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墙壁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8-28  168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嵌式墙壁新风机。



    背景技术:

    由于人居环境中人的呼吸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并消耗氧气,现代建筑物密闭性越来越好,必须解决二氧化碳不断积聚和氧气浓度降低的问题,因此住宅的新风系统是必需品。传统的住宅新风机主要有前装式管道新风机和后装式新风机两种形式。前装式管道新风机是装修前先将至少一台新风主机安装在房间吊顶上或墙壁上,风机和空气过滤器一般安装在主机的风道中,有风管穿过墙壁的孔洞与室外空气连通,另外室内有管道将新风主机吸入的室外新风分配输送到需要的每个房间,或者不需要室内管道,新风机主机有出风口直接吹送到房间内部。后装式新风机是装修完成后,在需要新风的房间安装独立的新风机,新风机主机体挂装在墙壁上,在墙壁打孔安装风管与主机体内的风机系统连接,后装新风机一般不适合再接管道送风而直接出风到室内。前装式管道新风机存在安装工作量大、需要在房梁和墙壁上打孔而破坏原有设计、成本和费用高、维修和维护不方便等问题;后装式新风机存在新风机突出于墙体美观性差、风机系统的噪音大等问题。为了解决传统新风机的诸多问题,墙体嵌入式新风机应运而生。

    现有的墙体嵌入式新风机,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墙壁嵌入式空气净化器(公开号cn206347690u),风机和空气过滤器全部安装在墙壁内的风管中,由于墙壁打孔直径不能太大,空气过滤器受到管道直径大小的限制而使过滤面积受到限制,且滤网的风阻变大,使新风量减少,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新风效率高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安装于墙体上的安装孔洞中,所述安装孔洞为互相贯通的口径依次由大到小的阶梯状孔洞,包括至少两个相贯通的孔洞,最大口径的孔洞开口于墙体的室内侧,最小口径的孔洞开口于室外侧;所述新风机包括出风罩、风机、防雨罩、空气过滤器和控制器;所述出风罩设有向室内侧出风的出风口;所述出风罩嵌设于所述最大口径的孔洞的室内侧外端部,所述空气过滤器靠近所述出风罩设置在所述出风罩的内侧,所述防雨罩设置于墙体的室外侧对应所述最小口径的孔洞外端部,所述风机内置在所述出风罩和防雨罩之间的阶梯状孔洞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最大口径的孔洞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罩的外端面与墙体的室内侧面平齐或所述出风罩的外端面高于室内侧墙面并四周外边沿罩住所述安装孔洞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墙体室内侧对应所述最大口径的孔洞处设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出风罩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最大口径的孔洞处;墙体室外侧对应所述最小孔径的孔洞处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防雨罩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固定于墙体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阶梯状筒状的套管,所述套管孔径尺寸和形状与所述安装孔洞相适配;所述套管的室内侧一端连接所述出风罩,所述套管的室外侧一端连接所述防雨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相连接的电源板和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设置于室内侧墙壁上或出风罩的面向室内的外露侧部,所述电源板设置于阶梯状孔洞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初效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靠近所述防雨罩、内置于所述阶梯状孔洞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出风罩和防雨罩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置于出风罩与防雨罩之间,所述风机为可正反转的双向风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过滤器外周边侧设置有排风阀,所述排风阀为单向阀,在风机反转向室外排风时开启,在风机正转向室内进风时封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上述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墙体室内侧的孔洞较大,用于嵌入式安装出风罩和空气过滤器,更大面积的空气过滤器有利于降低风阻;同时,由于出风罩全部内嵌式安装,内墙的美观性不受影响,或者略高于墙面但是可以通过外观造型设计与墙壁比较美观的匹配;且小孔洞孔对建筑墙体外观影响较小。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分体式墙壁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分体式墙壁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分体式墙壁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墙体100;安装孔洞110;最大口径的孔洞111;最小口径的孔洞112;

    出风罩200;出风口210,空气过滤器300;热交换器400;风机500;初效过滤器600;防雨罩700;电源板810;开关面板820;

    第一磁性固定件910;第二磁性固定件920;

    电源线11;导线12;吸音层13;螺钉14;排风阀15;套管16、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的实施例一。

    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安装于墙体100上的安装孔洞110中,其中,墙体100的安装孔洞110为互相贯通的口径依次由大到小的阶梯状孔洞,包括至少两个相贯通的孔洞。最大口径的孔洞111开口于墙体100的室内侧,最小口径的孔洞112开口于墙体100的室外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个孔洞。新风机包括出风罩200、风机500、防雨罩700、空气过滤器300和控制器。出风罩200设有向室内侧出风的出风口210,出风罩200嵌设于最大孔径的孔洞的室内侧外端部。空气过滤器300靠近出风罩200设置在出风罩200的内侧。优选地,空气过滤器300设置于最大口径的孔洞111内,以保证空气过滤器具有最大过滤面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如果设置多级阶梯状孔洞,空气过滤器200设置在较大的阶梯状孔洞即可。优选地,出风罩200的前端面与墙壁内侧面相平齐,安装后出风罩200与墙体100贴合周边密封。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出风罩200的外端面也可以突出于墙体100的室内侧面,并四周外边沿罩住安装孔洞的开口,两者的高度差尽量小以便美观。防雨罩700设置于墙体100的室外侧对应所述最小口径的孔洞112外端部。风机500内置在出风罩200和防雨罩700之间的阶梯状孔洞中。由防雨罩700、墙体100的阶梯状安装孔洞110、安装于墙孔洞内部的风机500、空气过滤器300、出风罩200,共同构成新风机的完整风道结构。

    上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墙体100室内侧的孔洞较大,用于嵌入式安装出风罩200和空气过滤器300,更大面积的空气过滤器300有利于降低风阻;同时,由于出风罩200全部内嵌式安装,内墙的美观性不受影响,或者略高于墙面但是可以通过外观造型设计与墙壁比较美观的匹配;且小孔洞孔对建筑墙体100外观影响较小。

    另外,出风罩200、风机500和防雨罩700等各部分是分体的,可以分别独立安装,墙体100的安装孔洞110就是安装的外壳,出风罩200可以独立安装于墙体100的大孔洞内,不需要墙洞内设置风管与其硬连接,省去管状外壳以及管状外壳的安装和连接结构;同时,风机500安装于墙体100内的阶梯孔洞中、防雨罩700和出风罩200单独安装,安装位置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的墙体100厚度要求;出风罩200单独安装于墙体100上,不与风机500进行机械连接,便于出风罩200内侧的空气过滤器300拆卸和更换;风机500嵌入安装于墙体100的安装孔洞110中,降低了风机500噪音。

    空气过滤器300可以单独安装于最大孔径的孔洞内,便于空气过滤器300拆卸更换。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300也可以安装于出风罩200的边框内,与出风罩200固定,安装时,空气过滤器300和出风罩200一同安装于最大孔径的孔洞内,安装便捷。

    进一步地,风机500可以设置在最大口径的孔洞111内,可以安装更大功率和风量的风机500,能够得到更大的通风换气量。

    墙体100室外侧对应最大口径的孔洞111处设有第一固定装置,出风罩200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固定于最大口径的孔洞111处。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出风罩上的第一固定件910和设置在最大口径的孔洞111里的第二固定件920;第一固定件910和第二固定件920之间通过磁性相吸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920是固定在墙壁孔洞内壁上的磁铁块,相应地在出风罩的与磁铁块相对的接的位置设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为与磁铁块极性相反的磁铁块或铁块,出风罩200安装到位后被吸住即可固定,只要稍用力即可拉下脱出,非常方便。

    墙体100室外侧对应最小孔径的孔洞处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防雨罩700通过第二固定装置固定于墙体100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装置包括螺钉14,防雨罩700通过螺钉14固定于墙体100外侧端。防雨罩700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防虫网,防虫网也可独立安装在阶梯状孔洞内。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装置可以先与墙体100固定后,防雨罩700采用卡接、螺钉14连接等连接方式固定于第二固定装置上。

    进一步地,新风机还包括初效过滤器600,用于对空气进行初步净化,阻挡大颗粒污染物和飞虫、柳絮等,避免过度污染风机500和风道,提高过滤器的寿命。初效过滤器600靠近防雨罩700、内置于阶梯状孔洞内。初效过滤器600可以是防雨罩70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安装,拆卸和更换方便。

    新风机还进一步包括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设置于出风罩200和防雨罩700之间,优选设置在空气过滤器300和风机500之间。当室外气温较低时,室外新风进入安装孔洞110内时,通过电加热器加热,使得进入室内的新风温度升高,提高舒适度。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新风机的电加热器可以替换为热交换器400,热交换器400内置于出风罩200与防雨罩700之间的合适位置,风机500为可正反转的双向风机500。以冬天为例,当风机500反转,室内排风经安装孔洞110向外排气时,如图1的虚线箭头,热交换器400可以将室内较高温度排风的部分热量吸收储存;当风机500正转,室外冷的新风进入安装孔洞110内经过热交换器400时,如图1的实线箭头,热交换器400对冷的新风进行放热,通过新风和排风的热交换,实现了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空气过滤器300外周边侧可以设有排风阀15,排风阀15为单向阀,在风机500反转向室外排风时开启,在风机500正转向室内进风时封闭。风机500反转排风时使大部分空气从排风阀15排出,以减少空气过滤器300的排风阻力。

    为了进一步减小新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在阶梯状孔洞的内壁、出风罩200的后端面与阶梯状孔洞的阶梯面之间至少一处设置有吸音层13。吸音层13的材料优选为隔音泡棉,成本低,隔音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电源板810、开关面板820和电源线11,电源板810和开关面板820两者之间通过导线12连接,开关面板820设置于室内侧墙壁上或可拆卸地挂装在出风罩200的面向室内的外露侧部,便于操作控制。电源板810设置于墙体100的安装孔洞110或墙壁中。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板810设置在安装孔洞110中,开关面板820设置于出风罩的下侧,位于室内侧墙壁的孔洞中。电源线11连接电源板810,电源板810通过导线和开关面板、电机以及其他电气部件相连接。

    控制器可以有开关控制和调速以及自动功能设置,可以设置有显示装置(指示灯、显示屏等)。控制器还可以包括wifi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机还包括阶梯状的筒状套管16,套管16对应于所述安装孔洞110设置,套管16孔径尺寸和形状与安装孔洞110相适配,即与相应安装位置的孔洞相等或略小。筒状套管16各个孔径的套管16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或者是分体部件然后安装为一体的,出风罩200、防尘罩与套管16直接安装在套管内部连接固定,即安装套管16后的新风机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操作便捷。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比,区别是本实施例的新风机中,最大孔径的孔洞内设置筒状套管17,出风罩、空气过滤器、排风阀等安装在套管17内;风机500、电加热器、初效过滤器600等设置在较小的筒状套管16中,防雨罩700与套管16直接连接固定。如此,出风罩200、空气过滤器300、第一固定装置的磁铁、开关面板820等单独与较大的套管17安装,以保证拆卸更换方便,套管16先组装完成后再整体从室内侧插入安装于安装孔洞110内,在室内侧即可完成安装更加便捷安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安装于墙体上的安装孔洞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洞为互相贯通的口径依次由大到小的阶梯状孔洞,包括至少两个相贯通的孔洞,最大口径的孔洞开口于墙体的室内侧,最小口径的孔洞开口于室外侧;所述新风机包括出风罩、风机、防雨罩、空气过滤器和控制器;所述出风罩设有向室内侧出风的出风口;所述出风罩嵌设于所述最大口径的孔洞的室内侧外端部,所述空气过滤器靠近所述出风罩设置在所述出风罩的内侧,所述防雨罩设置于墙体的室外侧对应所述最小口径的孔洞外端部,所述风机内置在所述出风罩和防雨罩之间的阶梯状孔洞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最大口径的孔洞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罩的外端面与墙体的室内侧面平齐或所述出风罩的外端面高于室内侧墙面并四周外边沿罩住所述安装孔洞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墙体室内侧对应所述最大口径的孔洞处设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出风罩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最大口径的孔洞处;墙体室外侧对应所述最小孔径的孔洞处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防雨罩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固定于墙体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阶梯状筒状的套管,所述套管孔径尺寸和形状与所述安装孔洞相适配;所述套管的室内侧一端连接所述出风罩,所述套管的室外侧一端连接所述防雨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相连接的电源板和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设置于室内侧墙壁上或出风罩的面向室内的外露侧部,所述电源板设置于阶梯状孔洞中。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初效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靠近所述防雨罩、内置于所述阶梯状孔洞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出风罩和防雨罩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置于出风罩与防雨罩之间,所述风机为可正反转的双向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外周边侧设置有排风阀,所述排风阀为单向阀,在风机反转向室外排风时开启,在风机正转向室内进风时封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安装于墙体上的安装孔洞中,安装孔洞为阶梯状孔洞,包括至少两个相贯通的直径不同的孔洞,最大口径的孔洞开口于墙体的室内侧,最小口径的孔洞开口于室外侧;新风机包括出风罩、风机、防雨罩、空气过滤器和控制器;出风罩嵌设于最大口径的孔洞的室内侧外端部,防雨罩设置于墙体的室外侧对应最小口径的孔洞外端部,风机内置在出风罩和防雨罩之间的阶梯状孔洞中。上述内嵌式墙壁新风机,墙体室内侧的孔洞较大,用于嵌入式安装出风罩和空气过滤器,更大面积的空气过滤器有利于降低风阻;同时,由于出风罩全部内嵌式安装,内墙的美观性不受影响,且小孔洞孔对建筑墙体外观影响较小。

    技术研发人员:侯烨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侯烨明
    技术研发日:2019.07.04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91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