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202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新型隔振式变压器是一种对变压器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变压器受到磕碰的装置;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均较大,在移动变压器位置时,需要借助吊起装置将变压器吊起,但是在吊起变压器时,变压器的底部易受到磕碰而造成机械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变压器起到缓冲作用,在吊起变压器时,减少变压器受到机械损伤,结构简单的新型隔振式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包括安装底座、变压器柜体、两组左弹簧、两组右弹簧、支板、多组前支撑板、多组后支撑板、多组垫板、两组左固定板、两组右固定板、多组左固定轴、多组右固定轴、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所述安装底座顶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变压器柜体插入安装槽内部,所述两组左弹簧底端分别与安装底座内底壁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所述两组右弹簧底端分别与安装底座内底壁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两组左弹簧顶端分别与支板底面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两组右弹簧顶端分别与支板底面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变压器本体底面与支板顶面接触,所述安装底座前壁和后壁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矩形孔和多组第二矩形孔,所述多前支撑板后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一矩形孔,多组后支撑板前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二矩形孔,多组后支撑板顶面前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多组矩形凹槽,所述多组矩形凹槽内前壁均设置有多组豁口,所述多组垫板底面分别插入多组矩形凹槽,多组垫板前端分别与多组前支撑板后面上半区域连接,多组前支撑板顶面、多组后支撑板顶面和多组垫板顶面均与支板底面紧密接触,所述两组左固定板左侧壁分别与安装底座内左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两组右固定板右侧壁分别与安装底座内右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多组左固定轴后端和多组右固定轴后端分别穿过多组左转筒中央区域和多组右转筒中央区域,多组左固定轴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一组左固定板后面和后侧一组左固定板前面连接,所述多组右固定轴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一组右固定板后面和后侧一组右固定板前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所述多组左固定轴和多组右固定轴分别等间距安装在两组左固定板和两组右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还包括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所述多组前支撑板前端和多组后支撑板后端分别与前连接板后面和后连接板前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还包括前拉环和后拉环,所述前拉环后端和后拉环前端分别与前连接板前面中央区域和后连接板后面中央区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所述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分别分布在支板底面左侧、右侧和中央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还包括多组左橡胶套和多组右橡胶套,所述多组左橡胶套和多组右橡胶套分别包裹在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所述多组前支撑板、多组后支撑板和多组垫板的材质均为合金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还包括左保护板、右保护板、左泡沫板和右泡沫板,所述左保护板底面和右保护板底面分别与安装底座内底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左泡沫板底面和右泡沫板底面分别与左保护板顶面和右保护板顶面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多组前支撑板、多组后支撑板和多组垫板均与支板底面紧密接触并对支板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对变压器本体起到支撑作用,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此时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当需要吊起变压器本体时,向前拉出多组前支撑板,同时向后拉出多组后支撑板,多组前支撑板分别带动多组垫板与多组后支撑板分离,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分别自多组第一矩形孔和多组第二矩形孔抽出,此时变压器本体通过支板向下压缩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吊起装置直接吊起变压器本体,在变压器本体向上移动时,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分别从左右两侧对支板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减少变压器本体在吊起时受到磕碰而造成机械损伤,多组左转筒右侧壁和多组右转筒左侧壁分别与变压器本体左侧壁下半区和右侧壁下半区域接触,在同时抽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时,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分别从左右两侧对变压器本体起到限位作用,减少变压器本体在安装底座内左右晃动,在抽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后,变压器本体在向下移动时,会带动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分别沿着多组左固定轴和多组右固定轴旋转,减少变压器本体左侧壁和右侧壁因滑动摩擦而造成机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底座、变压器柜体、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前拉环、后拉环、左橡胶套和右橡胶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支撑、后支撑板、垫板、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垫板和矩形凹槽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安装底座;2、变压器柜体;3、左弹簧;4、右弹簧;5、支板;6、前支撑板;7、后支撑板;8、垫板;9、左固定板;10、右固定板;11、左固定轴;12、右固定轴;13、左转筒;14、右转筒;15、前连接板;16、后连接板;17、前拉环;18、后拉环;19、左橡胶套;20、右橡胶套;21、左保护板;22、右保护板;23、左泡沫板;24、右泡沫板;29、安装槽;30、矩形凹槽;31、第一矩形孔;32、第二矩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包括安装底座1、变压器柜体2、两组左弹簧3、两组右弹簧4、支板5、多组前支撑板6、多组后支撑板7、多组垫板8、两组左固定板9、两组右固定板10、多组左固定轴11、多组右固定轴12、多组左转筒13和多组右转筒14,安装底座1顶面设置有安装槽29、变压器柜体2插入安装槽29内部,两组左弹簧3底端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底壁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两组右弹簧4底端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底壁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两组左弹簧3顶端分别与支板5底面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两组右弹簧4顶端分别与支板5底面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变压器本体底面与支板5顶面接触,安装底座1前壁和后壁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矩形孔31和多组第二矩形孔32,多前支撑板6后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一矩形孔31,多组后支撑板7前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二矩形孔32,多组后支撑板7顶面前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多组矩形凹槽30,多组矩形凹槽30内前壁均设置有多组豁口,多组垫板8底面分别插入多组矩形凹槽30,多组垫板8前端分别与多组前支撑板6后面上半区域连接,多组前支撑板6顶面、多组后支撑板7顶面和多组垫板8顶面均与支板5底面紧密接触,两组左固定板9左侧壁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左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两组右固定板10右侧壁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右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多组左固定轴11后端和多组右固定轴12后端分别穿过多组左转筒13中央区域和多组右转筒14中央区域,多组左固定轴11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一组左固定板9后面和后侧一组左固定板9前面连接,多组右固定轴12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一组右固定板10后面和后侧一组右固定板10前面连接;多组前支撑板、多组后支撑板和多组垫板均与支板底面紧密接触并对支板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对变压器本体起到支撑作用,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此时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当需要吊起变压器本体时,向前拉出多组前支撑板,同时向后拉出多组后支撑板,多组前支撑板分别带动多组垫板与多组后支撑板分离,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分别自多组第一矩形孔和多组第二矩形孔抽出,此时变压器本体通过支板向下压缩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吊起装置直接吊起变压器本体,在变压器本体向上移动时,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分别从左右两侧对支板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减少变压器本体在吊起时受到磕碰而造成机械损伤,多组左转筒右侧壁和多组右转筒左侧壁分别与变压器本体左侧壁下半区和右侧壁下半区域接触,在同时抽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时,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分别从左右两侧对变压器本体起到限位作用,减少变压器本体在安装底座内左右晃动,在抽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后,变压器本体在向下移动时,会带动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分别沿着多组左固定轴和多组右固定轴旋转,减少变压器本体左侧壁和右侧壁因滑动摩擦而造成机械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多组左固定轴11和多组右固定轴12分别等间距安装在两组左固定板9和两组右固定板10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还包括前连接板15和后连接板16,多组前支撑板6前端和多组后支撑板7后端分别与前连接板15后面和后连接板16前面连接;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分别方便同时拉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操作简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还包括前拉环17和后拉环18,前拉环17后端和后拉环18前端分别与前连接板15前面中央区域和后连接板16后面中央区域连接;在需要拉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时,可通过前拉环和后拉环拉动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提高使用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多组前支撑板6和多组后支撑板7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分别分布在支板5底面左侧、右侧和中央区域;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从左半区域、右半区域和中央区域对支板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支撑变压器本体,使得支板对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的作用力较为均匀,延长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还包括多组左橡胶套19和多组右橡胶套20,多组左橡胶套19和多组右橡胶套20分别包裹在多组左转筒13和多组右转筒14上;多组左橡胶套和多组右橡胶套分别增大变压器本体与多组左转筒和变压器本体与多组右转筒之间的摩擦力,在变压器本体上下移动时,便于带动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分别沿着多组左固定轴和多组右固定轴旋转,同时减少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造成变压器本体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多组前支撑板6、多组后支撑板7和多组垫板8的材质均为合金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还包括左保护板21、右保护板22、左泡沫板23和右泡沫板24,左保护板21底面和右保护板22底面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底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泡沫板23底面和右泡沫板24底面分别与左保护板21顶面和右保护板22顶面连接;在抽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后,若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因使用时间较长而导致弹性不足以支撑变压器本体时,变压器本体向下移动时会与左泡沫板和右泡沫板接触,可减少变压器本体底面的冲撞力,减少变压器本体损伤,提高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其在工作时,多组前支撑板、多组后支撑板和多组垫板均与支板底面紧密接触并对支板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对变压器本体起到支撑作用,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此时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当需要吊起变压器本体时,向前拉出多组前支撑板,同时向后拉出多组后支撑板,多组前支撑板分别带动多组垫板与多组后支撑板分离,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分别自多组第一矩形孔和多组第二矩形孔抽出,此时变压器本体通过支板向下压缩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吊起装置直接吊起变压器本体,在变压器本体向上移动时,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分别从左右两侧对支板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减少变压器本体在吊起时受到磕碰而造成机械损伤,多组左转筒右侧壁和多组右转筒左侧壁分别与变压器本体左侧壁下半区和右侧壁下半区域接触,在同时抽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时,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分别从左右两侧对变压器本体起到限位作用,减少变压器本体在安装底座内左右晃动,在抽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后,变压器本体在向下移动时,会带动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分别沿着多组左固定轴和多组右固定轴旋转,减少变压器本体左侧壁和右侧壁因滑动摩擦而造成机械损伤;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分别方便同时拉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操作简便快捷;在需要拉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时,可通过前拉环和后拉环拉动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提高使用灵活性;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从左半区域、右半区域和中央区域对支板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支撑变压器本体,使得支板对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的作用力较为均匀,延长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的使用寿命;多组左橡胶套和多组右橡胶套分别增大变压器本体与多组左转筒和变压器本体与多组右转筒之间的摩擦力,在变压器本体上下移动时,便于带动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分别沿着多组左固定轴和多组右固定轴旋转,同时减少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造成变压器本体的磨损;在抽出多组前支撑板和多组后支撑板后,若两组左弹簧和两组右弹簧因使用时间较长而导致弹性不足以支撑变压器本体时,变压器本体向下移动时会与左泡沫板和右泡沫板接触,可减少变压器本体底面的冲撞力,减少变压器本体损伤,提高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变压器柜体(2)、两组左弹簧(3)、两组右弹簧(4)、支板(5)、多组前支撑板(6)、多组后支撑板(7)、多组垫板(8)、两组左固定板(9)、两组右固定板(10)、多组左固定轴(11)、多组右固定轴(12)、多组左转筒(13)和多组右转筒(14),所述安装底座(1)顶面设置有安装槽(29)、所述变压器柜体(2)插入安装槽(29)内部,所述两组左弹簧(3)底端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底壁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所述两组右弹簧(4)底端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底壁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两组左弹簧(3)顶端分别与支板(5)底面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两组右弹簧(4)顶端分别与支板(5)底面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变压器本体底面与支板(5)顶面接触,所述安装底座(1)前壁和后壁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矩形孔(31)和多组第二矩形孔(32),所述多组前支撑板(6)后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一矩形孔(31),多组后支撑板(7)前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二矩形孔(32),多组后支撑板(7)顶面前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多组矩形凹槽(30),所述多组矩形凹槽(30)内前壁均设置有多组豁口,所述多组垫板(8)底面分别插入多组矩形凹槽(30),多组垫板(8)前端分别与多组前支撑板(6)后面上半区域连接,多组前支撑板(6)顶面、多组后支撑板(7)顶面和多组垫板(8)顶面均与支板(5)底面紧密接触,所述两组左固定板(9)左侧壁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左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两组右固定板(10)右侧壁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右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多组左固定轴(11)后端和多组右固定轴(12)后端分别穿过多组左转筒(13)中央区域和多组右转筒(14)中央区域,多组左固定轴(11)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一组左固定板(9)后面和后侧一组左固定板(9)前面连接,所述多组右固定轴(12)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一组右固定板(10)后面和后侧一组右固定板(10)前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左固定轴(11)和多组右固定轴(12)分别等间距安装在两组左固定板(9)和两组右固定板(1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连接板(15)和后连接板(16),所述多组前支撑板(6)前端和多组后支撑板(7)后端分别与前连接板(15)后面和后连接板(16)前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拉环(17)和后拉环(18),所述前拉环(17)后端和后拉环(18)前端分别与前连接板(15)前面中央区域和后连接板(16)后面中央区域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前支撑板(6)和多组后支撑板(7)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分别分布在支板(5)底面左侧、右侧和中央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左橡胶套(19)和多组右橡胶套(20),所述多组左橡胶套(19)和多组右橡胶套(20)分别包裹在多组左转筒(13)和多组右转筒(14)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前支撑板(6)、多组后支撑板(7)和多组垫板(8)的材质均为合金钢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保护板(21)、右保护板(22)、左泡沫板(23)和右泡沫板(24),所述左保护板(21)底面和右保护板(22)底面分别与安装底座(1)内底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左泡沫板(23)底面和右泡沫板(24)底面分别与左保护板(21)顶面和右保护板(22)顶面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包括安装底座、变压器柜体、两组左弹簧、两组右弹簧、支板、多组前支撑板、多组后支撑板、多组垫板、两组左固定板、两组右固定板、多组左固定轴、多组右固定轴、多组左转筒和多组右转筒,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隔振式变压器,可对变压器起到缓冲作用,在吊起变压器时,减少变压器受到机械损伤,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任湘君;李英杰;张岱森;梁松;薛天茹;高红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冀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867.html

    最新回复(0)