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在电力基础设施领域,电力柜是常见设备,电力柜用于实现电力控制设备的安装;
电力柜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会导致电线的绝缘层慢慢融化,甚至会出现短路断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力柜需要进行散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它可以实现快速对电力柜进行散热。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的内壳位于外壳内部且内壳的一个外表面和外壳的一个内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内壳和外壳之间填充有制冷液,所述的制冷液的液面低于内壳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的内壳中设置有导热棒的一端,导热棒的另一端贯穿内壳后和外壳内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制冷液上方的内壳外壁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中设置有疏水透气膜。
优选地,所述的内壳上表面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内设置有进气风扇,出气孔内设置有出气风扇,内壳内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一端和进气孔连接,另一端位于内壳内底部,进气管上开设有若干个孔,出气孔连接出气管的一端,出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外壳延伸向外,进气风扇和出气风扇电连接电源。
优选地,所述的进气孔上方连接有增速装置,所述的增速装置包括中空壳,所述的中空壳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的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升降杆,两个升降杆相对的侧面设置有轮齿和半齿齿轮,半齿齿轮和轮齿啮合连接,所述的中空壳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电连接电源,电机的转轴贯穿中空壳和半齿齿轮连接,中空壳侧壁开设有通孔,底部连接有单向透气膜。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内壳浸泡在制冷液中,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金属的内壳以及导热棒散热到制冷液内,以及通过散热孔散除,为了更好的进行散热,通过进气孔和出气孔能够加速空气的流通,从而实现更好的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增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外壳;2、内壳;3、制冷液;4、导热棒;5、散热孔;6、进气孔;7、出气孔;8、进气管;9、出气管;10、增速装置;11、中空壳;12、活塞;13、升降杆;14、轮齿;15、半齿齿轮;16、通孔;17、单向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外壳1和内壳2,内壳2位于外壳1内部且内壳2的一个外表面和外壳1的一个内表面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那个面用于设置电机柜的柜门,内壳内用于放置电力相关的结构。
内壳2和外壳1之间填充有制冷液3,制冷液3的液面低于内壳2的上表面,不完全浸没的原因是电力相关的结构连接的电线有些需要贯穿内壳的上表面以及贯穿外壳延伸出气,如果浸没,如果密封有问题可能会导致制冷液流入到内壳中。
内壳2中设置有导热棒4的一端,导热棒4的另一端贯穿内壳2后和外壳1内底端固定连接。导热棒一方面实现将内壳内的热量导出,另一方面对内壳也起到支撑的作用,实现内壳的下底面也能够浸没在制冷液中,进行散热。
制冷液3上方的内壳2外壁开设有散热孔5,散热孔5中设置有疏水透气膜,上述技术均是通过导热实现,通过散热孔实现气体的流通,进而实现散热,为了避免制冷液通过散热孔流入,所以设置有疏水透气膜。
内壳2上表面开设有进气孔6和出气孔7,进气孔6内设置有进气风扇,出气孔7内设置有出气风扇,内壳2内设置有进气管8,进气管8一端和进气孔6连接,另一端位于内壳2内底部,进气管8上开设有若干个孔,出气孔7连接出气管9的一端,出气管9的另一端贯穿外壳1延伸向外,进气风扇和出气风扇电连接电源。
为了更好的实现散热,因为导热和散热孔散热有时候可能不能够很好的将产生的热量全部散除,所以通过进气孔以及进气风扇和出气孔以及出气风扇,能够将内壳内的气体排出以及将温度将对较低的制冷液上层气体进入到内壳内,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降温散热。
进气孔6上方连接有增速装置10,增速装置10包括中空壳11,中空壳11内部设置有活塞12,活塞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升降杆13,两个升降杆13相对的侧面设置有轮齿14和半齿齿轮15,半齿齿轮15和轮齿14啮合连接,中空壳1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电连接电源,电机的转轴贯穿中空壳11和半齿齿轮15连接,中空壳11侧壁开设有通孔16,底部连接有单向透气膜17。
通过电机带动活塞上下运动,进而能够加快气体的流通速度,从而实现更快更好的进行对内壳内部的热量进行降温和散热;
内壳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上述结构可手动操作,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进行操作,首先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内壳内温度较高,首先是通过控制器启动进气风扇和出气风扇,加速气体的流通,若依旧不能实现很好的降温,那么控制器在启动电机,使电机带动活塞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外壳(1)和内壳(2),所述的内壳(2)位于外壳(1)内部且内壳(2)的一个外表面和外壳(1)的一个内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2)和外壳(1)之间填充有制冷液(3),所述的制冷液(3)的液面低于内壳(2)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2)中设置有导热棒(4)的一端,导热棒(4)的另一端贯穿内壳(2)后和外壳(1)内底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液(3)上方的内壳(2)外壁开设有散热孔(5),散热孔(5)中设置有疏水透气膜。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2)上表面开设有进气孔(6)和出气孔(7),进气孔(6)内设置有进气风扇,出气孔(7)内设置有出气风扇,内壳(2)内设置有进气管(8),进气管(8)一端和进气孔(6)连接,另一端位于内壳(2)内底部,进气管(8)上开设有若干个孔,出气孔(7)连接出气管(9)的一端,出气管(9)的另一端贯穿外壳(1)延伸向外,进气风扇和出气风扇电连接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户外多功能电力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6)上方连接有增速装置(10),所述的增速装置(10)包括中空壳(11),所述的中空壳(11)内部设置有活塞(12),所述的活塞(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升降杆(13),两个升降杆(13)相对的侧面设置有轮齿(14)和半齿齿轮(15),半齿齿轮(15)和轮齿(14)啮合连接,所述的中空壳(1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电连接电源,电机的转轴贯穿中空壳(11)和半齿齿轮(15)连接,中空壳(11)侧壁开设有通孔(16),底部连接有单向透气膜(17)。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