风扇罩、电机座与长方形外壳合并后注塑成一体,具有更好的防尘、防水和静音功效,电源线采用内置方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整装一体的外挂风机与可预设功能的控制板、补风管构成静音、高效、节能、可调的换气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提供的一种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压圈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压圈的结构示意图(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提供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截面视图;

    图6为图5的c向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系统安装示意图。

    图8为图7的f向示意图。

    图中:

    1风机座2出风管3电机固定螺钉

    4电机5风扇6风扇固定螺钉

    7进风管8电源线9网罩

    10压圈11穿线槽12控制面板

    13补风管14防护盖15控制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如图1、5-6所示,该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包括风机座1、出风管2、电机4、风扇5、进风管7和电源线8,所述出风管2、电机4、风扇5、进风管7和电源线8均设置于所述风机座1内部,所述出风管2和进风管7相连通,所述电机4和风扇5设置于所述出风管2和进风管7的连通处,所述出风管2的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座1的一壁,所述进风管7的进风口位于相邻所述风机座1一壁的另一壁,所述电源线8的一端以所述电机4连通,另一端从所述进风管7穿过且延伸至所述风机座1外,所述风扇5中心穿接所述电机4的转轴且风扇5位于进风口一侧、电机4位于出风口一侧。

    本实施例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将风扇5、电源线8、出风管2和进风管7预整装成一体,风机座1将现有的风扇罩、电机座与长方形外壳合并后注塑成一体,具有更好的防尘、防水和静音功效,电源线8采用内置方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如图1、5-6所示,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电机4固定于所述风机座1的电机固定螺钉3以及将所述风扇5固定于所述电机4转轴的风扇固定螺钉6。这样,电机4可以稳固地连接于所述风机座1,风扇5可以稳固地与电机4转轴连接。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如图1、5-6所示,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风扇罩,所述进风管7和所述出风管2分别与所述风扇罩通过锥度接口连接,所述电机4和风扇5设置于所述风扇罩中。采用锥度接口连接省掉了卡箍或热熔连接,能有效减少风阻。

    实施例4

    如实施例3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如图1、5-6所示,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出风管2的出风口的网罩9和压圈10,所述压圈10设置于所述风扇罩内壁以将电源线8紧贴所述风扇罩内壁,压圈10上具有穿线槽11以便于电源线穿过。通过设置网罩9能有效防止异物进入所述出风管2,通过压圈10能使电源线8更稳固地贴合风扇罩内壁。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如图1、5-6所示,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座1内的电机启动电容、接地线和电机启动电容导线,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固定于墙体内的控制面板,所述电机启动电容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中,所述接地线、电机启动电容导线和所述电源线8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电机4、风扇5可以与控制面板有效配合,通过控制面板可根据应用环境,实现可任意预设启停时间、工作时长、自动循环。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为荧光数字显示功能的控制面板,显示方便便捷。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如图7所示,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嵌入于补风墙洞内的负压补风管13。

    具体的补风点或补风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过设置所述负压补风管能够形成适度负压气流,优选的,所述负压补风管外管口可以设置有防异物网罩,有效防止异物进入负压补风管。

    实施例7

    如实施例6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所述负压补风管为直管。选择支管的负压补风管能够更好地补充新风形成空气对流。

    实施例8

    本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系统的安装方式,如图7-8所示在安装本实用新型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时,将风机座和内部的各部件固定于外墙,将通过墙洞的进风延长锥口管与进风管连接,并在另一侧设置防护盖14,将穿过进风管的电源线通过线槽中的控制线15与嵌入墙体的控制面板12连接,将控制面板12与市电连接,将补风管13嵌入补风墙洞,并在另一侧设置防护盖14。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时,设置强弱档,启停时间、工作时长、自动循环,启动。本实用新型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中风机根据控制板的设置自动开、停、循环。密闭空间产生的负压,通过补风管补充新风形成空气对流。由于风机采用密闭的整体式设计,配合补风管,换气效率高。进出风管直径为50mm时,长宽高为4×5×2.5米,面积20平米,容积50立方公尺的房间,实现全换新风的时间为40-60分钟,例如夜间卧室需要换新风4次,能耗为0.04千瓦时(电机低档工作),每月使用25天,总耗电1度;根据房间大小,浊气多少,冷暖流失的控制等,控制面板设置风机自动开、停、循环,既保证了房间的新风又避免了常开式风机造成的空调房冷、暖气的过度流失,减轻空调设备的功率负荷,密闭空间产生的负压,通过补风管补充新风形成空气对流;外挂式的整体设计,完全消除产品噪声;产品外形美观,内置电源线,安装简单,不占用室内空间;体积小,重量轻(小于1000g),成本低。该产品的功率、尺寸,可根据需要形成产品系列,如补风点选择室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将电机、风扇、进风管、出气管、风机座集成一体的设计;电源导线管内布置的方式;根据风机运行需求配套设计的数显式控制板;有别于开门、开窗补气的带防异物网罩的直、弯、加长补气管;整体式风机与控制板、补风管构成工作系统的设计。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包括风机座(1)、出风管(2)、电机(4)、风扇(5)、进风管(7)和电源线(8),所述出风管(2)、电机(4)、风扇(5)、进风管(7)和电源线(8)均设置于所述风机座(1)内部,所述出风管(2)和进风管(7)相连通,所述电机(4)和风扇(5)设置于所述出风管(2)和进风管(7)的连通处,所述出风管(2)的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座(1)的一壁,所述进风管(7)的进风口位于相邻所述风机座(1)一壁的另一壁,所述电源线(8)的一端以所述电机(4)连通,另一端从所述进风管(7)穿过且延伸至所述风机座(1)外,所述风扇(5)中心穿接所述电机(4)的转轴且风扇(5)位于进风口一侧、电机(4)位于出风口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电机(4)固定于所述风机座(1)的电机固定螺钉(3)以及将所述风扇(5)固定于所述电机(4)转轴的风扇固定螺钉(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风扇罩,所述进风管(7)和所述出风管(2)分别与所述风扇罩通过锥度接口连接,所述电机(4)和风扇(5)设置于所述风扇罩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出风管(2)的出风口的网罩(9)和压圈(10),所述压圈(10)设置于所述风扇罩内壁以将电源线(8)紧贴所述风扇罩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座(1)内的电机启动电容、接地线和电机启动电容导线,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固定于墙体内的控制面板,所述电机启动电容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中,所述接地线、电机启动电容导线和所述电源线(8)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还包括嵌入于补风墙洞内的负压补风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补风管为直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该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包括风机座、出风管、电机、风扇、进风管和电源线,出风管、电机、风扇、进风管和电源线均设置于风机座内部,出风管和进风管相连通,电机和风扇设置于出风管和进风管的连通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挂式静音节能定时循环换气系统将风扇、电源线、出风管和进风管预整装成一体,风机座将现有的风扇罩、电机座与长方形外壳合并后注塑成一体,具有更好的防尘、防水和静音功效,电源线采用内置方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整装一体的外挂风机与可预设功能的控制板、补风管构成静音、高效、节能、可调的换气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光荣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91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