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29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容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目前市场上,反应釜体内产生反应时压强会增大,当釜体内的压强过大时,会导致部分零件或者釜体损坏,造成釜体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反应釜在反应过程中釜体内的压强过大,造成釜体损坏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稳定釜体内压强的反应釜。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设有排气口;

    气压调节装置,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设于所述釜体的上侧,所述气压调节装置与所述排气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压调节装置用于排放所述釜体内的气体;

    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连通;

    所述气压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釜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的内周上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环槽,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收集装置连通;

    滑板,所述滑板活动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滑板的中部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与所述第一透气孔相正对;

    弹簧,所述弹簧活动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弹簧抵设于所述滑板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之间;

    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封堵件的外周夹设于所述环槽内,所述封堵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透气孔封堵配合。

    上述的反应釜,其中,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的内周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螺纹连接。

    上述的反应釜,其中,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之间密封配合。

    上述的反应釜,其中,所述连接管的内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内螺纹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内贴设有第一橡胶垫,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贴设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所述第二橡胶垫相抵。

    上述的反应釜,其中,所述第一橡胶垫的截面呈半圆形设置,所述第二橡胶垫的截面呈双波纹状设置,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所述第二橡胶垫的中部相抵。

    上述的反应釜,其中,所述釜体上还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设有加料装置。

    上述的反应釜,其中,所述加料装置包括:

    第一加料管,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下端与所述加料口连通;

    加料腔室,所述加料腔室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上端连通;

    第二加料管,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下端与所述加料腔室的上端连通;

    加料仓,所述加料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上端连通,所述加料仓的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加料仓呈透明设置。所述加料仓上设有刻度线。

    上述的反应釜,其中,所述釜体与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下端、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加料腔室的下端之间、所述加料腔室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下端之间、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加料仓的下端之间分别密封配合。

    上述的反应釜,其中,所述加料装置还包括:

    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加料腔室的下端之间;

    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加料仓的下端之间。

    上述的反应釜,其中,所述封堵件包括一堵块和若干支撑柱,所述堵块呈球状设置,所述堵块与所述第二透气孔封堵配合,若干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堵块的周壁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均伸入所述环槽内,若干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均夹设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壳体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釜体上设置气压调节装置,当釜体内反应压强过大时,能够通过气压调节装置排放一定的气压,能够防止反应釜的部分零件或者釜体损坏,确保反应釜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中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中气压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釜体;2、气压调节装置;3、收集装置;4、进料口;5、出料口;6、排气管;7、排气口;8、连接管;9、壳体;10、螺钉;11、容置空间;12、环槽;13、第一透气孔;14、滑板;15、第二透气孔;16、弹簧;17、封堵件;18、密封垫;19、第一橡胶垫;20、第二橡胶垫;21、加料装置;22、第一加料管;23、加料腔室;24、第二加料管;25、加料仓;26、第一截止阀;27、第二截止阀;28、堵块;29、支撑柱;30、搅拌装置;31、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中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中气压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气压调节装置2和收集装置3,釜体1上设有进料口4和出料口5,釜体1上设有排气管6,排气管6的端部设有排气口7,气压调节装置2设于釜体1的上侧,气压调节装置2与排气管6的端部固定连接,气压调节装置2用于排放釜体1内的气体,收集装置3通过连接管8与气压调节装置2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釜体1上设有搅拌装置30。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压调节装置2包括:壳体9,壳体的一端通过螺钉10与釜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壳体1的一端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11,壳体9的内周上设有与容置空间11连通的环槽12,壳体9的另一端设有与容置空间11连通的第一透气孔13,第一透气孔13与连接管8连通,壳体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8与收集装置3连通。优选地,壳体9的一端与釜体1之间夹设有密封垫18,螺钉10穿过密封垫18。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压调节装置2还包括:滑板14,滑板14活动设于容置空间11内,滑板14的中部设有第二透气孔15,第二透气孔15与第一透气孔13相正对。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压调节装置2还包括:弹簧16,弹簧16活动设于容置空间11内,弹簧16抵设于滑板14与壳体9的另一端之间。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压调节装置2还包括:封堵件17,封堵件17设于容置空间11内,封堵件17的外周夹设于环槽12内,封堵件17的中部与第二透气孔15封堵配合。

    优选地,当釜体1内压强过大时,气压能够驱动滑板14压缩弹簧16,使封堵件17与第二透气孔15脱离限位配合,此时气体能够通过连接管8进入收集装置3,当釜体1内的压强正常时,弹簧16的回复力驱使滑板14与封堵件17相抵,此时封堵件17与第二透气孔15封堵配合。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壳体9的另一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连接管8的一端的内周设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壳体9的另一端与连接管8的一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收集装置3之间密封配合。优选地,收集装置3能够收集排气口7排放出来的气体,防止气体污染环境。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管8的内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内螺纹的内侧,第一凹槽内贴设有第一橡胶垫19,壳体9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贴设有第二橡胶垫20,第一橡胶垫19与第二橡胶垫20相抵。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橡胶垫19的截面呈半圆形设置,第二橡胶垫20的截面呈双波纹状设置,第一橡胶垫19与第二橡胶垫20的中部相抵。优选地,第二橡胶垫20的中部形成的凹处与第一橡胶垫19的凸处相抵,形成较好的密封配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所示,釜体1上还设有加料口,加料口上设有加料装置2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加料装置21包括:第一加料管22、加料腔室23、第二加料管24和加料仓25,第一加料管22的下端与加料口连通,加料腔室23的下端与第一加料管22的上端连通,第二加料管24的下端与加料腔室23的上端连通,加料仓25的下端与第二加料管24的上端连通,加料仓25的上端设有密封盖31,加料仓呈透明设置。加料仓25上设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釜体1与第一加料管22的下端、第一加料管22的上端与加料腔室23的下端之间、加料腔室23的上端与第二加料管24的下端之间、第二加料管24的上端与加料仓25的下端之间分别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加料装置21还包括:第一截止阀26和第二截止阀27,第一截止阀26设于第一加料管22的上端与加料腔室23的下端之间,第二截止阀27设于第二加料管24的上端与加料仓25的下端之间。

    优选地,设置加料装置21能够确保每次加入的量是定值,能够保证各物料之间的配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封堵件17包括一堵块28和若干支撑柱29,堵块28呈球状设置,堵块28与第二透气孔15封堵配合,若干支撑柱29的一端分别与堵块28的周壁连接,若干支撑柱29的另一端均伸入环槽12内,若干支撑柱29的另一端均夹设于排气管6与壳体9之间。优选地的,球状的堵块28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釜体1上设置气压调节装置2,当釜体1内反应压强过大时,能够通过气压调节装置2排放一定的气压,能够防止反应釜的部分零件或者釜体损坏,确保反应釜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设有排气口;

    气压调节装置,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设于所述釜体的上侧,所述气压调节装置与所述排气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压调节装置用于排放所述釜体内的气体;

    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连通;

    所述气压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釜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的内周上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环槽,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收集装置连通;

    滑板,所述滑板活动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滑板的中部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与所述第一透气孔相正对;

    弹簧,所述弹簧活动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弹簧抵设于所述滑板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之间;

    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封堵件的外周夹设于所述环槽内,所述封堵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透气孔封堵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的内周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之间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内螺纹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内贴设有第一橡胶垫,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贴设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所述第二橡胶垫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垫的截面呈半圆形设置,所述第二橡胶垫的截面呈双波纹状设置,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所述第二橡胶垫的中部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上还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设有加料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包括:

    第一加料管,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下端与所述加料口连通;

    加料腔室,所述加料腔室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上端连通;

    第二加料管,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下端与所述加料腔室的上端连通;

    加料仓,所述加料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上端连通,所述加料仓的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加料仓呈透明设置,所述加料仓上设有刻度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与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下端、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加料腔室的下端之间、所述加料腔室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下端之间、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加料仓的下端之间分别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还包括:

    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一加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加料腔室的下端之间;

    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加料仓的下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包括一堵块和若干支撑柱,所述堵块呈球状设置,所述堵块与所述第二透气孔封堵配合,若干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堵块的周壁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均伸入所述环槽内,若干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均夹设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壳体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设有排气口;气压调节装置,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设于所述釜体的上侧,所述气压调节装置与所述排气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压调节装置用于排放所述釜体内的气体;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在釜体上设置气压调节装置,当釜体内反应压强过大时,能够通过气压调节装置排放一定的气压,能够防止反应釜的部分零件或者釜体损坏,确保反应釜的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卓晨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水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0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8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